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是大而空,一个是零碎。”一辈子搞农业,一直关注“三农”的陈耀邦委员是农业部原部长,他认为以往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道主要存在以上两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文件出台不久,媒体从业人员对政策的解读能力有限。那么,在代表委员看来,新农村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何在?应如何解决?未来着力点应该是什么?应有纵向规划新农村是个新概念,和以往的“三农”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媒体启动新农村报道初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是,从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到当年年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
对媒体缺位“三农”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4年下发“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大也再次强调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媒体给予大力的信息支持、舆论支持和话语关照。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虽然中央把“三农”工作列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们的媒体却在打城市牌,做城市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许多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最广阔的农村,投向最基层的农民,“三农”报道成为近几年来媒体宣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综观众多的“三农”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和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话套话多、贴近性差等问题。笔者以为。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使之更多地体现出“农味”.这是搞好涉农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媒体报道重点、内容和视角等均明显以城市为中心的情况下,在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农村信息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地方广电媒体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能,是值得深思的严峻问题。笔者结合荆州电视台创办的服务“三农”的“垄上行”栏目的得失,对广电媒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做初步探讨。加大建设新农村建设报道,首先要有主阵地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等条件限制,当前农村农民的主要信息渠道还是电视,特别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政府致力于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着手解决1.48亿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到2005年底,这一工…  相似文献   

5.
虽然媒体都在热切地关注“三农”,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新闻专栏,各级电视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社会并没有很好地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农民群众可以倾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因而也使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三农"方面的报道,多数媒体还存在弱化现象。如何搞好"三农"报道?河南《周口日报新农村版》从把握报道重点、创新版面设置、转变报道理念入手,加强策划,精心运作,循序渐进,使"三农"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陆剑于 《青年记者》2007,(14):92-92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涉及如何适当选材、有所侧重地反映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的《新农村周刊》自创办以来,版面内容不断丰富,策划、选题突出“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围绕“三农”问题精心设计了诸多专栏来配置报道资源,匠心独运。既有政府主流权威的农村政策宣传、解读,也有广大农民认同的相关实用信息。在广大农民缺位于媒体版面或者其角色没有被客观报道的媒介环境中,人民日报每周星期天强势推出《新农村周刊》,既平衡、完善了我国媒介生态的建设,也增强了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陆剑于 《青年记者》2007,(14):92-92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涉及如何适当选材、有所侧重地反映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是加强“三农”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我们地市报要加强“三农”报道。就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这“五句话、二十个字”。过去,我们有些地市报纸在“三农”报道中,往往是就农业报农业,就农村报农村,报道面很窄,报道内容较为单调,只注重于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或政治文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做好新时期“三农”问题报道,要选准“三农”问题关键点,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模式和报道视角,为全面推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收  相似文献   

12.
贾挺明 《中国广播》2011,(11):40-43
“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农传播的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农传播水平,在服务“三农”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我国广播电视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期,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播出了大量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春节前后推出的“建设新农村”系列报道。综观新时期的这些有关“建设新农村”的广播电视报道,应该说,绝大多数都真实及时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最新进展。但是,也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把“建设新农村”的概念和标准简单化、公式化,导致新闻报道存在“失真”现象。这样不仅不能正确实施新农村报道的舆论导向,反而在农民心中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么,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4.
要搞好“三农”报道,首先要面向实际,走进农村,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什么问题,存在什么矛盾?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当前“三农”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地市党报不能不时时刻刻加以思考和调研。只有善于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全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看,才能明确“三农”报道的方向,从而组织策划和写出有力度、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三农”报道来。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电视媒体担负着重大的宣传责任,但是目前对农宣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须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上加以改善,以推动“三农”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新闻媒体对“三农”以及农业经济方面的报道一直十分重视。《广西日报》作为广西主流权威媒体,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立足广西,注意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广西的新农业经济报道,着力增强报道的公信力、话语权和亲和力。除创办《八桂新农村》专版外,《广西日报》的其他版面也积极刊登农村经济方面的报道,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报道互为补充,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农业经济报道中,该报注意创新读者定位,更新报道理念,转换报道视角,运用新型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8.
淮安日报历来把“三农”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加强“三农”报道,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成为淮安日报的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19.
杨万绘 《青年记者》2007,(14):70-70
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去年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又提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农村建设,更多地关注现代农业,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应增强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亲和力,从不足中总结经验找出对策,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作出媒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