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晓白     
《教师》2014,(22):F0003-F0003
湖南耒阳人,教师,字居易。号珺石、婳之。书法爱好与探索者,涉猎楷、行、隶、草书体。尤喜毛体。推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邓石如、赵孟頫等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3.
正唐戈非先生的临毛主席诗作行草书,有毛体气象,值得肯定的是,用墨比较自如,整个章法也自然大气,总体书写感觉是好的。应注意的方面有:一是点画欠扎实。用笔上还没有熟练掌握调锋能力,点画是抹出来的,用笔技法还有待加强。如"飞(飛)""生""松"等字。二是字法上不准确。毛主席写字,虽大小放胆错落,但均合古法。这件作品中"色""飞""从(從)"等字的书写不够到位。三是款字不够和谐,如"壬辰岁(歲)"的书写,没有毛体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我学习毛体书法艺术,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报刊上经常刊登毛主席的诗词,我也逐渐产生了对毛体书法艺术的兴趣,但字体都较小,难以看出其笔法、墨法。因此,学不到毛体书法艺术的精髓。直至看到毛主席的手书真迹,即《文稿卷》《自作诗词卷》《题词题字卷》《手书古诗词卷》,真是如获至宝。后又见到《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鉴赏》这些书法资料,更是如饥似渴地进行临摹、观赏。经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主席丰功伟绩,该日上午,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举办的"东方红钟"启动和"壮志亭"奠基主题仪式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学校小学部隆重举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袁宝莹、著名革命烈士毛泽民之孙毛世霖、中国毛体书法协会主席孙长金等来宾和学校全体师生参加了主题仪式。  相似文献   

6.
薛永年 《留学生》2012,(4):42-43
周鹏飞是个奇才,于书于画以及鉴藏古书古画都有很高的悟性。 周鹏飞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受书画熏陶,但他发奋学习有点像董其昌,是从丢面子的遭遇开始的。与众不同的是,周鹏飞没有先楷书而后行草,而是先从最让他激动的祝枝山草书筑基,旁参各体,进而专攻毛体。毛泽东的草书豪情磅礴,气象万千,天骨开张,神思超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观之可见“掌上千秋史,  相似文献   

7.
正张振祺书友的隶书中堂,书写的是毛主席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诗气势恢宏,意境博大,适合以古朴厚重的篆隶书或激扬飞越的草书来表现。作者以隶书书写,颇能以厚重端正之势体现诗意,然少了几分洒脱与奔放。原因在于作者用笔虽能凝练沉稳,然方笔较多,流畅的圆转之笔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终生以翰墨相伴,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世称“毛体”。其书法始以楷书,继而行书、小草,终以狂草卓然名家。他既能对古法涵纳万汇而取精用宏,又能推陈出新,不做古法的奴隶。特别是草书上开旭、素,照耀万古。他是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刘瑞良先生的毛体书法《沁园春·雪》,整体有毛体气韵,行笔比较果断流畅,效果也是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要注意正字,也就是要把草法写对.草书虽草,但都有严格的规矩,正如《草诀百韵歌》中"长短分知去"所说,稍有不慎可能写错字.此幅作品中,"莽、顿、舞、驰、与、妖、娇、腰、武、祖、稍、骄、识、流"字等,草法不够准确.第二,章法上应注意对比关系,即字的大小、轻重、收放等要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书法之草书与文学之诗歌,在艺术性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现略作比较分析。(一)草书和诗歌都是至高无上的艺术草书和诗歌都体现着本艺术部类的最本质特征,都是本艺术部类的最高艺术。书法的本位是草书,文学的本位是诗歌。  相似文献   

11.
单明初先生的毛体书法,用笔、结字、气息俱得毛体神韵,在习毛体书作中当属上乘之作.稍显不足的是布局过匀,缺乏毛体的磅礴气势,字与字之间还缺乏行气,如最后"今朝更好看"几个字显得有些字字独立,上下字之间笔画照应不够.再就是落款,"壬辰年秋"等以下几字没有使用毛体风格,显得不够和谐.名章宜上提一章位置,靠款字近一些.  相似文献   

12.
草书     
正书法,是我国文化瑰宝重要的一部分,它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意境,给予人或以自由潇洒、或以严谨拘束的艺术感受,直接或间接地展示着人们内心的艺术审美理念。在众多的书法形式中,草书可谓独树一帜,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样式。草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草书较为宽泛,潦草的字迹大概都可以算作草书。宋代张栻的《南轩集》中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草书不必近代有之,  相似文献   

13.
石涛"一画"论思想根本的"一画"对万物的观照和形象气韵的表现,与草书通过气动流美的点画线条表现万物的生命精神之气韵是一致的。草书以"一画"之法类自然万物情性,可以获得生动之书法气韵和主体精神气象的表现。运用"一画"之法可以促进主体高度自由的草书创作,使草书有通达天地、汇聚人文的意境美感。  相似文献   

14.
以考究“造字之理”为核心的草书标准化在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70年前,于有任先生把草书标准化的研究成果一标准草书》推向社会,但他始终没有借用行政手段去推行标准草书,而是让标准草书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国人。已经过了70年的沧桑岁月,标准草书被越采越多的学者、书家所理解、所接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论著浩如烟海.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论文竟然是以竭力抨击书法(草书)为目的而流传于世的,这便是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宇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非草书》一文大约写于汉灵帝定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以前.赵壹写作此文的目的非常明确;“余慎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很显然,赵壹针对当时人们热衷草书(这里的草书,是指草书这种书体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产物—一章草.下同),孜孜以求的现实状况,惧怕人们学习草书“背经而趋俗”,不能“弘道兴世”,因而对之进行非难、抨击.在赵壹看来,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治所吐,中非圣人所造”,与他心目中的仓颌、史籀之古文宇对比,深感草书不具备人道(儒道)之特点:草书“非圣人之业也”,与他所崇尚的“圣人”是无缘的.“草书之人,盖使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一句话,草书“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意思是说,提倡草书对巩固政权没有什么好处,废除草书对治理国家也并没有什么损害.在赵壹看来,“草书之人”不过是一些“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们虱,不暇见天”的效颦者.由此可见.《非草书  相似文献   

16.
邹武生草书,是在当代社会行为极大变化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随着比赛书法、应酬书法活动的深入,武生增进了难的和智的功夫,彰显了积健为雄的生命意识,创造了恣肆奇拙的现代草书。人们将其草书的气韵格调称为武生功夫。武生功夫主要体现在武生心法上,即心领尚奇之风,心通恣肆之气,心随奇拙之变。  相似文献   

17.
徐渭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自谓吾书第一。其草书不受成法束缚,出于真情至性,可谓其悲愤人生的真实写照。通过与前贤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草书相比,可以看出:诸前贤草书之"狂"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虽狂放无边但法度谨严。徐渭狂草则感性居上,无视传统用笔法度,更加强化了艺术家的主观性,把草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徐渭认为“草书入画”与大写意画有着必然的联系。“迨草书盛行,始乃有写意画.又一变也。”自称“张颠狂草书”.在作品中也明确体现,成为中国大写意画风之开创者。历代画家、理论家对其评论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挑战与防守的经典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