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针对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教材的出版模式。该模式由高校数字资源、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学校科研教学平台等组成,在该模式中,学校的教材出版需求通过校教务处和科研处数字平台反馈至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利用自有资源和学校相关数字资源出版灵活多样的数字化教材。在该模式下,大学出版社与高校的科研机构、教学部门、学生、老师个人之间形成互动,使所出版的数字化教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应用实际。  相似文献   

2.
杨薇 《出版广角》2013,(14):47-49
随着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设计类专业教材也将由"量大面广"转向适用面小、用量减少。把握专业发展趋势和数字出版契机,重视教材教参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发数字化教材和立体化教材,不仅有利于出版社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设计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面临处理方式简单化、缺乏科学的遴选办法、内容资源的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其数字化开发路径包括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归档、深度开发、内容资源与数字产品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是大学出版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实现教材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出版社的母体是所在大学,而大学的学科、人才、品牌优势也就形成了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最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出版群体,具有一些共性.总结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成功经验与特点,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教材选题的可持续开发.当前,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具有如下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文章根据数字出版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大学出版社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大学出版社的教材使用现状,了解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与融合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出版行业,出版社以内容与资源作为基础,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查询文献后了解当前高等教育教材数字化出版的有效途径。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数字出版平台的应用要点。【结果】总结教材使用现状,得出产品数量有待增加、出版观念有待更新的研究结果。【结论】应适当增加数字出版产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材内容的优化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加强高等教育教材的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解决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梁 《出版广角》2014,(12):58-59
专业教材数字出版是传统专业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传统出版社要做好从"卖教材"到"卖服务"的转型,一是要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注重数字资源建设,三是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四是构建新的营销渠道,五是做好数字教材的服务工作,六是找准盈利点,确保专业教材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娟琴 《出版参考》2013,(19):38+4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定将面临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各大教育出版社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为支撑的传统教材出版发行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教材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营销。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给出版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一股巨大的创新转型的浪潮,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将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出版单位的产品结构、运行方式、出版观念和盈利模式的根本转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教育出版数字化探索过程中,率先布局,战略先行,聚焦重点,产品带动,坚持"驱动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数字化出版的全面布局,开拓数字出版蓝海。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定将面临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各大教育出版社都在积极地研究、探索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为支撑的传统教材出版发行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教材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营销.  相似文献   

10.
彭广宇 《出版广角》2013,(22):59-6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出版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出版社应积极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从而实现网络在线销售数字产品、图书以及音像产品等,不断扩大出版社电子商务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纸数融合的方式,促进技工教育数字化。【方法】通过对技工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深入调研,掌握技工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技工院校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提出教材出版社深化纸数融合、促进技工教育教学数字化的应对之策。【结果】纸数融合发展突破了传统教材发展的固化模式,打造了融合出版的新形式、新生态,满足了数字化时代技工教育数字化的需求,提高了技工教育教学的效率。【结论】教材出版社通过打造高质量数字化产品,加强纸数融合,可以促进教材出版的发展与创新,扩大出版社的影响力,实现品牌教材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教材出版工作是科技类出版社发展的重心,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并做到内容的高质量是出版社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工程类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出版社做高等教育教材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大学出版社的特色与定位而言,大学出版社的选题战略应该很明确,那就是要把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及一切教学用书作为主要任务。大学出版社要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和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材的组织与开发工作。本总结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五大方略,与同仁们共享。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迅速,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摆在专业出版社面前的首要问题.围绕学历与继续教育类图书板块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是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文章立足现状,探讨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方式和专业出版社如何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平台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并分析服务平台产品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经历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阵痛,渐渐熟悉了数字出版的运作逻辑,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开始了从内容提供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出版社自营APP的重要意义在于,如能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出版社将有可能在数字出版的移动出版阶段实现弯道超车.本文以此为前提,就出版社如何依据新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做好APP产品的开发运营做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传统出版社大多从三个层面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一是将原有纸质书刊产品数字化,打造静态的数字产品,如电子书刊和手机阅读等;二是利用传统品牌的影响力,碎片化内容,开发纯数字产品,如电子杂志、手机报等,多为娱乐休闲型数字阅读;三是将数字网络营销引入传统书刊销售领域,以满足出版社传统书刊的营销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栋 《出版广角》2017,(21):75-77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外语教材形成了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出版格局.数字教材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多模态等特征,是当代外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载体.然而,我国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出版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形式、普及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概述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形式与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现存的问题,并分析其解决的方案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国内,其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都在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数字人文必将对图书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应该充分占有数字人文研究成果,从文本挖掘、GIS技术、文本可视化和古籍语料库四个方面进行古籍数字化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雷鸣  湛冠琼  冯英 《出版广角》2021,(18):39-42,53
文章基于全国大学出版社的抽样问卷调查,从数字产品形态、数字出版渠道和数字出版运营三个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应当在由产品供应向知识服务转化、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传统出版社大多从三个层面进行数字化基础建设:一是将原有纸质书刊产品数字化,打造静态的数字产品,如电子书刊和手机阅读等;二是利用传统品牌的影响力,碎片化内容,开发纯数字产品,如电子杂志、手机报等,多为娱乐休闲型数字阅读;三是将数字网络营销引入传统书刊销售领域,以满足出版社传统书刊的营销需求。进入2012年,全媒体数字阅读持续升温。传统出版社应从战略高度整合前期的数字化基础建设有前瞻性地构建数字阅读服务支撑环境,打造全媒体数字社区。全媒体数字社区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内容为主导,以平台为基础,以技术和产品为驱动,通过追求多样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数字产品扩大用户覆盖面,以获得新的发展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