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县报,怎样在报纸上体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如何才能经常做到压长文、写短文,小报小办?关键是要从编辑部自身做起。一是先刹编辑部指导思想上的“长风”。县市小报,目前长风仍很严重,要刹“长风”,首先要刹总编、副总编指导思想上的“长风”。几年来,我们太谷报的总编、副总编在组织采访、撰稿、编稿、发稿、审大样等各个环节的关口上,都注意刹“长风”,除个别确有较大新闻宣  相似文献   

2.
刹“长风”     
刹“长风”经济日报总编辑杨尚德读者批评我们报纸“长稿多短稿少”,我们自己也深有所感。今年要提高报纸质量,改进文风,我们想首先从刹“长风”这件事做起。现在的情况,一方面是报纸在扩版,种类在增多,长文章在增多;一方面是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江苏新华日报对兴“短”文、刹“长”风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三条,被群众称之为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要闻版每日刊出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江苏新华日报对兴“短”文、刹“长”风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三条,被群众称之为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要闻版每日刊出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专版每期要有一定数量的每篇200字以内的信息性短稿;回忆文章之类的长篇特稿每月只发一篇。二是对超标准的长稿子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手续。要闻版的见报消息超过600字的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上限只能是800字;1500字以上的通讯上一版,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且隔一段就要提一提,稍一懈怠,它就又要有“积重难返”之势。近一段时间,从上到下,从编采人员到普通读者,常有人慨叹:“长稿怎么这么多。”此话不假。你看,现在不管是什么报,似乎“头条必长”、“重稿必长”。我们的记者,笔尖一动,不管需不需要,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我们的报纸,也经常是黑压压一片……。号召改进文风、提倡写短文由来已久,“长风”之弊也人人皆知,可为什么这股风总屡刹不止呢?我觉的不外乎这样  相似文献   

6.
陈志铭:1987年2月9日,编辑部走进一位不速之客。他是空降兵某旅报道员,叫胡冰峰,写过一封“刹刹这里的赌博风”的来信,登在1986年12月9日《空军报》“读者来信”版上。他是利用回山东梁山县探家的机会,偷偷绕道到北京反映情况的。说罢,递上了一份长达23页的申诉信。胡冰峰的申诉信主要情况是:那篇来信刊登后,宣传科长说他“捅了娄子”,要他承认原信是假的,否则,“后果自负。”有人甚至威胁他:“如果承认(来信)是事实,××旅的人不指着脊梁骨骂你,你那个战友不把你揍死,××连指导员(参与赌博的那个干部)不把你枪毙了才怪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见几家报刊上又呼吁“写短文”,笔者颇有同感。这虽近似老生常谈,但紧喊慢谈仍短不下来,甚至文章愈写愈长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实在有必要以“常谈”提醒一下了。从读者、作者心理分析,既然如一家报纸言,“没有读者喜欢看长文章,有的作者也未必喜欢写长文章”,长文何以屡减不短?对那种强调“领导要长论”,笔者不敢苟同。极少见哪位领导给秘书规定:“写文章时要长些!”写讲话非达多少多少字,或领导以为长文就是有水平。我以为,一味从客观上找依据,而不从主观上去认识,就没有从根本上刹长文之诚意。长文刹不下来,以为长是…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小报增多,和大报争高竞长,这对大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推动大报认真改革。但是,我以为大报要吸取小报的长处,而不应该失去自身的风格、特色,趋同于小报。“大报应该向小报靠拢”的说法,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报纸,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体系。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因分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风格。所谓“大报”,极大多数是省、市委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10月下旬,西子湖畔,在华东地区13家城市报纸的座谈会上,我们结识了一批新闻界同行。这批同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办小报的”。所谓“小报”,是指杭州、南京、合肥、济南、南昌、厦门这类省辖市的报纸。这类报纸,一般都是4开张,所以他们自称“小报”好几位“小报”同行,为人热情直爽,说话开门见山。一家“小报”的副总编辑,初次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矿山企业小报,专业性强,从一版到四版,讲的都离不开“煤”。同其他报纸相比,相对说来报道面窄,对办好办活小报带来一定困难。有一段时间,我们小报基本上是“小报底子,大报架子”,表现在两多一少。即会议消息多,长文章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少。  相似文献   

11.
赵喜红 《兰台世界》2001,(12):48-48
铁刹山历史悠久,传说神奇。早在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成书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就有记载:周武王伐纣,遣散宜生、晁田去铁刹山,向长眉李大仙借定风珠,以破十绝风吼阵。人们不禁要问,这铁刹山为何方名山?长眉李大仙为何方高人?定风珠又为何等宝物?……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小报增多,和大报争高竞长,这对大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推动大报认真改革。但是,我以为大报要吸取小报的长处,而不应该失去自身的风格、特色,趋同于小报。“大报应该向小报靠拢”的说法,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报纸,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体系。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因分工不同而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新华日报》的《通联往来》中,得知该报总编室为兴短文、刹长风作出了几条规定。我把这几条规定反复读读想想,深感这是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每日要闻版刊出的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6,(12):34-37
刹长风,兴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众所用知,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早在1942年,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新闻奖”于去年秋天评选结束后,由36名专家组成的复评委就送评稿件中消息少、质量差,通讯多、长风烈的倾向,向全国新闻界同行发出了强烈呼吁: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其实,多发短新闻,各新闻单位一直是比较重视的,编辑们也为之作了很大努力。但因种种原因,“长”风总是刹而不止,“短”风仍难成气候。《新疆军垦报》改版增刊一年来,我们要闻版的编辑有意在选用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短稿、小稿方面作了些初步尝试,颇有收益。下面谈点探索中的粗浅体会。基层通讯员常常感叹写的小稿上一版难……而要闻版的编辑却常为组版时“缺稿”而发愁。  相似文献   

16.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新论     
1、导向与市场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大报抓导向,小报找市场”,“党报要听党委的,小报要听市场的”。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报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既违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原则,又违反新闻工作规律的十分错误的思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各类小报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实现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地方小报如何开发“信息源”,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愿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摆在各级地方小报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根据本报的探索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曰立足本地。这是地方小报的最大优势。瞬息之间,世界上产生的信息何其繁多,作为地方小报在“大”与“多”上是无法与大报、日报竞争的。但获  相似文献   

19.
朱强 《新闻记者》2004,(5):62-64
创刊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最初是作为地摊小报的形态在报业市场上出现的。1980年代初,国内很多单位纷纷创办文化娱乐类的小报,这些小报大多格调庸俗,很多内容是捕风捉影式的历史传闻、娱乐圈的花边新闻以及稀奇古怪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读者的猎奇心理,因而颇有市场。这类小报其实是对当时国内“单一报种时期”“眼睛朝上”的“官报”模式改革,但由于南方周末本身是党的机关报的“增刊”,这一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像其他一些庸俗小报一样一味向一些品位低下的受众邀媚献宠,而在内容选择上采取“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办报方式,即,一…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地市报纸一向崇尚“小报小办”。其实,小报“大”办,才是地市报纸推进改革的新思路。这是因为:第一,小报并不“小”。地市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大报。在通讯设备已明显改善的今天,当地读者从报纸上获悉国内外重大新闻,从时间上看,不是“小报重复大报”,而是“大报重复小报”;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更不必说。因此,小报绝不是大报的“补充”,它具有和大报一样的独立存在的意义。第二,小报读者的胃口并不“小”。打开一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