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言》是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代表作,是三部书、120篇小说的总称。《三言》中多数作品是冯梦龙在前代小说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的;在加工、整理前代小说的再创造过程中,冯梦龙融进了大量自己的思想观点,对以往小说表露出的妇女观有意无意地作了修整、变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灌园叟晚逢仙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篇名作。白话小说初盛于宋,再盛于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于明天启(1621—1627)时,因“贾人之请”将其所搜集的古今小说选一百二十种先后纂辑成书,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后人简称为“三言”。它是我国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作品的总集。《灌园叟晚逢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较为全面地提出小说理论的小说理论家。在其“三言”的三篇序言里,分别提出了小说功用观:重视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小说发展观:总结了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历程,并指出了通俗小说起源于话本艺术;小说创作观:小说创作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并提到了小说创作题材的来源问题,指出小说创作要遵循通俗的原则;小说批评观:评价小说创作要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中去评价,不能以今律古。  相似文献   

4.
《三言》中"物"的场域功能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离不开物,明代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作品。《三言》中的“物”一般可分为线索物、象征物(主题物)、枢纽物(关键物)、特殊物、幻化物等,几种“物”的功能各有侧重,又时有交叉,显示出作品中人与物交融的审美特质,展现了作者精湛的小说创作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晚明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所编纂的系列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明代话本、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三言"的120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贞节问题的有40余篇。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长久以来为"三言"研究者所忽略的传统封建思潮中的贞节观念对时人的思想及生活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看到历来备受人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是我国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也是杰出的小说理论家。他第一次提出了“情教观”的问题,大大的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既影响到当时的小说创作,也指导着他自己对“三言”的编纂。  相似文献   

7.
“三言”市民意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这三部书,集宋、元至明天启年间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在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思想史上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三言”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余万言,由于它们作者不一,时代参差,内容复杂,格调迥异,故文学史和小说史往往把它们分解为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分别进行论述;而一些专著,则多从考证其中各篇作品撰述的时代,以及追溯故事的渊源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三言”毕竟是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其所编著的民歌集《挂枝儿》和合称为“三言”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原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早已脍炙人口了。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所著"三言"中乃至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十娘的独立人格堪称彪炳千古。本文通过对杜十娘独立人格中人性、社会、文学三个层面的剖析,来透视其独立人格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言"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入手论述"三言"出现的过程及文化积淀;从对冯梦龙的生平、思想研究,阐述其创作"三言"的动机以及冯梦龙对"三言"的思想的影响;再结合"三言"作品本身及其艺术特色来探讨其反映的市民思想,从而说明"三言"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字犹龙,明末苏州府长洲县人。是博学卓识的通俗文学家,又是颇有政治抱负和政治才干,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他一生著作编纂的书很多,尤以“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脍灸于世。由于当时通俗文学家不为学者所重视,所以他的生平史料很少。现有史料有的不准确,有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年来,我们于冯梦龙生平及思想颇加留意,最近又承日本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为"三言"所作的三篇序,每篇重点论述一个问题,各篇又相互勾连补充,形成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体系。《古今小说叙》首次提出通俗演义起源于说话艺术,与唐人传奇相比,通俗演义从语言到内容都通俗易懂,可以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和欣赏,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警世通言叙》探讨了小说创作中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的虚构方法,虚构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故事小说可以虚构,历史小说则要严守史实。《醒世恒言叙》提出了"醒世说",冯梦龙对晚明"浊乱之世"痛心疾首,要用通俗演义来警醒世人,扭转乾坤。通俗小说要达到醒世的目的,首先要有健康的内容,还得遵循小说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选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编“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解放后曾改编成电影《秋翁遇仙记》。明代中叶,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为中国古代小说开拓了以描写世态人情为对象的广阔天地。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相似文献   

15.
父子性刚     
冯梦龙(公元1574-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和其两兄弟冯梦桂、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冯梦龙的一生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笑府》是他辑录的民间笑话总集。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著作有巾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以及一些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中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冯梦龙小说对宋明理学的否定符之珍冯梦龙是我国晚明文坛上博学卓识的通俗文学家.著书甚丰。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童心”说、汤显祖“至情”说、袁宏道“性灵”说,提出“情教”说、这有如一份宣言,宣告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的挑战。他的“三言”、《情史...  相似文献   

19.
《警世通言》是明代短篇白话小说代表作“三言”中的一言,是一部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的世情小说。在《警世通言》中,不仅有表现侠骨义气的作品,也有宣扬封建道德的篇章,更少不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小说。  相似文献   

20.
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不仅编纂了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而且创作、改订了多种传奇。一九六○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他现存的十四部传奇为《墨憨斋定本传奇》。冯梦龙的戏剧作品“确守词隐家法,而能时出俊语。”“生动圆转,领异取新,脉按《金筌》,声传三籁”,从许多侧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民族矛盾以及爱情与封建主义之“理”的对立。以绚烂的色彩,描绘成一轴晚明社会的世态人情画卷,有着其他剧作所无法替代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