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因此,人类要做好每一种事情都必须按规律办事,不得违背事物特有的规律。当前,我国传统传媒问题的核心就是违背了这种规律,其表现就是尚未科学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改变传统传媒的现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关键。在现代社会,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时代性"文盲"还严重的存在着。因此,在观念上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在实践上成为行业的知识里手已成为人们走上成功的必由之路。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问,它具有三个层次的定义,即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的一种看法、科学是一种知识、科学是一种规律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科学学是新传播科学学结构体系中的一门分支科学学,它研究的是传播媒介实体、传播信息价值、传播知识价值的实现以及传媒运营机构的建立和作用力发挥的机制,其核心是探究传媒经济运营的支点理论——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同其相适应的传媒文化产业机构的创建与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三大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对于当代传统传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大传媒发展规律的特性是:1.传媒传播功能力渐进规律;2.传媒本质渐显规律;3.整体传播媒介结构叠加规律。传播媒介发展的这三大规律的特质作用力直接或间接的决定或影响着人们的传媒思维方式,决定或影响着传播媒介的生命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2.
人类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模式。根据人们对于人类传播特质的认知,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时代,即人类本能传播时代、人类阶级传播时代和人类科学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本质与传播媒介的本质共同受制于人类体质机制,所不同的是在人类体质机制体系内的不同具体体质机制的功能力的外化上。传播媒介的本质是人类视听觉器官功能力的外化;人类传播的本质是人类体质传播机制的外化,或者说是人类体质互动传播机制的外化,是所有社会人的本能,是构成人类生命体的重要机制。传播媒介功能力是各类传媒形态在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能够展现出来的能力。传播媒介功能力的展现必须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即传播媒介实体能够直接表现出来的功能力和传播媒介本源体功能力的开发利用度。传播媒介功能力展现的这两个条件,前者是"表",后者是"本"。只有实现了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的"表"与"本"的有机结合,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才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人类传播的终极目的才能够得到实现,传播媒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促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这一人类生命运动模式的灵魂,离开了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任何意义的摆设。现在,人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电子"机器人"传播时代,人类的传播方式将由过去的"单向性"传播→"双向性"传播→"多向性"传播转向电子"机器人"传播,即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3.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5.
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我的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作者28来研究传媒经济的经验,梳理了作者传媒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即1979年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广播电视,到1992年后由单一的经济学研究转向应用传播学研究,以及2003年构筑应用传播学完整体系,指出传媒经济的学科性质是应用传播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只有从应用传播的角度,才能科学地回答和解决媒介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系内部本能地发挥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传媒实体的总称,即传媒事业实体和传媒产业实体的总称;2.借助于互联网传媒功能力推促传播媒介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型传媒实体以及相关实体的总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应该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整体传播媒介融合体的生命空间,也可以说,传媒一体化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如果用公式来表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可见,要营造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必须以构建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为支点,以构建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为基础,全方位地创建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6):64-67
孙俨斌博士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2期)发表论文《"社会资本"视角对传媒经济研究的三个跨越》,认为"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不能对媒体会议会展、灰色收入等非经济因素进行有效解释,进而提出传媒经济理论存在局限性。本文认为,上文把对传媒经济本质的研究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把传媒经济研究的局限混同于传媒经济理论的局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是对传媒经济本质模式的研究,不能涵盖其它传媒经济理论。非经济因素对传媒经济的影响,即可以通过现有的传媒经济理论加以研究,也可以通过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产生新的理论,研究局限不等于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4,(1):38-38
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传媒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式,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一、商品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是传媒经济及其理论形成的前提。二、信息经济的形成是传媒经济及其理论产生的基础。传媒经济属于信息经济范畴,信息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从常规性理论的角度,人们对于传媒经济的解读,通常把握三个角度,即传媒形态的角度、文化经济的角度和应用传播学的角度。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同其相适应,经济社会又出现了两种新的经济模式:1.线上经济模式;2.线下经济模式。传媒经济共同体是实现智能化时代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智能化时代,一方面是整体传播媒介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有效的、快速的扩充了传播媒介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各部门,特别是各类产业实体的产品更加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推广,于是,经济社会就成了传播媒介功能力发挥的助推器。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特定的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其典型个案应是欧共体。传媒经济共同体是智能化时代服务于人类共同体的各类传媒实体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是智能经济条件下由纸质传媒、传统电子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互联网传媒结成的理念性传媒集体组织形态。在信息技术时代,"传媒+"资源总量同全球社会性资源总量成正比,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同"传媒+"资源行动计划的实施度成正比。这三个成正比就是当代传媒人必须确立的传媒资源意识,简称为"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实践已经证明:确立了"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的传媒人就是传媒的赢家,反之,传媒人就会不自觉地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从传播媒介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社会主要经历了四个时代,即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无线互联网传媒技术既决定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媒特性,又决定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传媒技术是信息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是一个完整体系,从人类传播过程的角度解释信息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计算机技术(大脑)环节、互联网技术(记忆)环节、智能技术(功能)环节、芯片技术(机体)环节、无线网络技术(神经)环节。信息技术体系的这五大技术环节也就是一个正常人体的完整体现,它既是互联网传播媒介区别于传统传播媒介的根本所在,也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与传统传播媒介具有内在联系的根本所在。大文化即整体文化,它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理论文化等介入自然、介入社会、介入经济社会生产等各个方面或各个领域的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共同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体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力、功能力及其作用度的体现。大传媒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媒共同体,它包括:1.传媒自身各类传播媒介形态构成的共同体;2.传播媒介形态与其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构成的共同体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综合力、功能力及其作用度的共同体。大智慧是指人们认知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智慧力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广度和作用度。共发展,即共同发展,其中"同"是指理念、目标、利益的一致性,它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传媒经济的角度分析,所谓共同发展有两层含义:1.传媒产业实体的共同发展,即各类传媒形态本体的共同发展;2.传媒经济与其他物质经济的共同发展,即把传媒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体系内部与其他经济体共同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智慧、共发展是信息技术时代传媒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又称"三大一共"发展模式。模式中的"大文化"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体现的是"模式"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的文化创新以及"模式"建构的文化性、科学性;模式中的"大传媒"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传播媒介在"模式"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功能力展示的路径。模式中的"大智慧"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它体现的是"大文化"、"大传媒"的本质以及"大智慧"功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模式中的"共发展"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体现的是"三大"理论体系内部的协调发展、是"三大"功能力的开发与经济社会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是"三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传媒产业要求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大文化、大传媒、大智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力,推促我国传媒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认知传播跨越认知科学和传播学两大学科的知识系统,其理论建基于两大学科知识结构关系的耦合处,这种耦合体现于传播学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与认知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关注对象即主体人的心智活动这一交汇处,带来了当前传播学研究的"认知转向"以及认知科学研究的"传媒语境化"考量。当前广播电视研究面临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双重变革,认知传播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方法路径,以本体理论、内部关系理论和外部关系理论三大框架予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整合视野,推动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从传统偏重形而上转而突出广播电视本体的专业化分析,拓展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5,(3):178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引用《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创刊23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探索理论创新,特别是改版以来,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为宗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探索传播新形态、新动向,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主要栏目有:名家访谈;传媒大讲坛  相似文献   

