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连续出版物类型的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出版物是文献的一种类型.它是区别于图书、非书资料等其他文献的专指概念.随着现代文献与日俱增,连续出版物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类型日趋复杂,因此,国内外图书情报界试图依据连续出版物的编撰形式和出版特点,对各种类型的连续出版物作一横向区分,以求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期刊从属于连续出版物,因而它具有连续性,连续性是连续出版物的本质属性,当然也是期刊的本质属性,既然连续性是期刊的本质属性.因此,期刊的各种属性都从属于连续性,或者换言之,都是连续性的具体表现.期刊的刊期(即出版频率)是期刊连续出版的必然结果:既是期刊,就意欲长期乃至无限期地连续编号出版下去,既然按期连续出版,也就有十时间间隔同题。这就是“刊期”。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连续出版物概念的提出长期以来,狭义的图书和期刊一直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但是,近几十年来,出版物迅速发展,类型愈来愈复杂,书与刊这两个概念已无法包容各种类型的出版物。从而造成了出版物类型概念的模糊以及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国內外图书馆界都曾就期刊定义展开过积极、广泛的讨论与研究。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大会时曾对期刊的特征和范围下过一个比较广泛的规定:凡是用同一种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下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业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的出版物形式,并开始引起出版界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这就是所谓杂志性图书的问世。所谓杂志性图书就是以书代刊,似书非书,集书刊优势于一身的用书号形式出版的期刊。这种出版物新形式更多的产生于出版社。也是一些出版社为了及时将创意策划的点子转化为出版生产力,又借助于出版社的书号优势而  相似文献   

5.
搞好期刊收取、补缺工作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刊是一次性出版物,它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宽、内容新、周期短等优势,因此,在图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本着"丢书保刊"的原则,我馆每年依然订购500多种中文期刊,其中84%是医学专业期刊.由于不订复本,期刊又无再版重购机会,因此,保证期刊的完整性,使下架期刊如数装订,便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读了苏殿文同志《期刊管理中的新问题》一文,颇有感触。“苏文”提出将大型文艺刊物归属于图书处理的问题,虽不失为一个新的探索。然而,仅以这些刊物的外表酷似图书,价格高,本本厚,内容多,容量大,读者不易在短时间内看完为由,而把它们轻易地划为图书处理,本人却不敢苟同。首先,把大型文艺刊物作书处理不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因为在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标准化首先要求分类和编目工作的统一。而期刊在分类中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除综合性强外,其主要特点是著录的连续性。刊物作书处理,问题就很多。我们知道,图书有四个可检特征,读者可分别从主题、分类、著者、书名这四个角度去查卡片,并可得到相应的同一本图书。而期刊它的基本点是要反映出合  相似文献   

7.
期刊与图书的差异体现在延续性、时效性、节奏性、一次性、定向性五个方面,即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图书是非连续出版物,这点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也因此引申出后面的四个不同;期刊由于是连续出版物,所以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因为期刊要按照不同的周期要求出版,图书的出版时间一般没有严格规定,所以期刊较之图书就有  相似文献   

8.
徐柏容 《出版科学》2008,16(1):88-90
出版物除了书、报、刊三种形式外,还有期刊出现后不久产生的一种纸质出版物,即丛刊。丛刊有书的外形、期刊的内容结构。本文从丛刊的特点追溯至丛刊的起源、发展及异化,并对丛刊的异化现象作了独到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期刊作为一种新的文献类型,虽其历史并不长,但它正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以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为大家一致公认的定义。其实,这并不奇怪。各种出版物的发生与发展,正象科学与科学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不能绝对分开一样。同样,图书和期刊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从而使书刊划界成了一个辣手的问题。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即期刊是“按卷与期或/和年与期的顺序编号,意欲长期印行下去的连续出版物”。①期刊的显著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内容的复杂性。而其中“连续性”在期刊  相似文献   

10.
从图书发行渠道发行,并有ISBN号的介于书与刊之间的连续出版物在其长期出版过程中,题名、编辑者、出版者、卷期以及载体形态等都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连续出版物著录带来一系列问题。依据中文连续出版物创建新记录的基本原则,对需要创建新记录及不需要创建新记录的各种情况加以分析并用实例说明,可以使著录更为标准化、规范化,方便读者使用,而且能避免记录冗余,节省计算机存贮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江 《编辑之友》1990,(5):65-67
在近代史上的维新运动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现代涵义的报纸和杂志。到了维新运动开始时,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期刊,翻译出版图书。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最初的一个勃兴时期,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在此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办的一些刊物,只能算作我国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而已。期刊,在早期只称做杂志,期刊的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期刊,现在简称为“刊”。当前常见的“报刊”这个词,我们对它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它是报纸与期刊两种出版物的合称,概念很清楚,然而在维新运动时期,情况并非如此。一、在近代期刊史早期,报纸与刊物不分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用过“刊报”一词。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期刊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在刊名、内容定位、装帧设计、版面风格等方面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期刊不像图书、音像等出版物,生产、销售都在较短的某个周期内完成,而是需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乃至无限期的连续出版。相对的稳定性是期刊品牌建设的基石。任何一种期刊都想成为像餐饮业的“全聚德”、医药业的“同仁堂”那样的“百年老店”,而不是夭折短命。  相似文献   

