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自然观,在作画时奉行以小见大的宇宙观,以尺画显天地,在描绘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画者主观的内心世界。古代自然观以哲学性探讨为依托,以参禅悟道为主要形式展现。道以艺现,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囊括于艺之中并显现出独特的布陈置势,画道之理。中国山水画在全景式构图中通过山川之势与“人间之味”的排列布局体现人与自然相和之意,于截景之中突出刻画山川之性营造气韵生动之境,山通情,人晓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地。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展现出千人千味,生机百生,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可观乾坤之景。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山水画流承千年,于黑白笔墨间描山水风貌,绘空灵意境,承千年而不灭。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书画历史长河中,一路延续着的华夏优秀文化血脉。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以笔墨线条勾勒晕染,形成特殊的风景画,简称"山水"。中国山水画之发端比西方的风景画早了近千年,一路继承发展得更加丰富、丰满,更加灵性。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  相似文献   

3.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与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的赞美来表现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流变与文化哲学思潮的更替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一脉相承的艺术生命精神应是中国现代山水画发展不变的"根"。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6.
积墨具浑厚华滋之韵,系山水画笔墨之精华。学习积墨法,要掌握其层层积累之要领,体现山川壮丽雄伟和人文精神内质之凝聚,使山水画更具新意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经典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3年高考广东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①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相似文献   

8.
道家中老子、庄子都是最崇尚自然山川,老庄之道就是从一切自然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其思想体现为:"无为、处下、不争、柔弱、清虚、任自然"等。其目的于效法自然规律来治国、保身、养身及文学艺术创作。老庄认为道来自自然,而山水正是大自然的精华,山水和老庄的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是相通的,而山水画中的形象是表达玄理的最合适的媒介,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调动山水画这种形式,去体现和学习老庄之道。  相似文献   

9.
道家中老子、庄子都是最崇尚自然山川,老庄之道就是从一切自然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其思想体现为:"无为、处下、不争、柔弱、清虚、任自然"等.其目的于效法自然规律来治国、保身、养身及文学艺术创作.老庄认为道来自自然,而山水正是大自然的精华,山水和老庄的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是相通的,而山水画中的形象是表达玄理的最合适的媒介,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调动山水画这种形式,去体现和学习老庄之道.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是集中国画之大成的画家,他以毕生的精力验证了中国画承续延伸的活力.他的山水画艺术体现了从综合到分化的发展历程.前期山水画的综合,是中国画笔墨之道的要求,体现在对山水画笔墨之道的"知性"和对传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悟性"上.山水画的分化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中期他逐渐走向以师造化为主,山水画重视从自然山川获取感受并运用于创作之中;二是晚期山水画变革升华,尽显自己独特风格个性和创造表现灵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是两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独立之因:自媒介而言,山水画是运用线条和色彩造型的艺术;山水诗则是语言的艺术。自审美而言,山水画之意境给人的审美印象是直观的;山水诗则是间接的。其联系之因:独立分科之时代之产生背景相同。二者在题材上都是摹写自然,表现大自然壮丽秀美之山川,从而达到寄情遣兴,“畅其神”之目的。这种特殊的表现题材及目的,决定了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表观“可引起快感的那一类可以眼见的事物”。诗与画的“最高法律是美”,自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的表现方法而言,山水诗与山水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是相互渗透贯通的。如虚实、疏密、衬托、经营位置的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寄寓作家或画家本人的个性、情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绘画的技法,譬如披麻皴、斧劈皴、铁线描,兰叶描,墨之浓、淡、干、湿、  相似文献   

12.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这时候的山水画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出来。山水画在隋唐时始独立,发展到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也是继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而对于传统的继承则往往表现出了隔代延续相承的特点。从元代开始,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本文以宋代到清代的山水画发展为历史背景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为范本,强调师法自然,从自然中选取素材,汲取灵感。中国画家游历山川,眼看心记。注重感受,从而写胸中丘壑、心中意向等。中国的山水画。是在寻求艺术的真谛。寻求创造的活泼与生气。  相似文献   

15.
自然山水作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永恒主题,有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缘。自然山水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寓意的象征,山水代表着宇宙自然。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一,中国人移情于山水来传达内心的深情,是灌注了主观性情的人化自然,是自然与人的生命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高等院校山水画教学应以建立中国画审美观念入手,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中国山水画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山水画临摹教学与山水画写生教学。临摹教学应从指导学生解读作品开始,在临摹教学中逐步了解传统,较好的掌握笔墨。写生教学中应感悟山川“心师造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目标去传达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相对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一种分类。而风景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相对于人物画和静物画的一种分类。在外国的绘画分类中并没有山水画这一概念;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没有风景画这一概念。只不过中国称为“山水画”,外国称为“风景画”。人们之所以在概念上混淆,是因为画面的内容大都相同。的确,它们的表现内容都离不开山川、江河、树木、建筑、交通工具和风雪雨雾等自然景色。从绘画内容上讲,山水画与风景画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山水画写生中,对山川的观察一定要细致、全面、深入,才能表现出每一山川的特殊意态神韵;不但要对真山真水饱游跃看、反复写生,还要“应目会心”,体悟造化之理,寻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趣,从而创造和完善自家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龚贤认为古人的画法是以生活为创作之源的,学画的人也应“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从观察大自然着手,再去借鉴古人技法,重视师造化和生活感受来突破前人的藩篱。龚贤这种力求创新的艺术思想,造就了龚贤不同凡响的山水画笔墨风韵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山水画写生中.对山川的观察一定要细致、全面、深入.才能表现出每一山川的特殊意态神韵;不但要对真山真水饱游跃看、反复写生,还要"应目会心",体悟造化之理,寻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趣,从而创造和完善自家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