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舷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向,但作者又能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1,(5):158-158
作家海岩与金凌云合著的长篇小说《独家披露》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新闻记者祝五一追寻母亲自杀真相为线索,串联起拆迁、贪污、命案等社会生活多侧面,直击民生热点话题。《独家披露》讲述了许多发生在报社编辑部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月是故乡明     
坦率的说,《小暖》并非一篇十分出色的小说。作者白天光是个老作家,写过不少优秀的小说.但《小暖》算不上特别优秀。《小暖》不优秀,一在于故事太编造,太像小说。汪曾祺说过,他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所谓太像小说的小说.就是太过于故事化的小说.这样的小说总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第二,叙述有点刻扳。两条线索轮换着进行.缺乏参差之美。第三,语言缺乏打磨。甚至有不少病句。  相似文献   

6.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 ,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受到启示的事。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新颖的标题作为行文的线索以“科利亚的木匣”为题 ,既平实而又新颖 :一是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科利亚 ;二是点明了故事是围绕“木匣”展开的 ,也就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叙述的。这样 ,“木匣”这个具体事物就成为行文的线索 ,连缀着人物和事件并贯穿全文 ,使得叙述次第井然 ,条理清楚。二、以对比的写法形成叙述的波澜本文篇幅虽不长 ,但却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写…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印象中,高三女中学生姜荻写的散文,篇幅都不长,而语言却到位,叙述有节制,且张扬着人物或故事的音容笑貌;似乎一切都运作在她叙述的故事或事件里,又似乎是在为单纯的成熟的篇章做准备。这就是短篇小说《谁最忙》出现的必然。读《谁最忙》,是在读一篇小说,勿宁说是在读一篇诙谐、幽默的故事,或是说读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童话,一篇凝缩当代社会影像的童话。这篇小说,围绕着“忙”而展开,在“忙”中延伸情节,又在“忙”中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小说开头便写小镇上的人都很忙,忙着干自己的事情,第19届镇长因为大家都忙使他开展不了工作而不…  相似文献   

9.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集中而紧凑。有的文章甚至出现两条线索,使故事的内容显得丰富而又清晰。这种双线结构一般有下面三种组合方式。一、先分后合在文章的前一部分里,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围绕甲线索叙述一个故事,再围绕乙线索叙述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单向发展,平行并列。在文章的后一部分里,再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两线合一,难以分开。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先以牛  相似文献   

10.
(一)作家拿起笔写小说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由谁来讲述这个故事,是他自己呢,还作品中的人物?如果请人物进述,又以哪一位最为合适?作家不同的选择,便产生了对人物、事件乃至环境的不同观察点,或称叙述角度,这一展现大千世界的特殊位置,就是小说的视角。视角与通常所说的叙述人称有相同之处,它们都关系到确定叙述人的问题。但是,从创作角度看,人称的选择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个“我”究竟是谁?作品中有若  相似文献   

11.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12.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好人物,要写好人物,又离不开环境描写。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之外,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有了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玉娇梨》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写才子佳人的著作.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体裁不同,二者所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人物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对爱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海岩倾心讴歌他心目中应该存在的爱情,不遗余力地为读者献出一个个理想传奇和爱情童话。海岩说,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海岩又说,他最喜欢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于是,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小小说。作品以“一张纸条”为线索.叙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家境十分贫困的小女孩在试穿别人捐赠给她的一件棉衣时,意外地发现口袋里有一张纸条。意思是准备资助她完成学业。这张纸条是一位名叫“姚国庆”的捐赠者写的。一家人欣喜若狂,但是父亲神情严肃地表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随便麻烦人家。当时女孩读小学四年级。女孩的父亲做农活时摔断了一条腿.即使没住院也欠下了一笔债,女孩和小弟的学费也还没着落  相似文献   

16.
翠翠父母的故事,好像一条极淡的线索,断续在《边城》之中。 很少很少的文字,却是十分精心的安排,分别出现在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全是虚写,或者出自作者的叙述,或者出自故事中人物的讲述或者回忆。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写小说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最常见的一种是作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可以随时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抒情和议论也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这种“全知”的叙事角度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来写。另一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讲自己的故事,或以自己的故事为主,这可以称为  相似文献   

18.
写小说.最重要的是写好人物,要写好人物。又离不开环境描写。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之外.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有了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在这方面,我有深切的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首部长篇小说《相助》自2009年出版之后,好评如潮。目前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还相当空白。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有作家梦的白人雯小姐和两个黑人女佣艾碧莲和明尼,为实现梦想、改变生活,敢于冒险开始她们的变革之路的故事,表现了关爱弱势群体,升华种族观念,实现精神救赎的主题。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多角度叙事相结合的叙述模式,从叙述视角解读《相助》,有助于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我快到30岁了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而我的女儿车克瑕10岁时就有作文发表,17岁出版了长篇小说《33个阴晴圆缺的日子》。有时候想起来我挺自卑的。没办法,时代不同。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车克瑕出生刚刚一百天,一个卷毛小姑娘,眼睛大,眼白瓦蓝,我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卷毛小姑娘一天天长大,她最爱听我编的故事,每天睡前我都要给她讲一段。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对给儿童写故事发生了兴趣,不再写给大人看的小说,开始写幼儿故事。后来,车克瑕上小学了,我又开始写给小学生看的故事。她读中学了,我又写了很多给中学生看的小说。也就是说,因为爱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