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认知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为二语习得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该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从发酵理论、顿悟论和认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探索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天津教育》2005,(10):48-49
目前,一些学者开始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如Gass、Ellis、Skehen等。他们都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习得过程的要素。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对“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究竟在什么条件下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是有效的?何种语言输入与输出能促进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创设外语教学中“语言习得”的环境。因此,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相关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许多语言学家在对语言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认识到认知因素对于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础是母语系统,但又脱离母语系统,认知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认知科学的基础入手,结合实例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认知因素所发挥的功能能积极推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比”字句的教学一般出现在针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本文试从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习得和认知的角度探讨“比”字句疑问式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的研究,更侧重于课堂教学内容顺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Ⅰ、引言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下面就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节谈到的“第二语言”是广义的,包括“外语”和“第二语言”。Ⅱ、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共同点实验证明‘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这里仅以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儿童习得疑问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句未加升调,如;Openthedoor?第二阶段.在陈述旬前加疑问词,如:whytheydonotcome?whenhewillcome?…  相似文献   

9.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习得语言的过程。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导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本文从语言认知和情感因素两方面做深入分析,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对照。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错误分析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介绍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依据的同时,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对成人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sound system (phonology) in a naturalistic setting. Ten cases of successful late-starters with a native-like Hebrew pronunciation are presented in an effort to determine possible variables that may account for their exceptional accomplishment. The issue of CPH in rela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tinues to be disputed among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3.
张禕 《海外英语》2012,(2):173-174,184
Language transfer is one of the central ques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study. It claims that learners’ the native language (NL) or first language (L1) will make great impacts, either promoting or hindering, on their second language (L2) acquisition, i.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e issue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researched in such relative fields as languag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udy during the past years. It is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to discuss it thoroughly since the scope of L1 influence is so wide that it affects almost all linguistic subsystems. Instead, this paper aims to focus on how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ilitates 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lexical acquisition.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use of the positive aspects i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for practical purpose.  相似文献   

14.
华文的语言定性问题在海外华文教育中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基础性问题。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增强华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华文教育在海外的语言定性应以华裔学生个体的言语习得方式为基本判定标准。从对柬埔寨金边市3所华校所做的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华文实际上是柬华学生的第二语言;将华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柬埔寨华校确立办学方向的基本依据,而且对其他地区华校的办学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英语课程又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不可或缺之一,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对于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有着多方面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探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言内化理论的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词汇的内化研究一直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不论是对词汇内化的理解还是具体教学策略的运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本文在介绍历史上重要语言内化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内化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降低词汇认知难度、提高词汇情感量度、加强词汇联系强度、强化词汇激活频度“四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语言输入与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二者的研究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人们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认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过程中,二语学习者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消极地吸收语言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建构不同于以前的新的语言知识体系。二语学习者在二语输出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其主动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过滤、变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进程,着重论述影响语言过滤的若干因素。变体问题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对二语习得的确有很大的帮助,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都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