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2.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3.
除了“老师讨厌我”、“我没有任何朋友”、“我没有什么可玩的”之外,下面三句也算得上是孩子的“经典语录”,它们的含意又是什么呢?应该如何处理?“我没法儿做——这太难了”可能的含意:大部分孩子在开始进行新尝试时,都会感到些微焦虑,而又无法清楚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当前,吃喝风在部分中专学生中开始滋生和蔓延。什么“星期天轻松吃喝”,什么“节假日快乐吃喝”,什么“过生日祝贺吃喝”,什么“帮忙考试吃喝”,什么“毕业留念吃喝”……就这样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后天我请他的礼尚往来。有来无往非礼也,互相攀比之下的吃喝风气昌盛不衰。学生们似乎觉得只有吃喝才“是朋友、够意思”。那么,如何制止住学生中的这种吃喝风呢?我们认为:只有采取有理有据有节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6.
波利亚对“怎样解题”有过这样的描述:“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我能做什么?我能想到什么?这样做我能得到什么?怎样才是一个有用的念头?如何处理一个不完整的念头?再次这样做我又能得到什么?”数学大师的这段话,其实向我们指明了解题的一个基本事实:解题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与  相似文献   

7.
读了《安徽教育》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邵南国同志的文章,有一点不同看法。 如何翻译“吾腰千钱”这个句子,关键在如何理解句中的“腰”字。它是什么词性?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我认为,在这个句子中,“腰”  相似文献   

8.
胡聊     
一朋友常问一个问题:“怎么写好作文?”我笑着,总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我承认,我不会说,我压根没这本事。对这种问题,大可去请教那些专家权威们,他们会详细解答。他们会告诉你什么“动笔且慢,立意当先”,什么“一定要凤头豹尾”,没准还有什么“猪腰”之类的,还会教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照应……我不懂这些,也压根没兴趣。我只知道当我按那些东西布置好全局时,写作的冲动已经流逝,而我还必须被预先拟定的格式和内容桎梏住,写出一堆生硬机械的文字堆积物来。那样实在是太可怕了。其实想一想,这个朋友本身的话就有问题,他…  相似文献   

9.
常常听年轻老师诉说:刚参加工作便“热情冷却”“理想碰壁”,问我如何才能“坚守教育信念”,如何才能“成为优秀教师”. 我总是这样回答:“坚守教育信念是对的,但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优秀,而是自己的快乐。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兔子的导师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论文。一只狼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论文。”狼问:“你的论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论兔子如何吃掉狼》”。狼听了哈哈大笑。兔子说,我写的论文,大部分稿子在洞里,我把道理写得很清楚。狼想看看兔子的论文是怎么写的。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兔子继续在山洞前写它的论文。一只狐狸过来,问:“你在写什么?”答:“我在写论文”。“论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论兔子如何吃掉狐狸》。”向来狡猾的狐狸也笑了。说:“这怎么可能呢?”兔子说:“我写的大部分稿子还在洞里,”狐狸想去…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同学前来咨询,更多的同学是在网上提问:“老师,我的数理化不好,马上要中考了,如何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呢?”“老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不走神呢?”“老师,我一学习就瞌睡来,我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些提问我多数在犯难,因为基本上提问同学的期待是:老师你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吧,只要有了这个法宝我自己不要费什么力,使什么劲,就能轻而易举地就获得我想要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2.
何天利 《教师》2008,(4):112-113
最近。我好几次参加了长沙市小学数学学会组织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的专题活动,我开始思索,什么是数学味,我也努力追求着数学课堂特有的“味”儿。如何让课堂充盈数学味呢,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作文题目《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然后让大家写作文。我发现多数同学愁得眉头紧锁.不知如何下笔。我走到一位同学跟前。他一个字也没有写。我决定引导这些“作文愁苦者”如何动手写作文。我让大家停笔.然后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写呢?”他回答:“我不会写。”我说:“噢.是这个原因。那你对写作文有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4.
What Did You Say     
Stephengotapart-timejobatasuper-market.“Howwasyourfirstday?”Iasked.“Itwasgreat,”hereplied.“Igottotalktosomegood-lookinggirls.”“Whatdidyousaytothem?”“Doyoupreferpa-perorplastic?”你说了什么斯蒂芬在一家超级市场找到了一份业余工作。“第一天感觉如何?”我问。“好极了,”他答道,“我跟许多漂亮的女孩子讲了话。”“你跟她们说了些什么?”“你是喜欢纸包装还是塑料包装?”What Did You Say@小非…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教育     
语文课上,我教同学们如何体会词句的意思,在给他们讲什么是“奇迹”的时候,我举了个例子启发道:“假如一个人从十层楼上跳下来却一点儿事都没有,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什么?”“这是幸运。”有学生这样理解,我不太满意,继续启发:“那么他又爬上十楼又跳下来,可还是毫发无伤,我们会认为这是什么?”“偶然。”学生还是不解其意。“如果他再次爬上去又跳下来呢……”“那绝对是犯贱,吃饱了没事干。”同学们开始起哄。“不,他习惯了。”嘟嘟最后总结。启发式教育@张静  相似文献   

16.
唐金龙 《师道》2008,(2):12-13
记得当年在中学学朱自清《背影》的时候,尽管老师讲本文如何如何精彩,但我还是学不出什么“味”来。随着岁月的积淀,我逐渐明白了“背影”之爱是那么深沉和博大。再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背影”带来的震撼要远远大于写父亲的肖像。  相似文献   

17.
大纲提出,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以“片断”训练为主。如何引导学生写好片断呢?在小语第5册看图学文《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选准“片断”阅读点,为学生提供范例。要使学生写好“片断”,前提应该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片断,它的特点是什么。我在阅  相似文献   

18.
设计职业生涯 “我的专业特长是什么”、“我的爱好理想是什么”、“我是否喜欢与人沟通与合作”、“什么性质的工作能使我获得最大的鼓励”、“我对事业成就感的定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什么     
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想了解。我是什么?这好像是废话,当然是人了。我也知道我是人。不过, 我的问题是我“是”什么,而不是我“属于”什么。这就是数学上的“=”和“∈”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什么是面积”。 课前思考:“面积”概念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知识是什么?如何达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体会自选度量单位的多样性和感悟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的面积概念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这些是我设计教学时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