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历史档案》2017,(3):48-61
清朝在建立初期赐封八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些铁帽子王中除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外,均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后裔。尽管如此,郑亲王一脉一直很有势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郑亲王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不久,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等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端华被革去王爵,赐令自尽。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被攻克,清政府大赦天下,犒赏群臣,因"不忍以端华之故而革勋臣世爵",九月十九日谕令辅国公承志袭封郑亲王爵。承志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追封为亲王。但承志承袭郑亲王后不久,就受到御史弹劾,被交宗人府议处。同治十年六月,承志因雇凶殴毙户部主事福珣被革去王爵,圈禁二年。所遗和硕郑亲王爵由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庆至袭封。  相似文献   

2.
王澈 《历史档案》2007,(2):F0002-F0002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临终前一天,他任命八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为"赞襄政务大臣",让他们辅佐年仅六岁的皇太子载淳.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是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年。笔者的拙作,并非是要触及红学、曹学以及清史的相关话题,只是对两座睿王府与《红楼梦》存在的各种联系感兴趣,而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抒发出来,以飨读者。和硕睿亲王是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第一代睿亲王是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对锦州明兵和察哈尔蒙古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的智谋连连取胜,从此深得皇太极的赏识,在初设六部时,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4.
沈阳的八王寺,本名大法寺,坐落于老奉天城大北关,俗称八王寺,清朝初年耗银630余万两打造而成。据留存下来的原封和硕英亲王祠堂碑记记载,“大法寺,国初亲王建立,俗呼八王寺。”“英亲王者,太祖高皇帝第十二子,讳阿济格,与睿亲王、豫亲王皆大福晋乌喇纳拉氏所出,当时睿曰九王,豫曰十王,而齿长称曰八王……始祖被命百载之区,盖当干戈少戢,建兹巨刹,用祈永延国  相似文献   

5.
八王寺     
《兰台世界》2015,(9):3
<正>八王寺,原名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俗称八王寺。八王寺东北方向50余米处,曾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透明、甘甜清爽,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辛酉政变的研究中,关于兵部侍郎胜保,一说其带兵参予了政变,二说其同治二年(1863年)之死,系因参与政变时,慈禧密谋合作所允诺的条件不愿兑现,惧其暴露秘计,遂杀人灭口。核对史实,与这种流行说法出入甚大。本文就此试作探索。 一、胜保带兵参与政变缺乏根据 胜保以武装参与政变,按流行说法,要在二端:一为胜保坐镇京畿,拥有重兵;一为胜保私自带兵,在热河实行兵谏。揆诸史实,上述说法,圆凿方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冯璐 《兰台世界》2021,(3):F0002-F0002
多尔衮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天聪元年(1627)封为贝勒;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辅政,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指挥清军入关,问鼎中原。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相似文献   

8.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应向何处去?1927年8月7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成立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为总方针的革命路线.在"四·一二"政变以后,浙江党组织同样受到严重破坏,党内的主要骨干分子如宣中华、唐公宪、韩宝华、郑恻尘等均被杀,全省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1800多人,其中被杀117人,刚成立的浙江省委无法进行活动,于1927年8月24日向中央政治局提出总辞职.  相似文献   

9.
马涛 《湖北档案》2013,(5):32-36
西方强盛触动游子心潮王韬本名王利宾,字兰瀛,号仲弢、天南遁叟、淞北逸民、蘅华馆主等。清道光八年十月十日(1828年11月10日)出生于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科举进士,父亲是私塾先生,母亲也识文断字。王韬5岁便随大人识字,并熟读"四书"、"五经",打下扎  相似文献   

10.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案狱之一。因该年为戊午年,又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故此案多谓之“戊午科场案”或“戊午北闱之狱”。该案情节错综复杂,正主考官柏葰听受嘱托,副主考官程庭桂交通关节,案情重重,头绪纷繁。这一科场大案由怡亲王载垣等遵旨查办,咸丰帝依情节分两批审决,先后共惩处九十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从轮船买办到"左翼"剧影主将父亲应云卫,1904年9月出生在上海北泥城桥牛庄路。祖父应骐北,当时是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干事。父亲7岁时,祖父病逝,家境败落,只得依靠唱苏滩卖艺的同母异父的兄长郑少庚生活。12岁时,父亲就去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不久又转入美商慎昌洋行、肇兴轮船公司当职员,因勤勉能干,很快升为报关员。25岁时,他加入"华北航业公司",由报关员升为业务主任(相当于买办)。那时的父亲经常身着  相似文献   

