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声讲堂
  读者朋友们:今天我给您介绍的这位周令钊老先生,生于1919年,今年94岁啦!他14岁开始画广告,从此笔不离手,画呀画呀,一画就是80年!  相似文献   

2.
树青 《出版参考》2006,(14):51-52
这位个头不高、面容慈祥、低调内敛、83岁的老人,已经用他的一双手为13600多名患者切除了肿瘤,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手术之父".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稿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新华社保定7日电】9月2日上午,在张家口市人民公园的一个绿林成蔭、百花齐放的地方,坐着一位戴着墨镜、面色红润,颚下留有近尺长银须的老人。一位人民解放军军官问他:“老大爷,你今年多大年纪啦!”老人刚要回答,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先队员,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孔低声说:“老爷爷今年一百一十九岁了,偏偏要说一百一十八岁,还迷信呢!”不巧,这些话全被老人听到了。“我是老迷信,你是小迷信。”老人一面说着,一面笑呵呵的把这位少先除员搂在怀里。这位老人叫张全。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带红领巾的小朋友说:“老爷爷走起路来可快啦,如  相似文献   

4.
树青  段冰 《出版参考》2006,(5):51-52
这位个头不高、面容慈祥、低调内敛、83岁的老人,已经用他的一双手为13600多名患者切除了肿瘤,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手术之父”。  相似文献   

5.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学校的学生.这张照片摄于去年冬天,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坐在街头,那种孤寂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我,也许当他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时,才能体会到一点温暖,才能觉得有人在陪伴他.看过往的行人他又作何感想呢?在拍摄时我有意留出周围的空间,在画面上产生空旷的效果,来表现老人的形单影只.请老师帮我点评一下,  相似文献   

6.
当范建民从衡水地委宣传部长王金平同志手中接过地委宣传部全体人员的捐款时,滴滴热泪打湿了这位60岁庄稼汉的衣襟。他哽咽着说:“谢谢领导!谢谢同志们!” 范建民是河北省饶阳县南宛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从50年代起,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就一手拿锄,一手拿笔,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为各级新闻单位写稿,歌颂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新人新事,反映农民的呼声。文化水平低难不倒他,终日的劳作、彻夜的笔耕累不垮他,为采写一篇稿件,他不惜徒步走上几十里,就这样,在40多年的时间内,他笔耕不辍,先后有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问世。但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却把这位坚强的汉子逼向了困境:先是唯一的儿子因患严重的风湿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去年秋天,老伴又摔成高位瘫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哪里经得起这雪上加霜的  相似文献   

7.
赖晨 《湖南档案》2012,(9):20-24
2010年10月14日,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烈士陵园,69岁的陶斯亮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来,为一位老人立下一块“恩重如山”的碑,并发表了深情讲话,讲话中缅怀了她和这位老人㈤多年的情缘,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他和陶斯亮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赖晨 《档案时空》2012,(9):20-24
2010年10月14日,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烈士陵园,69岁的陶斯亮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来,为一位老人立下一块"恩重如山"的碑,并发表了深情讲话,讲话中缅怀了她和这位老人60多年的情缘,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他和陶斯亮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
说说“名”     
我刚走进档案馆的查阅室,一个等候在那儿的人就立刻起身,神情唯诺,带着不自然的谄媚笑。我接过介绍信后,他又连接递来支香烟。我头也未抬,用手指了一下墙上禁止吸烟的标志。看完介绍信,我发现他更局促了,想也许是回绝他的香烟时我的态度显得过于冷淡吧。可是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位对人谦卑有加的老农民,竟是当年的战斗英雄呢!  相似文献   

10.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11.
冯雪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他在冷落与冤屈中溘然长逝后,我不断地读到怀念并描述他的文章,从而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社长更加深了理解和尊敬.上世纪50年代我在他手下工作过,“文革”期间又在“牛棚”共过3年患难.那以后还在咸宁干校一道劳动了两年.其间,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向阳湖我还同这位半生坎坷、备受折磨的老人同台讲用过一次.  相似文献   

12.
又一位出版老人走了。历史老人。赵家璧。见过他和没见过他,了解他、不了解他和想了解他,认识他、不认识他和想更深更细地认识他的人,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与他有所交往而又想更深交往的人,都再也不能与他交往了。我算了解他的,因为他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有个叫董桥的台湾人,你大概不认识─—我也不认识。不过认不认识董桥这个人没关系,只要我们认识他的文章他的书就行。最近,又见这位董桥先生的一套系列丛书的出版预告(广告),其中的一本,不待翻篇,光看书名就晃得我眼前一亮。书名曰:《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董桥的这本书现在还是个闷葫芦,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单单看这个既妙喻绝伦,又准确精当的书名,就不能不感叹一声:真亏他想得出!可不是么,新闻是对变动中的现实的直接再现;既然是变动中的现实,就免不了涂涂改改,修修补补,摸着石头过河,不是初稿是什么?揣摩…  相似文献   

14.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大德必寿     
如果一个人到了耄耋之年,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在拥戴他、推崇他、敬爱他,甘心情愿、毫不计较地为他服务,那么这位老人一定是非常之人,一定也曾经为大家、为社会做过令人感怀的贡献。我以为洪老就是这样的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
杨善洲是令人难忘的.时至今日,这位老人质朴的谈吐、孩童般的笑容、眼中间或一闪的凛然目光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虽然时光已过去了6载有余.我也曾在心中反复问过自己,为什么一位仅仅有过两次短暂接触的老人,会在自己记忆中留下如刀刻般的印迹?我的回答是:他的言行曾深深地感动过我.但这似乎也不是答案的全部.现在想来,是他的精神震撼了我.他之所以令人难忘,完全源于老人身上深藏的精神特质.在他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元素与党的优良传统的完美结合.他所达到的精神境界,让人不自觉地会顿生仰之弥高之叹,既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17.
褚时健这个最富争议的人物,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未来的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请想想这位老人,记住他的31岁、51岁、71岁、75岁、85岁……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朋友,38岁的男人,他有一句"非著名格言":多照镜子少生气。他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少生气,那是可以做到的。忘了交待了,我这位朋友还是内科大夫。他向我们列举了生气对身体的危害:生气对人呼吸系统、肝  相似文献   

19.
他的死也许给一个时代划了句号。马海德,这位祖籍黎巴嫩,生于美国,死于中国的78岁老人,在中国为救治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病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55年。昨天上午10时,已有51年中共党龄的马海德享用了“中国老干部”的最后殊荣:躺在北京医院满布鲜花的殡仪室里,安详地接受人们对他最后的瞻仰。55年前,刚从日内瓦医科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的23岁的热血青年马海德,从美国赶赴中国参加革命。他与中国无产者们一起历经艰难困苦,以精湛医  相似文献   

20.
那是2001年,在社党组新老成员春节聚会上,在一片“春节好”的祝福声中,穆青笑逐颜开,高兴地向大家通报,他评上健康老人了。万没想到两年后他竟身染重病。尽管知道那是被认为难治的一种病,但不是又有那么多先例证明医生的话不可全信吗!而且,就在他离去的两周前,我知道他还常在院中散步啊!怎么竟一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