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66年,63岁的斌椿带着儿子广英和三名同文馆学生凤仪、张德彝、彦慧,奉朝廷之命游历欧洲,一行人从北京出发,游历了十多个国家,历时半年有余,回国后,如实记述了各国的生活习俗以及水陆里程等情况,编撰了《乘槎笔记》。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大学教授欧阳哲生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2018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以时间为经,国别为纬,从教会与使团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元、明、清(1840年以前)三朝,西方传教士与使团来往北京的路线、在京居住与生活等情况,探讨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中,"西方元素"是如何深刻地  相似文献   

3.
正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政府派遣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是清代民族关系、中俄关系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使团出使往返费时近三年,行程近4万里,穿越西伯利亚,抵达伏尔加河流域,是清政府官员第一次抵达欧洲,随团史官图理琛依据沿途见闻和使团出使的情况写成《异域录》一书,由雍正帝亲自授令刊印。《异域录》学术价值很高,是研究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不可或缺的资料。值  相似文献   

4.
如果是命题作文,赵柏田恐怕跑题了。虽然他在回答记者的疑问时这样说道:"书名《赫德的情人》,并不是我故意往历史的面团撒一层胡椒粉来赚取眼球。"某报相关报道立刻用"《赫德的情人》探佚赫德情史"的标题来响应胡椒粉的效果。看看,并不是我一个人想歪了。  相似文献   

5.
近期公开的琉球王家档案《尚家文书》中《丙寅册封告示并杂文集》(卷之七)是清同治五年(1866)赵新、于光甲使团在琉球册封新王尚泰期间颁布的公告以及与琉球世子、新王、三司官等往来咨文、禀文等,共计87份文书。内容涉及册封使团参加谕祭册封大典及琉球招待"七宴",册封使团与当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册封使团严格兵丁管理,册封使团在廪给供应、册封舟维修等方面与琉球的交流,展现了赵新册封使团在琉球诸多活动细节,揭示了册封正、副使对随封人员严格的管理以及与琉球方面良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对尚家文书新资料的探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册封使团在琉球的主要活动、使团内部管理以及使团与琉球方面的沟通交流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王光越 《历史档案》2022,(1):126-13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弘历生辰立象安命图说》,是目前存世的稀见的乾隆帝星命档案,笔记曾专文进行考证①.图说的作者张永祚,后入《畴人传》,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只是在有关明末清初天文学史研究论作如韩琦《明末清初欧洲占星术著作的流传及其影响——以汤若望的<天文实用>为核心》、郑玉敏等《西方星占宫位制在中国古代的传播》、朱...  相似文献   

7.
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1866年5月2日至8月19日,斌椿奉清政府之命,率凤仪、德彝、广英、彦慧四人,游历了法、英等11个欧洲国家。此行名为观光,实则负有出访使命,它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往外国的第一个代表团,引起中外舆论注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15世纪经历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直到1728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从而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了巩固与俄的睦邻关系,在彼得二世继位之际,清政府派出了我国出使西方的第一个使团。可首次出使之路是坎坷的,由于通讯受限、气候恶劣、俄政府更迭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团历经半年之久,终于在1731年1月9日到达莫斯科。《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方的中国使团》记录了此次出使,它不仅开拓了清朝廷的视野,促进了中俄间的了解,而且为平定准噶尔叛乱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条件,也为日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被认为是此次欧洲之行最重要的对外阐释中国外交政策的机会,是在努力消除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正>杀降1864年1月19日下午,寒风飕飕。一只小船载着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离开上海,穿越"这个条约口岸西面纵横交叉迷宫似的水道",踏上了寻找戈登之旅。尽管从未谋面,但赫德对这个领导着"常胜军"的英国皇家工程兵少校并不陌生。事实上,戈登正是赫德在上海地区军事上相对应的人物。戈登"命令他的外国军官和中国军队将加农炮的火力瞄准太平军据点",赫德命令手下的海关税务司,为"常胜军"的行动提供真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漫游随录图记》 (清)王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年6月 定价:23.5元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韬 的游记集,以时间为序,追忆 一生游踪。其中篇幅最多也是 最重要的,是他的欧洲之行。 他将自己的见闻观感笔录下来,十几年后再整理而成,生动描摹出一位清人眼里的西方图卷,也真实反映了他思想的变化。★《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4.
董梅 《兰台世界》2012,(16):65-66
陈季同(1851—1907),字敬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 ki-tong(Chean Ki Tong),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外交官、翻译家。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季同除了将法国文学翻译引进中国外,同时也是近代最早将中国文化用外国文字介绍给西方的先驱,被称为法国文学的导师、我国研究法国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萨义德(1935.11.1—2003.9.24)的《东方学》自1978年出版后在东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开东方学话语分析之先河,已经成为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19世纪西方国家对东方的想象,它不仅是"启蒙时代之后欧洲文化据以在政治学、社会学、军事、意识形态、科学和想象各方面塑造甚至制造东方的一个极为系统化的学科。"而且是西方"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郭晓蕙 《中国编辑》2015,(3):101-103
《音声之道》是音乐人瞿小松对音乐聆听和理解的笔记。在书中,作者借助自己对佛教、基督教、老庄哲学的理解,为我们阐明音乐的起源,带领读者去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并表达一种非主流,广博、平等、包容的音乐态度。《音声之道》共分16讲,它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音乐的心界、眼界。瞿小松,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1952年出生于贵州贵阳,1972年开始自学小提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曾旅居海外十年,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瞿小松的创作风格融合了西方先锋派和中国文化的意境,主要作品有歌剧《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之死》《命若琴弦》及室内乐作品《MENGDONG》《行草》等,被西方乐评界称为"寂静的大师"。  相似文献   

17.
<正>烟台议邮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在总理衙门所呈的《议办邮政摺》上,用朱砂红笔批了"依议"二字,接着又在所附开办邮政章程上,加批了一个"览"字。就是这寥寥的三个赭红大字,让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喜不自禁。"奉旨由我开办邮政。三十年的旧话,二十年的经验,最后终于成功了!"三十年!朝如青丝暮成雪,赫德已从一个三十而立的青年,变成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的注本是最多的。早在宋代,已号称"千家注杜"。其后,注杜、评杜、研杜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今特选世所罕见者——清赵星海所撰《杜解传薪》简介如下,以飨读者。赵星海,字月槎,自号昆野山人,莱阳(今属山东)人。诸生。咸丰中曾游宦吴门,做过县丞一类小官。著有《赵月槎诗》。  相似文献   

19.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孙岩 《兰台世界》2016,(5):132-135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相当数量关涉新疆的内容,通过对之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发现:离开新疆近20年的纪昀,写作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依靠参考《乌鲁木齐杂诗》、同类事物交互联想和直接回忆等途径。纪昀之所以选择将这些材料写入《阅微草堂笔记》,既是出于对于新疆的深厚情感,从而想要向中原人民介绍新疆;也是由于在高压的文化政策下,想要通过对于王朝强大的歌颂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同时还与整部《阅微草堂笔记》的主旨相一致,即通过种种因果报应的故事来劝诫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