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的新闻与经济状况成正比。企业越兴旺,新闻就越多,抓起来也容易;企业不景气,新闻不但少,抓起来也十分困难。似乎新闻也有了“嫌贫爱富”的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企业在困难和不景气时,新闻工作的确不好抓,各方面重视力度也不够,但正是此时,新闻舆论更显得特别重要。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者采写出更多、更好的引导人、鼓舞人的作品,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2.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5,(Z1)
用自己的采新闻文/杜耀峰杜耀峰,男,43岁,主任记者,任陕西日报经济特刊编辑室主任,前不久荣获范长江新闻提名奖和全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近年新闻作品连获两项全国新闻一等奖及一项二等奖,5项陕西新闻一、二等奖及十多项行业新闻奖。杜耀峰说,新闻是个手艺...  相似文献   

4.
金震茅 《视听界》2004,(3):60-60
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价值重大、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是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和可听(看)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实施精品战略,是广播电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和基本要求。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闻精品,不仅是受众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为记者采写新闻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为什么还会出现新闻精品难觅的现象? 首先,市场化经济大潮对新闻单位和记者产生较大影响。现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对企业外的社会新闻能不能报道,至今尚有争论。近几年,一些企业报的实践经验证朋:企业报适当地、有选择地刊登企业外的社会新闻是可行的、有益的,也是广大职工所欢迎的。企业报的主要任务就是报道企业内部的新闻,反映企业的政治和经济工作,为企业职工服务。但是,就当前企业报的状况看,普遍存在着报道面窄,不能为职工所喜闻乐见的问题。企业报要真正面向职工,就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经济和政治情况,也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家庭、婚恋、文化娱乐等。特  相似文献   

6.
在一年一度各省区好新闻评奖的基础上,我国新闻报道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也已揭晓布世。新闻作品评奖,历来是新闻界所关注的一件大事。它对于回顾、检阅、总结上一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从总体上把握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促进新闻报道创优,培养新闻人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我们陕西新闻界来说,过去的一年是全省新闻报道的丰收年。各类作品的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涌现出一批重大题材、重大典型报道,以往存在的消息作品趋弱的状态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在中国新闻奖上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讯《旱原情》荣膺一等奖,另有2件作品获三等奖。本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们对《旱原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标志着“西北、西南地区新闻作品的崛起,颇为引人深思,启示甚多……”。这些评价,对陕西新闻界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它必将鼓舞全省新闻工作者在新的一年奉献出更多的新闻精品。 为党和人民奉献更多的新闻精品,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于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审视企业报的新闻语言时,发现它存在发育不全的问题。主要症结:一是企业报自身缺乏科学系统的微观理论建构,一直套用“大新闻”理论,使其特性不明显;二是企业报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非专业新闻人员多,兼职人员多,文化知识层次较低,造成先天不足;三是企业报从属于企业这个经济细胞,人们对它的文化意义和价值重视不够,经济支持不足,探索、创新、提高不够,仅限于维持生存状态,往往与发展无缘。这些缺陷从企业报新闻语言中明显地反映和折射出来。对此,谈谈自己近年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三昧》2005,(12):28-29
中国企业报协会在海南召开 好新闻作品和优秀论研讨会;树四个意识 办精品报纸;发挥两大优势 努力办好企业报;多管齐下抓创优;实行四项改革 进一步搞活报纸;……[编按]  相似文献   

9.
新闻精品,是一个时代运行状态及其特征的集中反映,是一个新闻媒体品位与实力、社会责任感与新闻敏感性、新闻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具体体现,是检验其新闻队伍素质及其价值取向的重要尺度。随着精品意识的增强,当前,各家新闻媒体都在积极运作,集思广益议精品,聚精会神抓精品,举力攻坚多出精品。新闻精品从何而来?诚然,新闻精品的生产,涉及到记者的认识水平和表现能力,涉及到生产过程的共同努力,但求本溯源,新闻精品只能从实践中来,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中来,从广大人民群众如火如荼的伟大创作中来。其原因就在于,新闻,它是…  相似文献   

10.
所谓精品,是套用商品、产品的一种说法,指的是优质品,决不是次品、劣等品,更不是废品。用到新闻上,就是指优秀作品——名篇佳作。创精品是时代的要求从中央领导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来看,抓精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领导要求新闻部门要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要努力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之拥有更多的读者。提高质量,不断推出精品,这是评价一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是企业政令宣导的喉舌、知识传输的渠道、职员情怀抒解的园地,其新闻的采编具有她的独特性。 一、企业报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没有日报强,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企业报也必须处于社会和时代这个交叉的立体网络之中,因此企业报  相似文献   

12.
多写现场新闻,在新闻界已开始形成风气。企业报该不该提倡呢?有人说,现场短新闻好是好,只是不易写。笔者以为,倘能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优势,企业报人也可以采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来。譬如,现场短新闻要求作者人到现场,通过耳闻目睹,迅速及时地将新闻现场发生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专业报的评委,参加了第二十八届河北新闻奖专业报新闻的初评,感触很多。仅拣其重要列举二三。 其一,专业特点鲜明,各报亮点突出。本年度共有20家报社申报,参评作品68篇,是近年来参评单位最多的一年。所报作品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经济、社会、农业、科技、生活、服务、流通、企业、体育、卫生、家庭等等。涉及面之广、涵盖领域之多,是其他类型作品评选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4.
多出优秀作品、多出精品是各媒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之一,也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笔者认为要出好的新闻作品,就要在加强策划、发掘题材、提炼主题、巧选角度、深挖细节、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坚守工匠精神,打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其中发表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上的几篇稿件,被同行鼓励说是下了一些功夫抓出来的“珍品”,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如何才能写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呢?我从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首先是从宏观上确定主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要生动而准确地记录和宣传我国发生的深刻变革,热情为时代讴歌;要不断提高质量,多出精品,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必需。创作精品,是广播工作永恒的主题。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是精品呢,专家们概括出五大条件:导向正确,意义重大,表现完美,制作精细,效果突出。这其中蕴含着的最主要的条件,无疑是其所具有的思想性、时代性,于是我们说———把握时代脉搏,是实施精品战略的首攻制高点。新闻是记载现实,反映时代的,是历史的缩影,是时代发展变迁的记录。但历史证明,所有的现实的记录未必都能历久,只有那些踏准时代足音,表现时…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动态     
1995年是江苏省企业报协会成立十周年,该会计划开展多项活动。总结办会办报经验,进一步发挥企业报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推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该会主要办好下列12项工作:①一季度组织评选1994年度全省企业报好新闻作品。②三、四月份和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企业报总编学习班,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多出精品。这一口号于五、六年前在新闻界提出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新闻界改革开放发展步伐加快和社会的进步,无论是新闻媒体自身还是广大读者,都对精品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企盼有更多的精品新闻涌现出来。新闻要多出精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甚至是对立,这些都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创优 ,是新闻宣传中一项重要工程。精品的多寡 ,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国新闻作品评优活动中 ,往往能拿上大奖的 ,除了反映抗洪抗震等重大新闻事件作品外 ,大都是国内各大媒体和改革步子迈得快、经济发达、新闻源多的省区所刊播的作品 ,一般作为老、少、边、穷省区 ,由于经济欠发达 ,发展步子慢 ,要想多出精品 ,获新闻大奖难度很大。难度大 ,也不是说不能获大奖。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通过新闻作品创优活动屡获大奖的。1988年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述评《大瓷盘为什么走俏》 ,不但获得全国广播好新闻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