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出版实践,图书编辑的职责可概括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图书市场信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发现作者,并组织作者队伍;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并通读付印样,解决书稿中存在的一切疏漏;配合美编和技术编辑进行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配合发行做好营销推广工作等。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繁杂和重要。我认为,编辑重在“责任”二字,在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应该是一个“总导演”,他要随时想到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将这种责任意识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编辑出版全过程中。责任心理是编辑的社…  相似文献   

2.
冯雪梅 《编辑学报》2001,13(2):79-80
阐明付印样检查的任务与特点,总结其扣作要领,说明严格的科学的付印样检查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编辑校质量,并为出版社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只有在做好充分的选题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三审三校一通读"的编辑工作流程,才能出版高质量的双效益图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致出版流程为:选题申报→组稿→编辑加工(初审)→复审→终审→发排→一校→处理问题→二校→处理问题→三校→处理问题→核红→通读→刻盘→核蓝图→付印.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编辑流程,简单说来,即图书的生产流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出版社,其图书生产流程几乎是一种模式,而且几乎是一成不变:提出选题--组织稿件--审读加工(退修)--发稿审稿--发厂排制--校对、审样--出片付印--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书稿经编辑加工、发稿后,就进入出版业务工作程序,即技术编辑的加工程序。其主要内容有原稿技术整理、开本、版式、封面设计、排样校对、纸张材料选择、制版、印刷、装订方法决定、付印安排及测算成本,确定定价等。    相似文献   

6.
决定出版物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原稿本身的质量,但审稿这一工序也是其中之一。目前一般出版单位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在整个编辑工作过程中,不但对已经决定采用、经过编辑加工要发排付印的稿件进行三审,而且对选题、约稿、来稿甚至付型样,都实行三审。因此,一种出版物从选题到出版,要过3~4次这样的三审,尽管有的出版单位并不为此拘泥。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指对采用的书稿,从编辑加工直到发排付印这一工序的三审制。三审制不是由一个人对一种书稿审三  相似文献   

7.
清样通读不同于前面的三审,它是把书稿从头至尾再仔细读一遍,这时,不会过于在一些细节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通读时间相对短而且比较集中、具有连贯性,因此也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审稿时容易忽视的。清样通读常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以作者通读代替编辑通读,另一个是为了赶时间、抢进度,以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软件)校对代替人工通读。采取作者通读与责任编辑通读同时进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以作者通读代替责任编辑的通读,是不可取的。作者和编辑审稿的立足点不同,编辑主要从内容以及编辑规范上对书稿进行把关,但编辑毕竟不…  相似文献   

8.
结合编校工作实践,对责任编辑在处理通读编辑的修改、疑问时应秉持的态度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责任编辑在处理通读编辑修改的文稿时,要认真严谨,仔细甄别,尊重而不盲从;在处理通读编辑的疑问时,不可草率,应“勤”字当头,认真核查补缺.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审认定具有出版价值、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书稿,可以进入出版流程的第二个环节——编辑加工。书稿的编辑加工任务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即本书的责任编辑承担。责任编辑拿到书稿后,不要急于开始通读,应该先检查书稿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些编辑部搞编校合一,取消了专职校对人员,由编辑兼任校对,我以为,这是当前书报刊差错多的一个因素。因为其一,编辑对于从自己手中修改过的稿件已经熟悉,熟悉了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其二,编校合一之后,编辑为了节约时间,在校对时过于匆忙,草草溜看一遍就签了付印。其三,过去编辑校对分开,可以让校对与编辑互相监督,发现差错。编校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