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品质。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散文。作者明写樟树,暗喻宋庆龄的品格,表达对宋庆龄的缅怀之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2.
<正>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学生应该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及象征意义,体会宋庆龄的高贵品格,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学生对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不是很了解,如何把樟树的香气和宋庆龄高尚的人格联系起来,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品味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相似文献   

4.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虽不长,却凝聚着作者的精心构思和描摹。无论是樟树的外形与品质,还是宋庆龄的情感与精神,抑或人们的崇敬与怀念,都是那样鲜活地表露于字里行间。基于对这一文本的深入解读,第二课时教学围绕"抓住一条线"、"认识一种树"、"走进一个人"渐次展开和深入,达成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放飞梦想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梦想则是其中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梦想则是一排排翻滚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梦想则是一朵朵飘浮的白云。世界因万物的生机勃勃而丰富,人生因梦想的装点而尽量精彩。  相似文献   

6.
<正>【主题导引】如果说母亲善于站在我们身前的话,父亲则往往会站在我们的身后;如果说母亲善于关心我们的一颦一笑、一点一滴的话,父亲则往往会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思一想;如果说母爱如水的话,那么父爱则  相似文献   

7.
心灵之选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则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如果说人生是一段交响曲,心灵就是它的演奏者,而一次次的选择则是心灵的节奏。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教育是生命的乳汁,在给人的精神发展提供养料的同时,更要让人保持纯粹、好奇、专注的优良品质,那么"童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笔宝贵财富。童心是纯真,让人始终不渝秉持本心;童心是好奇心,让人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童心是梦想,让人锲而不舍追寻理想。无可讳言,在我们国家的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浮躁、芜杂、慌乱也随之而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初中的学习生活如同在河边戏水,那么高中则是在海中搏击风浪;如果说初中你只是坐井观天,那么高中则需要你在天空翱翔驰骋;如果说初中需要你邯郸学步,亦步亦趋,高中则是革故鼎新,开拓进取乃至百川如海。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教育是生命的乳汁,在给人的精神发展提供养料的同时,更要让人保持纯粹、好奇、专注的优良品质,那么"童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笔宝贵财富。童心是纯真,让人始终不渝秉持本心;童心是好奇心,让人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童心是梦想,让人锲而不舍追寻理想。无可讳言,在我们国家的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浮躁、芜杂、慌乱也随之而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寄予其间的对宋庆龄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如果只引导学生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而不能引导学生探究“树如人、人如树”的寓意,则只能算是浅层次的教学。最近,笔者亲历了该课的4种异构教学,在对这篇课文难点突破的四种设计作一比较和解读的基础上,还引发了对“以物喻人”类文章难点突破教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学生板书)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垠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A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4.初步感知课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和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香气、品质高洁之可贵,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以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其效果,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5.
龙猫的橡果     
史军 《少年月刊》2015,(Z1):88-89
在《龙猫》影片的开头,草璧一家搬到乡下的新家,在他们屋子旁边的小山上矗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在被问到这是什么树时,爸爸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那是一棵樟树。"可是如此高大的樟树还真不多见,虽说最高的樟树可以长到30米高,不过通常的樟树只有普通二层楼房高,是不是爸爸搞错了呢?后来,小梅追龙猫进大树树洞的时候,有了明确的证据。树洞里的叶子能明白地告诉我们,爸爸说的是错的。那些叶子显然是橡树的叶子,而不是樟树的叶子。因为樟树的叶子有很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6.
读书养气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人以读书,故能养气。读书养气,自古有之。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如果说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之气,那么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则是一种民族正气,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是一种民族骨气。如果说王勃27岁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是一种才气,那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是一种大气。如果说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锐气,那么,项羽“彼可…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美的板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如果说教学是科学,那好的板书则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板书是艺术,它能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是祖父栽下的。祖父已去世50多年,石榴树至少也有50多岁了。几十年来,我家的房子先后翻盖过三次,每次翻盖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不是往后移,就是往西移。不动的是那棵石榴树,它始终坚守在原来的地方。石榴树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对老家记忆的坐标,以坐标为依据,我们才能回忆起原来的房子门口在  相似文献   

19.
父爱的位置     
如果说,母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父爱则是那容易被人忽略的标点符号. --题词  相似文献   

20.
<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本课的难点就在于通过理解樟树的特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老师处理教材时将重点放在了第五自然段,而忽略了第四自然段。其实,第五自然段是孩子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