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首歌就这样唱道:“心会跟爱一起走。”而我要说的却是“爱会跟心一起走”。所谓“心”即“心态”,“爱”即“教育方法”。作为教师,只有心态变了,教育方法才会改变。下面是我对于班中出现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刚与心理健康教育牵手时,犹如初生牛犊。渐渐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总是纸上谈兵,总有不少学生被我忽视,总有很多细节被我忽略。时常追问自己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究竟应该关注什么?直到四年前,一个偶然机会看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我知道了我不应该为学生描绘什么灿烂的前途与梦想,而是应学会守望。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用爱去守护、点拨与陪伴。四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在变,变得越来越好。我守望“心育”的心却始终没变,因为只有对“心育”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是你的手牵住了我从此我舍不得松开是你的目光拉住了我从此我无心挪移稚气的脸浮在脑海清脆的笑荡在心间我知道了这是晴空这是乐园让我们共同约定吧无论韶华流逝沧海桑田愿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孩子摇牵住了你的小手心会和爱一起走永远不回头心会和爱一起走@张金芳  相似文献   

4.
引旦口3一{邺丝擎通里1}丝丝丝些些从来没有人如此贴近我的心,也许一切太完美感觉象在飞,总有许多许多话原来快乐的感觉5 5 5 5 67吞{旦旦”-从来没有人如此所有的人都沉默打动我的心,除了你和我,6 7 1 2 5 11偶尔无心的伤害只要星星会出现广滩的爱不旦立」些旦=通5…旦旦3一}犁丝辱一里1{丝组会跟爱一起走,说奸不回头,架田都变成论海,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回头,桑田都变成沧海,心心旦些旦.鱼卫5…旦互旦3心会跟爱一起J心会跟爱一起走锐好不走,说好不分手分手一}卿丝红1 春风都化成秋雨 春风都化成秋雨悦--于子一万万不-。}{生旦塑皿1一!l一…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哲言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准则,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天真活泼的孩子、热爱我的事业,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他们倾心付出的动力,对教育来说爱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滋润和付出,就不会有教育的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岳伟 《教育学术月刊》2001,(5):16-17,20
一、现实教育生活中师爱的虚假与缺失   教育是一种生产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爱的直接生产者与传播者,更要有爱的态度、品行与能力。然而现实教育中的师爱却往往处于一种虚假与缺失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的虚假性。爱的虚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惩罚性的“爱”。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包括体罚与心罚。对此许多教师却振振有辞:“我惩罚你是因为我爱你,是为了你好……。”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第二,占有性的“爱”。教师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7.
陈华丽 《课外阅读》2010,(10):91-91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榜样的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动力。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走进一种“爱”的误区。是啊,多少次,我对学生产生了很铁不成钢的心态。“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必须是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对,作为一名班主任,你想去教好、感化你的学生,你必须首先要有爱,必须要成为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与学生们沟通的纽带是“用爱来交换爱”,只有爱才能让学生的心与你一起走。  相似文献   

9.
“大拇指教育”告诉我们:蹲下身来,赢得孩子们的信赖,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因为我坚信,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原因,让我们多一些聆听,少一些判断,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因为我坚信:蹲下身去会更接近孩子的世界;因为我坚信:心与心的交流,能让我们和孩子走在一起!1、重拾“自信”,走出“盲从”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革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爱的职业,没有爱心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吴超 《教育艺术》2009,(5):25-26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能“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以爱育爱,以心换心。”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爱教师,爱他人,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相似文献   

12.
奖励给错了     
童巧平 《现代教学》2014,(1):110-110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除了要严守原则,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以包容的心态善待学生。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教育就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我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在大局面前严守原则,更多的是给予学生慈爱,宽容他们所犯的小错误。  相似文献   

13.
于桂珍 《成才之路》2011,(23):12-12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以关心人、教育人为己任。是的,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对此感触颇深。教育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是用爱搭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初,我被聘任为机制5011和5012两班的班主任。这两个班是原机械六个班分流后剩下学生重新组合的班级,成员复杂,人心涣散,学风不正。经过两个多月的整治,基本上刹住了歪风邪气,学习风气也由淡变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个团结奋进,心齐风正的班集体开始形成。我的基本做法是,“爱”字入手,“严”字当头,“细”贯其中,“勤”中结果,以“活”为贵,以“信”取胜。一、“爱”字入手爱是教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会倾注满腔热忱,有爱才能叩响学生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有仁德之人,善于爱人”。教育是一种以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只有品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怀仁爱之心,推仁爱之举,一切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育才会成功;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他的收获将是零。在十多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爱是开启教育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师德的灵魂是用爱铸就而成的。因为:  相似文献   

16.
1.换位思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假如”班主任应以“爱”字为中心,经常设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作教师的一般都有一颗爱心,都很爱学生,但施爱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带来的教育效果会截然不同。作为班主任,应少把“爱”字挂在嘴  相似文献   

17.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8.
花秀荣 《教师》2008,(20):7-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的,儿童的心灵需要教师极大的关心和呵护,教师要用诚挚的情感去呵护他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有爱”,这是我的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而多年以后,在细细的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会使不值变值得。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技术 ,但无论什么时候 ,心与心的交流是任何一种现代教育技术都无法代替的。  西方教育家罗素认为 ,教师的爱能使学生道德和智慧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他说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学生无论从品格 ,还是智慧上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的教育 ,将是一片教育的沙漠。现代学生需要的爱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的 ,有层次的爱。  一、需要教师用父亲式的“严爱”来约束引导学生  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给子女的影响是威严而慈祥 ,作为教师也应具有父亲的这种特质。即教师要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 ;用高尚的品德净…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