14.
"认知传播"研究的实质就是研究"现有理论解决不了的‘例外’"。本文从研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入手,认真地分析了现有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以及我国传媒文化本体、整体文化产业等学科理论和实体解决不了的"例外",探索和设计了"认知传播"的研究范式,提出了科学确立"认知传播"范式体系应该弄清楚几个问题,特别强调"认知是对认识的提升,是对文化核心元素的打造,是确立‘认知传播’范式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传媒经济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正方兴未艾 ,且带有明显的美国实证主义色彩。而对此领域作前瞻性研究的欧洲批判学派 ,早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就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传媒经济理论批判体系。本文意在从批判理论的全新视角出发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对传媒经济理论的形塑过程 ,包括媒介产品多样性与差异的问题讨论、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经济的源引、公共领域与媒介经济、两种经济理论。并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国内媒介经济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15,(2):178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引用《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创刊23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探索理论创新,特别是改版以来,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为宗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  相似文献   

17.
周鸿铎 《今传媒》2009,(11):10-15
我国传媒界对于传媒经济的研究是1978年开始的.在当时,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的传媒业在经济卜都不景气.为了发展我国的传媒业,我国传媒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悄悄地开始了对传媒经济的研究.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我国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它主要包括一个核心理论,即传媒二重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播研究表明,受众接触传媒因其关注或爱好主题不同,传媒也投其所好,为其量身定做主题内容的传媒产品,形成如娱乐传媒、新闻传媒、财经传媒、科技传媒、生活传媒等。其中,娱乐传媒产业与新闻传媒事业的差异主要是:1,内容主题:娱乐而非新闻娱乐传媒主要是以娱乐为传播的主要元素,新闻传媒主要以传播新闻为主。近来,传媒产业中的娱乐主题渐现强势,  相似文献   

19.
自社会转型确立期,我国传媒经济理论即以实践拉动型模式演进,这种积累性研究因缺乏质的突破,越来越滞后于传媒产业实践,因此,在积累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宏观的建构成为理论突破的必然。本文前瞻了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近期趋势和远期走向、解析了当前研究的瓶颈因素,进而提出了理论建构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类传播可区分为三类,即人类信息传播、人类知识文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人类信息传播是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大数据、信息形态的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初级形态。人类智慧传播是智慧经济时代人类对智慧映像的传播,智慧映像传播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中级形态;一类是人类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是人类传播之母,是社会传媒之母。人类智慧传播是同人类的诞生同步的,但是它的显现、功能力被人类认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的,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智慧传播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智慧传播变成了现实,并以人类传播之母、人类传媒之母的身份带领其“子女”们为人类传播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