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角”本名马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马远作画有一特点:画山,只画山的“一角”;画水,仅画水的“一角”。可是他作的画,总是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让观众能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东西。“马一角”的雅号也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广西盐马贸易兴盛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马贸易”指的是用食盐和盐钞换取马匹的一种贸易形式。南宋时期,广西的盐马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曾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加强了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南宋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政府在邕州设置买马司,并“令宾(今宾阳)、横(今横  相似文献   

3.
马远山水画风形成的地域因素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远山水画风的形成,既有绘画风格变化的画理因素,又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更有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这是因为南宋画院位于环山的西湖之畔,客观上限制了马远的视野,不允许他作远观式全景描述,基于写实的原则,只能作俯身近观的边角构思。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在他有关西湖的画作之上。  相似文献   

4.
正周臣(?—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影响,功力深厚。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家。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美术史中山水画之变历来被受重视,尤其南宋画风大变,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构图呈现"一角,"山水与人物结合,画面丰富多变的画风,创造了介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间的山水境界。南宋画院不乏妙笔丹青,缘何马远能在众多画家中确定风格,成为代表南宋画风的画家。  相似文献   

6.
工笔是宋画的主流艺术形态,细微勾染的法度,是宋画令人惊叹的地方。在南宋四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就有位画家对细微再细微的局部有着过人的观察和描写,他就是马远。  相似文献   

7.
《秋窗读易图》刘松年(南宋)两株松树高耸挺拔,枝叶繁茂;远山如带,林中房舍隐现图中山石使用斧劈和淡水墨渲染相结合的画法,画面较之李唐山水更为秀润《踏歌图》马远(南宋)  相似文献   

8.
南宋山水画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山水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北宋至南宋审美风格的转折,一方面是源于画家对江南小景的艺术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造成的,同时更与当时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南宋院体山水画都与文人山水画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画风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9.
王三毛 《文教资料》2006,(33):185-186
南宋作家王质的籍贯与居住地,各种地方志及著作意见不一,有兴国县说、兴国军说,也有笼统说“兴国”的。本文考证认为,王质祖籍郓州(今山东东平县),占籍兴国军(今湖北省阳新县),居住地一直在兴国军。  相似文献   

10.
<正>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丝水纹,一叶扁舟,一个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空。这叫留白,是我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着半点墨痕,无限意蕴却从二维纸面扩展开来。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尤擅留白。而南宋之前的山水画家,多喜事无巨细、一一描摹的全景式构  相似文献   

11.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孝宗以后的南宋时期,绘画重视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画面大片空白突出鲜明的形象,画面效果含蓄凝练,简率而富有表现力,笔墨技巧明显提高。梁楷的"减笔"和法常的水墨画,是马远、夏=以来水墨技法的新发展。减笔画构图简明而有力,用笔简练粗放,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梁楷作为一个叛逆的画家,有自我的思想,当时或许不被人了解,但以后却大大影响了中国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宋海外贸易和交通路线主要分三路:(1)自泉州、广州出发,至大越升龙(交趾,今越南河内)、占城(越南南部),宾瞳龙(越南南部的藩朗);向西南沿海岸航行,至真腊(柬埔寨)和马来半岛上的诸古国;经上、下竺(马来西亚奥尔岛)南去,至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阇婆(爪哇岛)等地,自上、下竺向西航行,经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海岸航行,可至蒲甘(今缅甸)、鹏茄啰(孟加拉)和注辇(印度马  相似文献   

13.
正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曾从事金银首饰、手工业制作,后改学绘画。他善山水,也工人物、神仙道释、走兽、花卉、翎毛等,集五代董源,北宋范宽、米芾,南宋四家之长,其临摹可以乱真,是明代屈指可数的通才画家。明宣德年间,他被人推荐入宫,做了宫廷画家。由于戴进是  相似文献   

14.
正同为南宋四家,刘松年和马远画的松树风格却迥然不同。刘松年画的松树,松干虬曲向上,松枝随干附和,松针茂密繁杂,再配一巨石,将其简中求远、不求形似、形神皆备的风貌表现殆尽。马远画松法,图例二幅:图一绘有一大一小两棵松树,似一老一幼,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1236—1283)在澳门外海留下了千古绝唱。 澳门位于零丁洋(亦有人写成“伶仃洋”)口岸。南宋末年,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张弘范(南宋降将)挟持他攻打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孤岛(今广东新会南80里海中),屡攻不下。张一再逼迫他致函南宋守将张士杰,劝其率部投降。文天祥决然回绝说:“父母  相似文献   

16.
大约从宋朝起,中国画家就意识到了空白的重要性。他们不把画面画得满满的,总是留出大量的空白。马远的构图往往只画一角,人称“马一角”;夏则善用半边取景,人称“夏半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被称之为“计白当黑”。为什么留出大量的空白?是让读画的人可以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人们送他一个“马一角”的外号。原来他绘画笔法别致,独辟蹊径。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的一角;画水也不画全水,只画水的一涯。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仅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独坐船头垂钓。  相似文献   

18.
宋代建立了画院制,并以宫廷画为正宗主流.其代表人物,北宋有李成、范宽、郭熙、王希孟、米芾、米友仁、崔白及徽宗赵佶等诸多名家,南宋则有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画坛巨擘. 李唐,无疑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颗巨星.  相似文献   

19.
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绘画作品布局简妙、意境空灵,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若将二者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创作形式融入现代文化海报设计之中,将有助于其形成独有的艺术情感与文化品位,并在传承民族艺术精神的同时,实现创意新生。  相似文献   

20.
黄道婆,又称黄婆,我国元代的女纺织革新家。生于南宋(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贫苦,幼年为童养媳,因不堪封建压迫,弃家流落到崖州(今海南岛)。在海南淳朴热情的黎族人民的帮助下,黄道婆学习到了轧棉、纺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