12.
多尔衮(1612—1650),满族,爱新觉罗氏。因封爵世袭罔替。为清代“八铁帽子王”之—。 多尔衮是清初的—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多次涉及了多尔衮。那么,电视剧描述的多尔衮形象是否符合历史的真相呢?了解真实的多尔衮有助于了解清初的历史,有助于推动对清代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杜定友先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8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上海。祖父在清咸丰年间在香港以补皮鞋为生,后因谋生不易,全家迁到上海。父名顺荣,在沪营照相业,杜先生就是在照相馆中出生的。杜先生原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乡大果村,但他一生中只因探亲回去过一次。早期他在上海敬业中学及广肇中学读书,成绩优异,后考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河南省沁阳市沁园路北段出土一方明代墓志。墓主冯世昌祖籍山东巨野,始祖冯珤因武功升任南京豹韬卫水军所正千户,二世祖冯胜袭位,于正统八年改授郑藩仪卫司仪卫正,随郑藩王至怀庆府安家落户。之后,高祖冯宣、曾祖冯忠、祖父冯继祖、父冯汝迁袭职。墓主冯世昌生于正德十三年六月二日,卒于万历八年三月二日。嘉靖二十四年袭职。二十九年,郑恭王朱厚烷因向世宗朱厚熜上书建言被削爵禁锢凤阳,世昌也因此被发配边境地区的卫所充军。隆庆元年,穆宗朱载垕即位,朱厚烷复爵还国,世昌恢复仪卫正之职。志文详细记录了冯世昌的家世、生平和郑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宗藩制度以及沁阳地方社会史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史书、方志起了印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诸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母亲为佟佳氏,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年仅三十六岁。 努尔哈赤起兵时,诸英只有四岁,生长在新兴嗜血的部族之中,遂早历战阵,第一次带兵打仗年仅十八。《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诸英自将一军,征伐安楚拉库路,大胜,被赐号“洪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满文老档》开篇记载:万历三十五年,诸英二十七岁,率领建州军队在图门扛畔的乌碣岩下大战乌拉部,又立大功,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满语“勇者领袖”之意)。  相似文献   

16.
正安维峻,字晓峰、小峰,晚号槃阿道人,甘肃秦安人,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十七日,卒于民国14年(1925年)阴历十月初十日。初以拔贡朝考,用为七品京官。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福建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等职。在安维峻的一生中有两篇奏折影响极大:其一,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安维峻因上《请诛李鸿章疏》而震撼朝野,被誉为"陇上铁汉",不久被谪戍军台五年,葬送了仕途;其二,也是在此年的六月十七日,安维  相似文献   

17.
林鑫 《云南档案》2015,(2):46-49
<正>昆明大观楼一百八十字长联传扬四海,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滇池旁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陆树堂书写刊刻。道光八年(1828)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改革开放后,楹联文化复兴,楹联学研究逐渐深入。2001年召开的大观楼长联暨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马上组织了北伐和西征。九月十八日北伐军攻至深州,兵锋直指京师。咸丰帝极为震惊,急命恭亲王奕诉、惠亲王绵愉等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以确保京畿安全。与此同时,为了振作军心,咸丰帝于九月二十一日谕令吏、礼、兵各部,迅将被太平军击毙之文武大小官绅题名加以议恤。本组史料即为当时礼部遵旨奏议自军兴以来清方阵亡文武官绅恤典的清单,现予刊出,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及地方人物史志者参考。因篇幅关系,编选者对清单中所列各员议恤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19.
北京图书馆收藏有无名氏《三年都门竹枝词》同治三年抄本,记录太平天国北伐军转战至于天津地区前后京师士民所见所闻,颇富史料价值。原序称:"咸丰三年冬,粤匪由山西窜至天津,凡所属之州县,均行被扰,京师戒严",时"将所见所闻吟有《竹枝词》三十余韵","无乃言近粗鄙,韵多浮沉,真令读者喷饭,此不过花晨月夕,自破愁魔,以鸣不平之志耳。"字里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于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治七年后,清政府准备与法国重新修订这两个条约。为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特设立《查核法国条约底本》(简称《底本》),并派总署章京进行查核,将须修订之处,分别粘签条注于原约各款之后。凡结尾“文批”,系总署主管大臣文祥亲笔。《底本》承修人为方浚师、毛鸿图、方汝翼,复检人为周家楣、志刚、夏家镐、蔡世俊、成孚、孙家榖。《底本》未具年份,现存馆藏外务部全宗内。经考证,《底本》建立时间为同治七年(1868年)。从有关签注内容看,时间为同治七年至十一年。《底本》签注内容丰富,涉及传教、教案、教会置产、通商、税务、海关等各方面。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法条约签订与同治以来条约施行情况的重要外交史料,也是研究文祥在总署活动的参考资料,现予公布。为节省篇幅,原约各条款略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