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的行业报(或称产业报),大约又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官办”转为“民办”的产业报,如《中国冶金报》。另一类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官方”性质的行业报,如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中国国土资源报》,这类报纸的现状是,它们已由部委“主办”变为“主管”,不再是机关报,经济上大多自收自支,也在一定程度上踏入了产业化发展征途。但由于  相似文献   

2.
施华  程永华 《新闻前哨》2003,(10):30-31
我国行业报大多诞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年代,走的是机关办报的路子,长期给受众以“官办、官订、官看”的心理定势,尽管改进了不小,但在市场上仍乏人喝彩。 作为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报在媒体普遍思变的今  相似文献   

3.
《人民保健报》是全国最早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医疗卫生行业报纸。2001年初,《人民保健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脱钩,划转到广西报刊出版中心。2001年8月1日正式改版,改版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和风险意识,造成资金断链,丢失了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尤其是后期再次调整出现违背市场运作规律、缺乏独特个性等问题,导致《人民保健报》最终休刊。  相似文献   

4.
刘萍 《新闻前哨》2003,(12):45-45
面对文化体制的改革,行业报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可以说,这是一次生死考验。行业报如何面对市场,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行业报人必须审慎地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5.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1985年创刊的《中国化工报》,由于较早开始了市场化运作,不断深入行业,贴近企业,日渐成为业界公认的行业权威媒体。在行业深度报道上的独特优势与社会综合类报纸相比,产业报在行业深度报道方面有其独有的竞争优势。产业报拥有一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编辑记者,具有做好产业深度报道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6.
殷航 《新闻窗》2008,(6):79-80
近年来,报业市场细分为两类报纸:一类是市场化运作的报纸,如都市类报纸、部分晚报、晨报、生活类报纸;另一类是准市场化的报纸,如各级党委机关报、行业报等。在中国行业类报纸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新闻出版总署某官员介绍,目前,我国拥有行业报900余家,约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2。行业类报纸提供的信息满足了相对细分的人群某些方面的需求,但是,行业类报纸在市场定位、经营管理、信息质量上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重新认识行业类报纸发展的问题已摆在了媒体和理论界面前。  相似文献   

7.
张玮 《传媒》2012,(8):43-44
行业报是中国报业的一个分支,系指由中央或省市(自治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或主办的报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我国报业中形成了独特体系. 我国行业报发展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行业报的发展,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8.
丁向阳  冯亚丽 《传媒》2008,(4):68-69
行业报大多脱胎于原来政府部门的机关报,用于指导部门和行业工作。目前多数行业报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与市场化媒体相比,行业报内容比较呆板,“官”气比较重,可读性不强。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行业报虽然具有行业资源的优势。但也需要不断改进报纸内容,增强工作指导的实用性和内容的可读性,使报纸真正适合行业工作的需要。并通过行业工作影响有关社会人群,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张行业报纸,如何在有限的事业中扩张无限空间,中国水运报经历了近20年的摸爬滚打,特别是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才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做法是:把报纸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运作。 准确定位市场 在水运这个行业里,与《中国水运报》“争食”的还有《中国航务》周刊、《水运技术》、《港口装卸》、《中国港口》、《中国海事》、《中国远洋报》和《中国交通报·水运周刊》。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挑战,我们认为《中国水运报》过去的经济状况之所以徘徊不前,是  相似文献   

10.
韩庆文 《新闻窗》2013,(2):92-93
行业报在新闻媒体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除部分行业报是随着新兴行业的兴起而创办的外,大部分的行业报是从原来的机关报转变而来。这些行业报有的已经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多年来,这些行业报面对国家新闻政策的调整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市场以及读者的要求,一直在努力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庸置疑,现在行业报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媒体的多重挤压,在行业的影响力、权威性与过去相比都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有的甚至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1.
杨春兰 《传媒》2007,(7):47-48
1995年《中国贸易报》第一次接入互联网,我国的传统媒体开始了"触网"历程,可以说,行业报开了我国纸质媒体数字化的先河.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传统报纸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的行业报也同样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在数字化之路上,行业报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摆在行业报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1,(3):6
2011年,既是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又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新春刚至,2月24日,2011年中国行业报年会在北京召开,"行业报"这一品类报纸的未来再一次引发业内关注。自1897年中国第一份行业报诞生,百余年发展跌宕,其内容、定位与功能不断与时  相似文献   

13.
柴英伟 《记者摇篮》2009,(9):39-39,10
在我国专业报大多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创办产生,它们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这些专业报在其所在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至2003年之后,全国地方城市的专业报纸在体制上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那就是随着报业的市场化,一些城市的专业报从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脱离出来,加入了当地报业集团或专业的传媒机构,至此,这个带有一定历史色彩和特定使命的专业类报纸,进入了报业市场化竞争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正>1897年3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国商务报》被认为是我国行业报诞生的标志,行业报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包括《人民铁道报》《人民邮电报》《冶金报》等13家报纸陆续创办,事实也证明这些报纸在恢复时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行业报遍地开花。至1985年,全国已有专业性报纸1600多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报业市场令人眼花缭乱,党报、晚报、都市报、行业报等割据江湖,面对报业集团军的强势地位和主流、非主流的身份困惑,脱胎于行政部门机关报的各大行业报,在经历了转制或过渡的生死考量之后,大多以一种羸弱的姿态投身市场,稍不留神,仍将进入被淘汰的序列.所以,对行业报而言,走一条正确的革新之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7丑.安徽省报刊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精品名牌报刊战略”,今日生活报(即《今报》)等9家报刊受到表扬。这对创刊才一年的《今报》来说确实是一个奇迹。一时间,《今报》在合肥引发的“今报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年多来的实践。我总结“今报现象”背后的启示。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圆圆 《青年记者》2012,(35):79-80
行业报是指我国中央部委和地方厅局为指导联系工作、发布行业信息而创立的所属相关行业或专业的报纸。2012年8月全国行业报新闻宣传研讨会文件中显示,全国共有行业报738家,占全国报纸发行量的38%。随着3G时代的到来,各大报纸纷纷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不断调整产业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然而令  相似文献   

18.
唐鸿 《传媒》2005,(3):48-49
管办分离,堵上了行业报依赖行政力量求发展的门路.自主办报、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把危机和挑战再次摆在了行业报面前,也使得行业报的企业性质真正凸现出来,市场化转轨进程明显加快.在今天,几乎每一家行业报都在关心和议论如何在市场中重新定位、拓展发展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忠东 《新闻窗》2011,(3):96-97
作为专业报纸的分支,行业报具有行业统一性、舆论集约性、受众贴近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1938种正式报纸中,行业报就占了1129种。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行业报是中国报业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但在现实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行业报逐渐被边缘化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行业报是我国媒体市场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全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行业报,还是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行业报,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改革转型发展的挑战。面对竞争新格局,"专业"仍然是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仍然是行业报革新突围、创新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