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沟》一课主要是介绍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葡萄成熟时的景色怎样,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如果按课文内容平铺直叙地讲,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好这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吃葡萄的特点,利用五彩缤纷的灯片,采取情景教学直奔课文内容。 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我又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轻而易举地揭示了课题:葡萄沟。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新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接着再问,“你们想不想去新疆葡萄  相似文献   

2.
《葡萄沟》这一课,我曾教过一次。然而这一次教学《葡萄沟》,我却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4.
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好这一对矛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文&;lt;葡萄沟&;gt;是一篇抒情散文,情在景中,景中显情,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我在教学&;lt;葡萄沟&;gt;时采用了“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整个课堂策划为一次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我从激发兴趣入手,观看了全国的政区图,带领学生一起踏上去新疆的旅程。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和新疆的地理位置,逐渐让学生进入到新疆的情境之中。二、看到课题后,学生读题、质疑,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一条主线:葡萄沟在哪里?这里为什么要叫葡萄沟?葡萄沟里的葡萄多吗?那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浏览了课文,自己初步就所提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性的回答,理清了课文主线,抓住了统领全…  相似文献   

6.
浙教版第五册《葡萄沟》的配套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题,先让学生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成熟时的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然后要求学生“从描写葡萄的句子中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给下面图画上的葡萄涂色”。学生饶有兴趣地拿出彩色笔,把图中的葡萄涂成红一粒、绿一粒、紫一粒、白一粒的,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看着这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我总感觉不是滋味,成熟时的葡萄难道真像学生所描画的那样花花绿绿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程…  相似文献   

7.
我在《葡萄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立足文本,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紧紧抓住“一大串一大串”“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葡萄沟的景美,从“热情好客”一词中品味葡萄沟的人美,增强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热爱之情,怀着这种感情去朗读课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葡萄沟》,我在课前作了这样的预设: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谈谈“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以此引发他们多读描写葡萄和葡萄干的语言,再让学生选择重点内容———“葡萄干”,创作广告语。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个都很踊跃:生A:葡萄沟的葡萄真多呀!生B: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生C:葡萄干的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非常有名。这些体验都是我预想到学生应该回答的,课堂朝着我的预期顺利地发展着。这时,学生D站起来说:“我对课文中‘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好’字印象最深,一个‘好’字涵盖了几个方面,不仅仅指葡萄好,…  相似文献   

9.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课文第一段先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葡萄沟出产水果;接着第二段对葡萄沟的葡萄进行了特写——葡萄颜色多、品种多、结得也多,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热情好客;第三段接着写了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使用凉房把它制成葡萄干,所以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要求教者,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葡萄沟>是一篇低年级阅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词语教学这根"纬线",采用多种策略解词、习词,落实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同时,以解读中心句为"经线",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感悟、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是过分“热心”的教师? 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遗风,和当下追寻课堂“精彩”的迫切心态,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过分“热心”,常常考虑自己如何教得出彩、方法时尚。我曾听一位教师上《葡萄沟》一文,课始,教师从“葡萄”两字的学习引入,比较两个字的异同;接着让学生说说“葡萄”和“葡萄沟”有何不同;然后问“葡萄沟在哪里”,让学生找出文中三个地名——葡萄沟、新疆、吐鲁番,并让学生把这三个地名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其实这些环节的教学,只要让学生读读课文开头一句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便什么都明白了。我想,这位热心的教师不会是怕学生读不懂这个句子吧,也许总想在方法出新、引人眼球上下点工夫,否则干吗花那么多时间在这既非课文重点,也非难点之处呢?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利用教材这一例子 ,讲语文运用的规律 ,教读书的方法 ,传授阅读的习惯。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素 ,尤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带有语言规律的特定语言因素 ,及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作仔细品味。基于以上认识 ,我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训练项目 ,精选了本课特有的语言规律及课后题作为训练点 ,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一、训练揭题 ,激发兴趣本课以“葡萄沟”这一地名为题 ,学生对它的地理位置不太了解。所以 ,一上课我就安排了以下训练 :…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师建立自主开放、情趣盎然、生命互动的语文课堂。本人以执教过的《葡萄沟》一课为例,采撷几个亮点,看看该案例所带来的思考。课的展开师:听了葡萄沟的介绍,你想到那儿去游览一番吗?生:想。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去葡萄沟的“旅游券”,谁能够把课文读流利,我就把“旅游券”赠送给他。(“旅游券”是一些画着各种颜色葡萄的水彩画,上面写了简单的关于葡萄沟的广告语)(生立刻非常认真地读了起来)(师在分发“旅游券”的时候尤其注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辅导)课的高潮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读着这么美的句子,我们真想到葡萄沟,…  相似文献   

14.
《葡萄沟》一课围绕“文眼”(课文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介绍了葡萄沟出产水果多,那里的葡萄品种多、颜色美,老乡热情好客以及葡萄干色鲜味甜.教学时, 以词句训练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线索,紧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文眼进行导学,使学生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其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问银河》,一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下面是《问银河》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葡萄沟》一课的语言有许多精美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而,我在训练点的选择和训练的落实上均立足于比较与朗读。  相似文献   

17.
一、探究课文 ,初步感悟1.点击课件 ,出现葡萄沟全景图。这就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这里两侧的山坡上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 ,让我们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继续我们的葡萄沟之行吧 !(课件演示 )2.游览了葡萄沟 ,这个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理解体味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个方面 ,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品味葡萄沟的美。2.分组学习 ,展开研究。A.有的学生通过探究课文的语言文字来感受理解课文。B.有的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有关葡萄沟的信息资料来品味感受。C.有的学生在老师提…  相似文献   

18.
小雨如酥,柳丝泛绿。一个春意渐浓的早晨,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葡萄沟》。遥远神秘的吐鲁番,美丽富饶的葡萄沟,令孩子们心驰神往。特别是读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段时,同学们大都“垂涎欲滴”。我及时引导学生做葡萄园的“小主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将文本语言内化为丰富的意象,向游客(老师同学)介绍家乡的特产,居然有声有色,像模像样。成功的喜悦爬上了每个孩子眉梢,智慧的火花刚刚擦亮。然而,精彩过后还有一段相对枯燥的文字——阴房的建造及葡萄干的制作。如果按照通常的处理方法和课前的预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三、细读课文 ,指导朗读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1 学习第一段。(1)学生读第一段 ,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葡萄…  相似文献   

20.
《葡萄沟》一课讲读设计□吉林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深教学,使学生理清新疆的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的各自特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