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刊书、读书、讲书、教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传播事业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如作为读书之处的书院,作为著书之地的书院,作为藏书之所的书院,  相似文献   

2.
正校书郎、正字是唐代士子的释褐官之一,通常需要有明经、进士或制举出身。其出任校、正职务须经过吏部试判考试,判入等方能授官。唐代后期任校、正除有明经、进士出身,书判入等外,还须制举登科,任职条件颇高;校、正的本职工作为图书文字校对、注释等,此外,还从事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校、正的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足以保证其家庭的正常开销,至少生活不拮据。唐代后期校、正的月俸甚至高过比其  相似文献   

3.
古代官府藏书的整理是封建文化措施的重要方面,从早期文化遗产和文化成就集中于国家机构和皇家藏书这一点来看,图书整理又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清理和对当时文化成就的检阅,毫无疑问,它对封建文化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我国从西汉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在政府主持下进行规模较大的图书整理工作,历史上称为“校书”。最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成果就是国家目录。可见“校书”与图书事业、目录事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生产逐步发展的阶段,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4.
邓洪波 《寻根》2006,(2):7-10
新生的文化组织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从地方志中看,它最早出现于唐太宗时期,如大将军李靖在山东读书和研习兵法的书院。从官方的文献记载看,它则始于唐玄宗时期开设的东西二都丽正、集贤书院。书院的出现,是隋唐推行新的印刷技术使书籍大量流传于社会之后,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进行文化研究、积累、创造、传播等活动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文化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5.
張求會 《中国文化》2010,(1):190-197
<正>胡文辉君的《陈寅恪诗笺释》(以下简称《笺释》),从打印稿算起,在前后近六年的时间里,我先后研读了三遍。六年前,承文辉不弃,约我为《笺释》作序。既已佛头著粪在先,索性狗尾续貂於后,三次校读的所见所感似不得不书。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其史料价值的重要性近年来得到诸多学科的认可。尤其是出土文献的一些内容,只能在此书中找到相应的记载,更显此书的独特价值。然而《山海经》却包含不少的文献错误,亟待校正。本文选取三十例文献错误进行考正,以见一斑。论文利用了学界较少注目的元抄本《山海经》和王念孙的手批校语,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元抄本是最为接近《山海经》原本的一个版本,而王念孙的校语大都极其精审。  相似文献   

7.
刘咸炘先生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刘咸(1896.11.29-1932.8.9)是四川省近现代卓有成就的一位重要学者,所著《推十书》凡231种,计475卷,涉及哲学、史学、文艺学、校目录学等诸多领域,创意甚多,惜英年早逝(只36岁),而其著作又刊印得不全、不多,以致鲜为人知。1995年本刊曾介绍其中一种《三国志》知意。现值对成折先生百年诞辰,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出版了他的《推十书》。发掘、研究巴蜀文化遗产和有价值的学术著述,是本刊的一个任务,在此特选刊了肖父教授为《推十书》影印本所写的序言,希望对刘威诉先生的研究有所促进。标题为编者所加。《推十书》,…  相似文献   

8.
揚之水 《中国文化》2010,(1):175-182
<正>《一切经音义》三种,原是诠解佛经字义的书,但时至今日它的意义已远不止此,所谓"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近人评述慧琳《音义》之辞也适可用于三种之总评。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绪论》称此三部《一切经音义》"不仅是披读校  相似文献   

9.
任崇岳 《寻根》2012,(5):123-128
河南省中牟县有一支校姓居民,约4000人,分布在该县城关镇的东关,姚家乡的校庄,韩寺乡的大洪、兴隆岗,东漳乡等地。《百家姓》有504姓,但没有校姓。校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校姓源干何处?为何姓校?又为何迁至中牟?何时迁至中牟?这些都是饶有趣味、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校书郎、正字的工作内容,时间与业绩考核(一)校理典籍,刊正文字从唐史料对校书郎、正字的职责记载看,校书郎、正字的工作职责为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工作内容是基本相同的。校书郎、正字本职工作之一为校对文字,这在唐史料中有直接佐证。如房山石经中唐玄宗《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注序》末有题记云:"校书郎坦初校,校书郎韩液再校,正字李希言三校。"校、正除了对文字进行校对外,还须对多音  相似文献   