13.
期刊获得方式“是指连续出版物本身在社会上的流通价格或方式,含定价、非卖品。”按照中文文献编目规定该项为著录项目的第八项:“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与获得方式项”。其结构形式为:ISSN=识别题名:获得方式;其著录的内容(过刊)为本题名下的第一册或馆藏最早的一册。据此,一般图书馆在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后仅著录本题名下的第一册或馆藏最早的一册的价格及年份即完成一种期刊获得方式项的著录工作。我馆阅览室期刊装订后即投入过刊库,提供全校师生借阅,由此发生赔  相似文献   

14.
期刊与图书的差异体现在延续性、时效性、节奏性、一次性、定向性五个方面,即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图书是非连续出版物,这点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也因此引申出后面的四个不同;期刊由于是连续出版物,所以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因为期刊要按照不同的周期要求出版,图书的出版时间一般没有严格规定,所以期刊较之图书就有明显的节奏性;这种时效性和节奏性决定了期刊是"一版定终身",不会重印和再版,所以较之图书的销售时间长、可重印和再版,期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以上的特点决定了期刊有明显的受众、稳定的读者队伍,所以期刊较之图书有定向性特点.科技类的期刊和图书也同样具有以上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有一个共性:它们的内容均以科学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ISBN结构特点和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号分配使用在书业竞争日盛的当今倍受重视和关注.ISBN是国际通用的图书或独立的出版物(不含期刊等连续出版物)代码,即图书类出版物的身份证.一种出版物一旦取得ISBN编号,该编码将自始至终伴随着该出版物从编辑制作到出版发行的整个过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ISBN清晰准确地辨认出版物的基本属性,明确该出版物所属的国家、地区、语种和第一出版者.一个ISBN只能有一个或一份相应的出版物与之对应.在出版商眼中书号是一种出版资源,是出书许可的象征,是图书商品合法化的外衣.在趋利心理支配下,不合规范地使用书号是当今出版行业一个引人关注的突出问题.买卖书号、一号多书、假冒书号和伪造书号给图书出版流通管理带来了诸多弊端.这除了不法书商有意而为之外,业内人士不理解书号的结构特点和资源分配原则,也是成因之一.因此对书号功能结构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是科学正确地使用书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鉴别假书伪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同任 《编辑学报》2004,16(4):300-300
某篇文章给“图书”下的定义是 :图书是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这一定义的主要毛病是 ,由于未给出“种差” ,所以它限定与说明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即它与我们熟知的期刊没有区别开来 ,因为期刊也是一种“用文字、图片等来表达思想文化和知识内容的、可供携带的出版物”。按普通逻辑学的要求 ,给事物和现象下定义 ,其公式为概念 =种差 邻近的属 ,即此种事物或现象的概念应是它与其他种的差别加上它所邻近的属。例如 ,“图书是以纸质印刷品为载体、传播与储存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不定期出版的出版…  相似文献   

17.
《原本广韵》为《切韵》系韵书,其抄本收录于《四库全书》。《原本广韵》为略本《广韵》,成书晚于《重修广韵》。因其编刊来源于元代闽地建安私刻,校勘不精,错失讹误颇多。兹就其引书作一全面梳理,发现存在四类问题:书名用字讹误、书名用字简省、书名误引、误增引书。这些引书错漏当据相关内容对比,作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18.
古籍插图本     
“图书”二字最早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图书”指地图、法令、户籍等文书。我们现在所说的“图书”则是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其实,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间,有图之书固然很多,但无图之书也不在少数。尽管有些书没有图,我们仍然以“图书”相称。这反映了“图“和“书”的历史渊源关系。在我国古代,图和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插图本是古籍版本的一大类别。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是出版业色彩纷呈的时代。出版物的内容无所不包,出版物的形式千变万化。除却传统的各种图书出版形式而外,新兴的出版趋势可以归纳为: 一、国外出版商推出“周刊书”这是为适应人们购物习惯的变化,扩大发行渠道,将辞典、百科全书等一类大部头套书分解成期刊型,每周出一册,每册一个主题或一个英文字头。澳大利亚海湾图书出版公司,用这种方式先后出版了很多种大部头书。  相似文献   

20.
书刊资料是图书情报部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众多的出版物中,期刊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为了使期刊工作与图书情报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总方针相适应,把它提到图书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已是刻不容缓的了。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一般状况,展望未来,以期使我们对图书馆受信息社会影响的应变有一足够的认识,未雨先绸。由于种种原因,文中的遗漏错谬在所不免,尚祈识者不吝指正。一、期刊的作用在国内,期刊通常即为连续出版物的俗称。千百年来,图书一直是人类记载和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