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9,(3):36-41
民族文学的价值在于坚守民族文化价值立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创作需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初心,赋予民族文学以人民性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学要开拓新境界,需要强化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意识与文化塑形能力。唯有如此,民族文学创作才能为民族文化打造一方精神的高原,实现民族文学创作与民族文化建设的双赢。恩施土家族作家唐敦全、彭承忠、蔡章武和诗人胡礼忠的新作就契合民族文学创作新的时代要求,其创作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当下小说创作,文学典型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创作主体文学精神的失落、消解典型的时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文学发展源远流长,已经形成相对独特而又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包括社会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由于个人生活经验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残疾人在文学创作时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俗化是延安文学的重要表征,它以语言的大众化来实现文学创作和接受的"工农兵化",从民间文学形式中吸纳通俗化创作的资源,通过政治意识形态的整合,最终完成"工农兵文学"的体制性构建。延安文学的通俗化不仅具有特定的文学史意义,而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影响着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格局和面貌。同时也要看到,延安文学对通俗化的意识形态追求,也会导致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偏至与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学创作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在文学创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学作品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是对人的生活、人的现实活动的审美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文作为主流文学一直承担着助成教化之社会功能.更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看重.而对传统戏曲这样的末流,是否也能“载道”?如何“载道”?“曲以载道”是否有别于“诗文”?前人论述语焉不详,吴梅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提出“曲可载道”贵在“真”、“趣”.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吴梅的“曲以载道”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加速奔向没有灵魂的欲望之乡。与此相呼应,欲望化叙事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重要的文学现象。灵肉分离的欲望化叙事对传统中国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也产生了背离。中国文学需要一种精神还乡,重新确立崇尚个体生命价值和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文学创作方向,回归文学追求超越意义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革命时代集体意识的积淀,红色经典所指涉的文学作品曾经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所包孕的道德理想与精神追求对当下文化生态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红色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更多体现在历史研究和思想教育层面,而在文学艺术层面则因史、诗、思的严重缺失无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提供典范与参照,并不具备文学经典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当下文学创作凸显一种"接地气"的倾向:文学创作普遍呈现精英意识的淡出和大众观念的回归,对历史意义的反思与追问变为在平凡生活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家的主体性也不再高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民话语的倍受追捧和作家的主体性弥散,语言也由文学的阻拒性转变为日常口语的平实与浅显。这种倾向严重影响了文学自身的良性发展,限制了新世纪文学整体价值的提升,而重铸作家的精神承担则是纠正这种倾向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0.
抛弃以劝世救人为目的的幌子,卸下文学载道言志的担子,直面世俗和现实,标榜娱乐,这就是李渔小说的风格和追求,也是其精神意义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一种能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情感的语言艺术,文学教育具有精神价值。音乐也是一种能反映和抒发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与文学教育的结合,对于推动和促进文学教育,发挥文学教育的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端正文学趣味,提升文学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就音乐对文学教育的传递价值和发展价值、文学教育与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与文学教育怎样结合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更好的推动和促进文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5年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主化已成为越南社会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文学发展的总趋势。越共六大提倡的革新思维,已经深入到文学创作的民主化进程中。民主化已经深入文学创作的许多层面。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文学创作观念的革新。文学的作用与职能为作家们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学对于真善美境界的追求 文学创作是作家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的审美观照,是一种在精神生产中创造审美价值的审美活动,真实而深刻地传达创造思想,把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与体验加以升华,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情为核心的审美流程。作家以自己的心灵熔冶生活并艺术地传播给世界,实现着“用特殊手法执行的特殊的认识功能。”文学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始终不渝地对真、善、美境界进行执着的追求。 文学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的真实,这个传统的命题有着永恒的准确度。文学家应当感谢生活的赐予,因为生活是艺术思维的母体。歌德说他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长期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有两种内在逻辑:其一为文学创作是天才的事,其二为作文课不是培养作家的。欲破除这两种逻辑,我们要区别文学创作与文学写作,引导文学写作走出神秘的怪圈,强调文学写作的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中国文学都是载道的,它影响着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延伸到现当代的语文教育教学,也因此受到过激烈的批判.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是否该传承其载道功能,取决于语文教师对"道"的正确理解. 一、语文教育曾经的载道之路 我国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传承了传统文学的载道功能.建国初期,语文教育基本就是载道的工具,语文课几乎成了政治课.上世纪60年代初,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涌起,语文的载道功能越来越明显.文革时期,语文教材完全被语录和社论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性灵文学萌发于南朝佛教兴盛之际,载道文学见证了其逐步发展的历程.性灵文学从最初的与载道文学结伴而行中饱受压制,到并驾齐驱中有所收敛,再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受任何羁绊,最后终于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指引下,赋予了新的内涵,走向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的文学创作与其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家世背景和科举道路的艰辛坎坷密不可分。归有光在其独有的生活经历中。形成了以宗族意识、磊落性情、仁爱之心、坚韧人格以及载道思想为主要特征的心态,这五种特征相辅相成,并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目的是反映生活的及时性与深刻性。文学触及时代脉搏的及时性,影响着民众的社会政治观念;文学传递情感的丰富性,影响着民众的审美取向;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影响民众的认知观念。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品牌性”与生俱来。在经过了从“作者、作品、读者”到“创作主体、文本、接受主体”再到“生产者、产品、消费者”这样一个在当下可以发生种种价值流动与固化的关系中,品牌、品牌化之于“文学创作、文化作品、文化产品”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价值构建。文化市场识别、精神审美价值增减“器”、创作个体或群体差异化审美形成战略、文化产品经济利益诉求工具、创作主体“群体性”共振效应、主体价值延伸与边际效益、创作后发展驱动力等等,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文学创作品牌的有着相对独立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体”。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完形过程中,必然要审视、追踪其品牌价值实现的实际结果及其所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文学创作品牌构建的价值作用,在文学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上将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和愈来愈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复杂的价值取向,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汉奸文学、粉饰文学与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抗日进步文学的对立存在。文艺界两种对立的力量通过报纸副刊、文学期刊和文学社团作为载体和媒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