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有为从公车上书开始便走上了漫长的探索国家兴盛之路,他所作的《大同书》便体现出他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构想。同时《大同书》中也隐含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并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大胆预测。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建国以来国内外理论界有关康有为《大同书》的研究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综述。1.关于《大同书》成书年代问题的研究;2.关于《大同书》所描写的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的研究;3.关于《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研究;4.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设想的“大同”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社会,这是研究康有为的《大同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但与对《大同书》的评价有关,而且也与对康有为的评价有关.汤志钧同志在《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一文中说:“我在《再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论康有为〈大同书〉的思想实质》(见《历史研究》一九五九年第八、十一号)中指出,《大同书》是康有为一九○一年至一九○二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大同书》中所说的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糅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段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段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的《大同书》深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清末的学术背景以及康有为早年求学的经历,使佛学在其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对于世间"苦"的描写,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都体现出佛教在作者思想中的痕迹。深入把握佛学在康有为"大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流变以及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的“大同之学”代表作为《大同书》.《大同书》成书过程很长,自1887年著《人类公理》,康氏几经修改,至1919年《大同书》单行本出版,前后长达30余年.康有为的“大同之学”早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已基本成型,并向学生宣讲,梁启超等一众学生深受影响.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时务学堂宣传激进革命思想,实受康有为大同学说的感召;受梁启超的激进思想鼓吹,不少青年学子投身革命,实亦是康有为大同宣传的间接影响.所以,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康氏的大同思想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虽然康有为一贯主张君宪和保皇,但在那个波谲云诡的乱世,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由其主观意愿决定的.他未曾想到,相当一部分徒子徒孙,虽然受其思想指引,却挣脱樊篱,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辛亥革命最终爆发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汤志钧同志在《文物》1980年第7期发表了《<大同书>手稿及其成书年代》一文(以下简称汤文),根据在上海博物馆发现的康有为《大同书》手稿,进行了考证。我认为手稿的发现是重要的,汤文的考证也是有益的。但汤文却认定这个手稿“是最初属草时的稿本”,不可能是原稿被抄没后另行缮述的稿本,即在此之前没有更早的稿本了,1884年康有为没有撰过《大同书》,康说撰于此年,那是他倒填年月。对这种看法,我却不敢苟同。因为目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勾勒了一幅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在他所构想的大同社会里,没有君主、国家和阶级差别,人人平等、婚姻自由。在书中他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君国、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设想,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发现的犬养毅题记不能证明《大同书》写于1884年,而是表明:康有为于1901—1902年在印度写成《大同书》初稿之后,约于1911年6月—1913年11月在日本基本定稿,在此期间曾向犬养毅出示部分定稿本,并称此稿撰于廿余年之前;1913年定稿本的甲乙两部在《不忍》杂志上公开发表.这就是《大同书》从开始写作到正式刊布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大同书》通篇以“人类关怀”为主线,构架了一幅极乐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康氏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没有家庭的,他设计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社会福利组织,以此为依托使大同之世的人民过上极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套,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这种鸟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基主要社会政治思想──大同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全面阐述,它的基本精神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它的基本原则有“天下为公”的公有原则、“人人平等”的人权原则、“去苦求乐”的人道原则,这三大原则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复杂的近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大同思想。《大同书》描绘了美妙无比的理想蓝图,但只是个不能实现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康有为《大同书》受到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问题,迄今还无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些学者虽然对此作过一些推测,或舍本逐末,或南辕北辙,使人如坠云雾山中。如第一个把《大同书》译成西方文字的汤普森(Laurence G·Thompson)在英文版《大同书》引言部分说:“这本书的确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首创精神的著作”,同时“无论人家说西方文化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除了人们看到书中提及马克思和苏格拉底的名字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后 ,游历欧美的经历 ,使康有为思想发生了变化。《大同书》正是这一时期所撰的著作。康有为向往美国、瑞士式的联邦制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说明怎样才能走到“大同”世界。他的现实目标 ,还是小康即君主立宪制。革命形势不断发展 ,但康有为仍然坚持改良主义 ,甚至发表“公开信” ,称“只可立宪 ,不可革命”。因此 ,《大同书》的思想实质仍是立宪保皇 ,反对革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同书》的文本出发,通过对康有为苦乐观的梳理,试图理解他将“所欲”等同于“可欲”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一位近代教育家,在《大同书》及其它著述言论中将教育与国富民强的社会政治结合起来,教师的作用及要求,选择与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等作为新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充分的关注,他的观点对当今教师教育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峰 《考试周刊》2007,(45):160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我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最杰出、最详尽的空想社会主义杰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也是全世界人民灾难深重的曲折反映,同时也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前景的一种最美丽、最大胆的设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这一思想时往往侧重于对《大同书》的研究和解读,而忽视了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尤其是康有为早期著作中相关思想内容的发掘,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至少有两个方面:一、让人感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只是伴随《大同书》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很可能是一种孤立或偶然的现象;二、对《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评价众说纷纭,乃至出现一些很不客观甚至歪曲的见解。本文拟从康有为早期的几部代表作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核心信息,以此来揭示其大同思想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轨迹。期盼此举能有助于学界同仁对这一思想在认识上进一步升华,从而对其作出相对理性和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思想资源。从古代到近代,大同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梦想目标。大同社会理想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主要受到康有为《大同书》的重大影响,在—些方面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表现出某种历史相似性,同时,这种影响在毛泽东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期间,中国思想界面貌一新,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妇女解放问题首次提到历史日程上。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下,鲜明地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在其著作《大同书》、《仁学》中深入地批判了封建伦理纲常对妇女的禁钢,猛烈地抨击了残害妇女的种种陈规陋习,指明了妇女解放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据1983年2月26日《光明日报》报导:北京图书馆马列研究室研究人员在会同有关单位筹备"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书展中,发现了四件重要实物:一、发现了由陈望道同志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首次出版时间是1920年8月.二、发现了最早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籍是1895年5月出版的《大同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