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企业纵向并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军  陈宏民 《预测》2002,21(1):66-69
本文主要以美国在线怀时代华纳的兼并案为例子,考虑双寡头垄断的上游企业和双寡头垄断的下游企业市场上发生的纵向兼并行为。这里考虑网络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然后对兼并前和兼并后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价格及网络外部性对兼并行为发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的对於对目前国内网络企业的并购行为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纵稿控制框架的上游企业R&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纵向控制框架内研究上游企业R&D。R&D活动降低中间产品转移价格 ,增加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纵向兼并、全面一体化增加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但都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小 ;R&D边际成本增加减少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政府应当补贴R&D ,鼓励纵向兼并和全面一体化 ,避免横向兼并  相似文献   

3.
基于供应链上存在两个上游厂商和无数个下游厂商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分析了上游一家厂商独立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与下游部分厂商构建纵向RJV的两种创新形式.进而研究纵向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向溢出效应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会给下游企业带来明显益处,构建纵向RJV后的纵向溢出效应临界值大于上游企业独立研发时的溢出效应临界值,纵向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加入纵向RJV的下游厂商利益.为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鼓励企业构建纵向RJV,并根据纵向溢出效应水平对进行研发活动的企业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4.
在纵向控制框架内研究兼并对上游企业R&D活动数量的影响.与纯粹分散化决策相比,横向兼并减少R&D数量和最终产品供给,纵向兼并、全面一体化则增加R&D数量和最终产品供给,但都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数量小.政府应当鼓励纵向兼并和全面一体化,避免横向兼并.  相似文献   

5.
以BL模型(2001)为基础,以2-2的纵向关系为例拓展研究了纵向研发联盟(VRA)的竞争效应,分析了有效市场规模增长率对纵向研发联盟结构选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个上游和2个下游的情形下,让垄断上游主导设计VRA是社会有效的;当1个上游和2个下游形成联盟后,在不打破联盟结构的情形下,对于有效市场规模增长率较低的非颠覆性创新,独立的上游企业加入中间品市场竞争是社会有效的;多个VRA竞争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市场规模增长率和研发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福利  达庆利  陆伟东 《预测》2006,25(6):64-69,80
基于企业集团面临不对称的竞争环境,研究了企业集团的中间产品的转移定价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上游子公司的边际成本小于上游竞争公司的边际成本,则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既可能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也可能小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取决于上游子公司和上游竞争公司之间的不对称程度及下游子公司和下游竞争公司的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程度;如果上游子公司的边际成本等于上游竞争公司的边际成本,则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小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且随着下游产品替代性的增强而降低,与Hirshlcifer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为优。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产业中,一个拥有瓶颈设施的纵向一体化垄断厂商通常具有强烈的动机通过接入服务向下游市场的竞争对手收取高额的接入价格进行价格挤压,或利用非价格手段对竞争对手实施歧视策略,以排斥下游市场的竞争。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当规制者对网络接入采用ECPR定价时,可避免垄断厂商对下游竞争对手实施策略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基于不同标准的双竞争专利联盟市场绩效的动态博弈模型。考虑一个由上下游两部分构成的完全信息垂直结构市场,其上游是专利标准许可市场,下游是差异化产品市场,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竞争性专利联盟情况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并与单一联盟情况下的市场绩效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具有更高的市场绩效:(1)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设置的许可费,有利于新企业进入下游产品市场,促进下游厂商的竞争;(2)双竞争联盟降低了联盟收益,促进了上游企业的竞争,将利润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3)双竞争联盟降低了下游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最终产品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社会总产量,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与拆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国光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98-200,203
本文比较了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和成熟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纵向关系,构建了上游为多寡头和双寡头结构,下游为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产业链模型。模型比较了纵向一体化和纵向拆分两种模式下的利润和价格,并对欧美日中等国市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将垂直溢出纳入到产业链纵向研发合作中,讨论了由M个上游企业、1个中游企业和N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三级产业链中,中游企业采取独立研发策略或费用分摊策略时,垂直溢出对研发合作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中游企业采取独立研发或费用分摊策略,垂直溢出都会促进中游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产出,提高三级产业链的总利润和总产量,降低终端市场产品价格;相比于独立研发策略,在费用分摊策略下,中游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更大、研发产出效果更好,产业链总产量更大,下游企业终端市场产品价格更低。但只有垂直溢出超过特定临界值时,采取费用分摊策略时,产业链总利润才会高于独立研发策略,此时选择纵向研发合作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垄断的下游企业可与两个研发单位中的一个组成三种组织形式:相互独立、战略联盟和一体化.在研发竞赛中,相关研发单位与下游企业间的不同组织形式会影响另一研发单位的上游市场进入决策及投资决策.在相互独立和战略联盟两种组织形式下,研发单位都进入上游市场进而下游企业有着双重研发外包渠道.然而,战略联盟恒占优于相互独立.在战略联盟与一体化的比较中,尽管一体化可享有灵活性收益,但另一研发单位不进入上游市场进而下游企业的研发外包渠道被削减;而在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下,下游企业虽不能享有灵活性收益,但能拥有多重研发外包渠道.其结果是,如果新产品市场规模的不确定性较大(小),那么一体化将(被)占优于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技术融合的IT业专利宽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长琪  廖磊 《科研管理》2010,31(4):31-38
