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纪念我国物理界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五位老前辈在开创我国物理学事业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所做出的贡献,中国物理学会以这五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设立物理奖,以鼓励为发展中国物理学事业、在科学和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五项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理奖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每种奖每次评出不超过两人,一般只评一人。  相似文献   

2.
吴有训年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有训(1897-1977年)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组织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学部委员(院士)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和逝世二十周年,特别年谱以申纪念。  相似文献   

3.
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访华期间,在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的建议下,中国物理学会于1932年8月正式成立。学会成立初期,下设学报委员会、物理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以及物理教学委员会,并以这三个委员会为核心开展学会主要工作。其中学会创办的《中国物理学报》是中国本土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名词审查委员会以商榷统一名词这项工作推动了中国物理学的本土化进程。中国物理学学会不仅促进了专门学科的建制化,同时也与其它科学组织、团体进行沟通,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会是科学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是专业学术组织通过科学工作推动我国社会转型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谷冬梅 《学会》2003,(5):18-19
<正> 中国物理学会历史悠久,经几代中国物理学精英的辛勤耕耘,中国物理学会已成为在国际物理学界、物理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科技学术团体。 多年来,中国物理学会在中国科协及挂靠单位  相似文献   

5.
李政道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为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李政道先生致力于祖国的科学事业,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李先生80华诞之际,我们想借此机会回顾李先生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高能物理及加速器事业发展的历史足迹。1972年9月11日,周总理对张文裕和朱光亚等18位科学家关于在中国开展高能物理研究和加速器的预制研究工作的建议信做了重要批示,强调“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高能物理研…  相似文献   

6.
<正> 1.五项物理奖: 中国物理学会成立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奖基金委员会和五个物理奖评选委员会,成员由中国物理学会聘请,每届任期为四年。五项物理奖每两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每种奖每次评出不超过两项,一般只评一项。五项物理奖所含盖的领域分别是:  相似文献   

7.
谢家麟。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谢家麟院士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2月14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1946年春,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被选中赴美研修原子技术,原因与三位物理学大师密不可分。束星北对李政道志向物理学有"启蒙"之功;吴大猷选中李政道跟随自己赴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引发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年轻教师的不满,但得到了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鼎力支持。李政道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天分和才华是吴大猷和叶企孙都选中他的根本原因。李政道早年的"机遇"与"幸运"是他后来不断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古丽亚  钱俊 《学会》2002,(4):37-38
本文是 2 0 0 0年 12月 15 - 16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物理学大会的文件。大会的主题是加强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力。三个专题分别是“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提高学校里的物理教育”和“加强物理学会的工作” ,中国物理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本文件是大会发言和讨论后形成的共识。现将此文件发表是希望更多的人关心中国的物理教育和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在热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我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他不辱祖国神圣使命,敢于开拓,励精图治,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开创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事业的新局面、为中国该领域事业的发展立下功勋。盛宏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力学所工程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郭老是我国现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他博学多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和书法家.郭老为世界和平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深受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尊敬和爱戴,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蜂学界,有一位妇孺皆知、众口称颂的人物——现代著名养蜂家、国家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教授陈盛禄。陈教授是我国第一位蜂学博士生导师,连续担任三届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为我国蜜蜂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蜂学界名声远播影响深远,不仅科研成果丰硕、实践成就突出,而且著书丰厚、育人有方,可谓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3.
褚君浩院士是我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学博士。他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在窄禁带半导体、非制冷红外探测、太阳能电池和太赫兹物理、材料及器件等诸多红外科学技术领域做出贡献。近年来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继续在红外物理前沿不断探索,做出新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从原理规律的发现到技术发明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志福同志、各位代表、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中国发明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的闭幕式.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新当选的中国发明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和新一届协会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向朱丽兰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推进中国发明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荣任新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的倪志福、王选、聂力三位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1845-1901)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是中国学者中投稿最多的一位,他将电气冶金技术、玻璃制造技术、克鹿炮的制造等西方工艺都通过《格致汇编》详细介绍给国人,对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先进的西方工艺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启蒙意义,并且为近代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1845—1901)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是中国学者中投稿最多的一位,他将电气冶金技术、玻璃制造技术、克鹿炮的制造等西方工艺都通过〈格致汇编〉详细介绍给国人,对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先进的西方工艺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启蒙意义,并且为近代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4,(1):108-108
据国家版权局官方纲站消息,在2013年11月30日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版权年会上,公布了首批评选出的"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4位获奖者分别是:国家版权局原局长宋木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寿康、国家版权局原副局长刘杲和作曲家谷建芬。"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奖的评选标準是:对中国版权事业的开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1845—1901)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是中国学者中投稿最多的一位,他将电气冶金技术、玻璃制造技术、克鹿炮的制造等西方工艺都通过〈格致汇编〉详细介绍给国人,对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先进的西方工艺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启蒙意义,并且为近代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12-15
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如今40年过去了,但没有人会忘记这座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丰碑。 在这座历史丰碑上,铭刻着一大批清华人的名字。国家授予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14位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他们是: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还有一大批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的清华校友。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之际,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几位中国核战线的清华人,他们是千千万万为中国核试验事业默默奉献的清华校友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与发展》2010,31(1):113-113
侯立安同志是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南于他对推动我国环保行业及导弹阵地环境保护事业的技术起步做出了创造性的重要成就.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五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并提名侯立安同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两院院士初遴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第二轮的评审.侯立安同志当选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