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博客来书籍馆推出“每日一书66折”活动,前五名畅销书中,商业理财类书籍占三个名次。博客来营销部整合营销项目经理曹君仪表示,经济景气与否会影响商业理财书籍的出版量及读者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抗日战争以前,约1930年至1937年这一段时间内.书业中掀起了一个浪潮:有几家规模不大的书店,以极廉价的书籍大量供应给读者,人称‘一折八扣书’,又称‘标点书’。”(平襟亚:《上海滩的一折八扣书》。《出版史料》创刊号,第136页,1982年)一折八扣书有种说法叫:  相似文献   

3.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2,(8):5-5
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物协会(WAN—IFRA)日前发布《世界报业趋势2011》报告。根据2011年的发行量数据,该协会评选出世界十大报纸,中国的《参考消息》排名第五,发行量超过300万份。在世界十大报纸排名中,《读卖新闻》排名第一。发行量达到1000万份。其后依次是《朝日新闻》、《印度时报》、《每日新闻》、《参考消息》、《日本经济新闻》、《太阳报》、《图片报》、《中日新闻》、《觉悟日报》。  相似文献   

5.
"黄装"略议     
最初笔者是从由肖振棠、丁瑜著的《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一书中,看到关于"黄装"的简单介绍,书中蝴蝶装第二种做法中是这样写到的:"将修补好的古籍书叶折好后,按册顿齐,加入护叶,折口向内,放在桌面上,用夹板压住书的一半,露出折口,夹板上压石头等重物,左手掀起书叶,右手在折口的背面,以平均的距离,点上三、四点稍稠的浆糊.这样一册书的书叶就连一起了.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日美国《出版者周刊》报导,波克尔公司出版了三本有关儿童读物的书: 一本是《1977—1978年在版儿童书籍》:本书是从幼儿园至高中十二年级各阶段有关读物的目录。其中详细介绍了作者、书名、出版商、出版年代和价格。约有三万九千五百部精装及平装书籍按作者、书名和说明进行编目。今年又新增了五千种新书,除了几千种绝版书籍,更动了一些价格,一千名出版商的名称和地址也列入书中。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班固注及颜师古注是探讨刘向有没有为每一部书都撰写"书录"的重要依据.班注和颜注不因书籍的有关信息较易考知、著者在书籍题名中为全称或者书籍著者为汉人而不做注释等原则和义例,可以证明刘向没有为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书录",并旁证刘向为《诗赋略》等所撰"书录"较少.进一步考察可知,刘向也没有为《中庸说》等多种书籍撰写"书录".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论述中国古代书籍史的著作中,谈到中国古代纸书的装帧,都认为有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及毛装等形式。除旋风装外,其他各种形式因实物材料充分,鉴别认定和描述装帧特征都没有什么问题。而对旋风装的认识则有数种之多,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九Ο三年,日本学者岛田翰在《古文旧书考》中提到:"何谓旋风叶?予犹逮见旧钞本《论语》及《醍醐杂事记》,所谓旋风装也。"至于什么是旋风装,他是这样说的:"夫卷子之制,每读一书检一事,紬阅展舒,甚为烦数。于是后世取卷子叠  相似文献   

9.
曾经炙手可热的“人体”风已成强弩之末,在今春的上海文庙书市上得到了最好的证实。斗大的招牌:“《世界人体摄影》原价33元,现价10元。”赫然挂在某出版社的书摊上,喇叭里还不时传来“三折出售,欲购从速”的叫卖声,但购者仍然寥寥。书市外的文庙街上,几个个体户开设的书摊上,人体摄影之类的书籍也在八折出售,一个摊主见《世界人体摄影》在三折出售,连连摇头说:“想当初,‘人体’风行时,我一次就进  相似文献   

10.
隋代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谈及隋以前书籍散亡的事件有五次,史称“五厄”。明代胡应麟在《论历代书籍存亡》一中说“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指出“书自六朝之后,复有五厄”。这就是历史上关于献散亡的名的“五厄”和“十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量典籍被帝国主义列强盗运出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书》的讨论,考证出本帖创作于元□四年(1089年)五月七日;考证出帖中所涉及三人家世:赵景道名令率,赵景珍名令□,赵公寿名世享,长景珍、景道一辈,三人均为越王赵德昭后裔;考证出《四库全书》第1113册《山谷别集》 卷三《子□字序》一文中"宗室景道令卒"当为"宗室景道令率","率""卒"形近而误。  相似文献   

12.
周妙中先生编完《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以后,1962年12月,到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寻访搜检罕见的古代曲学书籍,第二年撰成《江南访曲要录》(《文史》第二期),为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功不可没。由于周先生在江南访曲不足三个月,而查捡的书籍多达五百余种,所以对这些书籍,只能浏览,未能细阅,因此,《要录》中访曲记载难免有疏误之处。本文试对《要录》中记载的孤本《麟阁待传奇》作者和成书年代的疏误,作一订正。《要录》有关《麟阁待传奇》作者和成书年代的记载如下:麟阁待传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华书局"和"于丹"成为出版界两个炙手可热的名字.前者,发货码洋从2004年的8000多万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1.8亿元,全国总体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从2003年的141名上升到了2006年的35名;后者,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签售首日,9个小时之内签售10200本,到目前为止,这本传统文化书籍销售量已达到400万册,评委给出的评语是"读<论语>谈心得,儒家经典让女教授火了一把".凭借<于丹〈论语〉心得>及此前的<正说清朝十二帝>等系列图书,中华书局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排名,从2003年的第141名跃升至2007年的第三名.  相似文献   

14.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书籍阅览使用中的保护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爱书、护书经验。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第三十》称:凡开卷书读书,卷头首纸不宜急卷,急则破折,折则裂。以书带上下络首纸者,无不裂坏;卷一两张后,乃以书带上下络之者,稳而不坏。卷书勿用鬲带而引之,非直带湿损卷,又损首纸令穴:当衔竹引之。书带勿太急,急则令书腰折。骑蓦书上过者,亦令书腰折。这大约是中国古代最早关于在阅读书籍时应怎样操作,以达到保护书籍目的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实拍摄三十四个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荣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纪录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与全世界做生意》以平民化视角展现中国人对财富和梦想的理解及追求,弥补经济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缺失,同时呈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由商品、贸易、商人等元素折射出的国家形象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16.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管仲,春秋时期曾任齐国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财家,他的治国思想以及经济管理理念一直为后人所传诵。管仲的经济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可窥见一斑。《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丰富,蕴含着许多管理智慧和理财思想,其货币思想尤其发人深思,应用价值很高,是对中国古代货币流通与理财经验的精准概括和高度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一喜科技类书,农村读者爱读科技书中有关种养殖的书,如特种养殖图书、农副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书籍等。 二喜政策法规类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最新法规,文件汇编等较为实用的单本小册子深受欢迎,如《婚姻法》、《经济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 三喜经济类书,农民面对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通俗性强的有关市场经济的读本。除此之外,对生意经、小店经营技巧,私营经济指南等方面的书籍,农民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喜生活类书,生活小窍门、家电维修、卫生与健康、裁剪与缝纫、编织绣花等书在农村也有广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9.
在沈阳市市府路有一家专卖降价书的“特价书店”。元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偶然进去瞧瞧,却有了新的发现。在这里,《阴魂色刀王》、《鸳鸯情侠》、《民国艳史演义》等武侠、言情小说在四面书架中几乎占了两面。书是崭新的,可只卖四折、五折、六折。想当年,这类书曾在图书市场称霸一时;而今,为何如  相似文献   

20.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