由于IT技术的易扩散性和强渗透性,IT产业的技术创新不仅会扩散到同类企业形成模仿,还会扩散到相关联的下游企业形成技术融合。鉴于此,本文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上、下游企业的环形城市模型,研究技术融合下IT产业的专利保护宽度的决定机制。本文认为技术创新产生的社会福利不仅包括上游企业创新和模仿产生的社会福利,还包括下游企业技术融合创造的社会福利。模型结果表明,技术融合下IT产业的最优宽度是创新程度、企业的吸收能力、消费者多样性偏好、环形城市总长度的减函数,是下游企业数、融合产品需求曲线斜率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15-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110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索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协同配合对企业研发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市场融资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能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阶段的企业,政府补助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而市场融资对下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协同配合对中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助与市场融资及其两者协同配合对非国有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新激励与政府干预理论,并为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精准设计创新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literature finds that larger downstream markets fuel the innov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by incentivizing firms to spend more on R&D. Our evidence shows that larger markets also increase the extent of licensing-based cooperation between upstream innovators and downstream commercializers. This cooperation is valuable because it pools firms’ complementary capabilities. Thus, downstream market expansions could positively impact innovative outcomes even holding R&D expenditures constant. Evidence is drawn from the drug candidate licensing market, exploiting the quasi-experimental variation introduced by the enactment of the Medicare Part D program in 2003. A mode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quilibrium commercialization strategies in Markets for Technology rationalizes our finding. In this framework, cooperation gains are proportional to market size but transaction costs are not. Thus, larger downstream markets foster cooperation by reduc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latter. To better match the empirical context, the model extends the canonical “one technology–one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related work, to the more general case of “composite technologies,” which may have more than one end-us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市场导向对企业突变性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龙伟  李垣 《科学学研究》2010,28(6):934-940
市场导向如何影响产品创新程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学者们对该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由于市场导向本身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因此在分析市场导向如何影响产品创新时,需要分别研究消费者导向、竞争者导向,以及部门间协作与企业产品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国内607家企业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者导向与突变性产品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竞争者导向和部门间协作与突变性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凯  郭晓玲 《科研管理》2019,40(4):24-33
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的创新决策不仅受到横向市场结构的影响,还受到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市场势力的制约。本文从四个研究视角梳理总结了买方势力的概念内涵,并从三个维度剖析了其产生动因与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角对买方势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反垄断规制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纲 《软科学》2014,(5):130-134
以一个上游企业和两个下游企业构成的二级产业链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价格机制和水平溢出对下游企业研发产出及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游企业选择独立研发或合作研发时,水平溢出对下游企业研发产出以及上、下游企业利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影响不会因为上、下游企业之间价格机制的改变而变化;在两种价格机制和两种研发策略的策略组合中,最优共赢策略是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采取固定价格机制,并与其他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在这种策略下,下游企业的研发产出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利润都会随着水平溢出效应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