12.
刘复生 《中国文化》2004,(21):172-184
近读《中国文化》第十六、十七期合刊所载“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戴执礼《&lt;蒙文通文集&gt;理学部分质疑》(以下称《质疑》)一文,不禁令人惶惑。在学术界享誉声望的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的理学功底竟然那样“浅陋”,犯下了如《质疑》所听说的一系列“错误”,何其与蒙先生曾言“自得之深者厥唯理学”相径庭若是?细检蒙先生书校读,实见《质疑》于蒙先生的理学思想实多未能了了,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4,(9):36-37
欧美国家博物馆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馆校合作的探索。近年来欧美国家的馆校合作不断制度化、专业化、特色化,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德国2004到2011年间长达8年的“学校@博物馆”项目,就是馆校合作的优秀范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春风不□不寒天(白居易《寒食夜有怀》)金炉沉烟酷□芳(王琚《美人篇》)王□鹤氅安可方(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雪已成金殿梦(李洞《哭栖白供奉》)万古销沉向此□(杜牧《登乐游原》)市南门□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无端偶效张□纪(杜牧《新定途中》)年多物□空形影(杜甫《天育骠骑歌》)复道□窗作合欢(卢照邻《长安古意》)抽刀断水水更□(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铜□虏寇长城(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夺秋霜意不移(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山月夜从公署□(孙逖《山阴县西楼》)行抽手□付丞相(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  相似文献   

15.
女书装饰艺术的文化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红一 《寻根》2001,(4):30-38
女书是字,也是艺术。女书字符号本身的装饰性、女书作品中插图图案的装饰性、女书装帧上的装饰性以及其他带有女书符号纹样的女红用品上的装饰性,共同构成了女书特有的装饰艺术。(图1)本拟从民间艺术角度探讨女书装饰艺术中透露出来的化倾向,以进一步认识女书产生和发展的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入事东观参与校书,是王逸整合楚辞入儒家文化系统的重要机缘。王逸通过重释“人臣之义”化解了屈原之“怨”在专制集权政治中可能带来的君臣关系冲突,再以“合之经传”的方法使其楚辞阐释直接与儒家经典挂靠,由此完成了楚辞文化向儒家文化的皈依。而《楚辞章句》最终能成为经典,还有赖于其集大成的特点。王逸“以所识所知,稽之旧章”,是合其所继承的民间楚辞传承内容、其所了解到的当下上层文人群体的楚辞认识及其自己的相关思考,去与东观藏书系统中的前代精英楚辞学相比较,集四方之所长,终使《楚辞章句》集汉代楚辞学之大成。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议很大。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删《书》、序《书》、编《书》。近代以来又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孔子与《尚书》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书》为孔子所作。大量事实表明,孔子确实存在删《书》、序《书》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48-48
12月15日,上海市倡导未成年人积极践行“公止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论坛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举行。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委领导等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活动中,来自南洋模范中学、格致中学和静教院附校的4位中学生分别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为主题进行演讲。  相似文献   

19.
任飞 《寻根》2001,(4):25-25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由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江永县政府共同发起的“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分别就女书的族属、女书的产生年代、女书与汉字的关系、女书的流传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共识。大家还认真总结了十多年来女书文化研究的成绩与经验,并通过了《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倡议书》。这次会议成为女书研究承上启下、开创新世纪女书研究新局面的一次盛会。开创新世纪…  相似文献   

20.
雷燮仁 《中国文化》2014,(1):188-200
国人东瀛访书,清末民初最盛。宋庆森先生《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东瀛访书纪事》《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16日)记述甚详。近二三十年来,国人赴日公干、旅游增多,访书、搜书、购书之事见於报刊或网络的,有《严绍荡东瀛访书记》《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16日)、赵前先生《东瀛访书散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