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是记录两宋之际徽、钦、高三朝,宋与辽金关系与政局发展最重要的史料,与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同为研究南宋初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对于徐梦莘的生平事迹与《三朝北盟会编》版本源流、史料性质及价  相似文献   

2.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  相似文献   

3.
粤版《三朝北盟会编》述略李绪柏,林子雄(广州中山大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1124-1205)撰。梦莘字商老,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知宾州.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生于靖康之乱;备尝流离之苦,颇...  相似文献   

4.
徐梦莘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作为其代表性史著,《三朝北盟会编》汇集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各方面史料,体现了徐梦莘的史学修养与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目前学界对徐梦莘文化观和《三朝北盟会编》史料价值的研究已较充分,但从档案角度系统探讨徐梦莘文献编纂意识的仍然较少。本文以此为题探讨徐梦莘的档案编纂意识,以及它对现代档案编纂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完颜亮伐宋共四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史料典籍编辑的重要朝代,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的编辑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和个体价值,他"痛感靖康之祸"修成此书,欲以"春秋笔法"惩"乱臣贼子",<北盟>亦形成了独特的"会编体",不取官书,注重史料的罗列而不加考辨从而保留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史家的观点隐性地体现在材料的取舍选择上面.徐梦莘的<北盟>丰富了编辑思想,表现...  相似文献   

7.
公元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月,宋金签订“绍兴和约”。宋人编纂的史籍诸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熊克《中兴小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等,以及主要根据宋朝《国史》修纂的《宋史》对合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是研究北宋末南宋初宋朝与金国对峙初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这部250卷的巨著引用二百多种官私载籍,年经月纬,理清纲目,按日胪载,大量具体而微的原始资料,仅赖以存,历代史家,均极为重视。从南宋成书至清朝中叶,这部名著仅有抄本流传,据《中国  相似文献   

9.
李乔 《历史档案》2006,(2):136-136
满族入主中原之初,厉行汉人薤发(即剃发)政策,即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人们鲜知,上溯500年,宋金时代的女真族也曾实行过对汉人的薙发政策。南宋人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三记:“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又燕地汉儿苦其凌虐,心生离贰,或  相似文献   

10.
古籍点校,是一项繁难枯燥的工作,点校者既需要多方面的古籍整理知识,更需要认真负责、谨慎细心的工作态度。然世人每以古籍点校为轻而易举、随手可做之事,故率尔为之,造成今日书肆多讹外百出的点校本,不仅不能给读者提供方便,反而会贻累古人,误导后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与无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第2辑中的《书林清话》,正是这样一种让我们遗憾与无奈的本子。《书林清话》10卷,清末学者叶德辉著。此书的整理本,以1957年古籍出版社本为最早。该书据1920年长沙叶氏观古堂本为底本铅印,并…  相似文献   

11.
《隋书》是研究有隋一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是目前最为通行、最便阅读的重要版本.笔者在阅读中华点校本《隋书》时,发现其在点校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兹利用张元济百衲本《隋书》,参考南京图书馆藏武林竹简斋石印本等本子,对中华本《隋书》儒林传部分加以举证,如儒林何妥为西域人、刘绰师法郭懋而非郭懋當、隋书为唐时所编当避“渊”字讳等,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罗通扫北》又名《罗通扫北演义》、《说唐罗通扫北全传》,四卷十五回,(清)无名氏撰。孙楷第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时尚未收入此书。《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把《罗通扫北》一书收入进去,并介绍了英文堂本的目次,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笔者今年八月在泰国曼谷(塔瓦苏吉)国家图书馆中看到线装本《罗通扫北》一书。封面题《绣像说唐罗通扫北全传》,内封题《绣像罗通扫北演义》,标题《说唐罗通扫北全传》,版心题《绣像罗通扫北》,1册4卷15回,开本15×  相似文献   

13.
点校举正     
整理古籍不易,作一部书的校注集释,从版本的搜集、校勘,汇聚众家之说加以爬梳整理,最后加以断案,一般少则几年,多者数十年,甚至费尽毕生精力,才完成一部书。如汪荣宝的《法言义疏》就是用毕生之力完成的。他自己说:"此书竟成,虽死无憾已。"(见黄侃《法言义疏后序》)可见著作之艰难。点校算是整理古籍的初阶,但要做好这工作也不容易。只有正确地理解,才能断句正确。尤其是点校集释集解这类书,还得检查原文,校正脱误,工作也相当艰巨。端居多暇,流览故籍,随手批阅,成《点校举正》。 (一)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义证》1992年中华书局版,钟哲点校,大概是书局中哲史编辑室的同志点校的。  相似文献   

14.
《宋书·礼志》是关于古代礼仪制度之重要文献.此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有少量文字讹误,今就其较重要之处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15.
新见《云麓漫钞》王秉恩手校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麓漫钞》是南宋赵彦卫的一部笔记体著作,“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涉闻梓旧》本标点排印入《古典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中。1996年,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刊进》中亦收有是书,是傅根清同志参考诸本重新整理的点校本。可见此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近日忽于山东大学古籍所购藏陆澹安先生遗书中,发现影印《涉闻梓旧》本此书二册,书中夹有浮签累累,书眉亦有朱笔校语,细阅之,始知是王秉恩手校本,浮签为王秉恩手写,书眉校语为其子王君复(字文焘)誊录,以之与傅根清点校本(以下简称傅…  相似文献   

16.
《入告编》是张元济九世祖、清初著名谏臣张惟赤的奏议别集。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年张惟赤刻本为现存最早之本,康熙三十一年张?在原书版的基础上修改序文并增刻《遗编》,此书方成定本。但因该书流传不广,各家对其版本源流和刊印过程不明。宣统三年,张元济以嘉庆修补本为底本将此书重辑排印,因整理时未能参校其他版本,使其仍有不少讹误。此外,清内阁大库档案对张惟赤奏疏亦予以收录,《入告编》校正档案失误之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周作明 《图书馆杂志》2005,24(10):76-78,63
《云笈七笺》是道教文化研究的重要典籍。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此书的点校本虽总体质量较高,但也难免有疏忽之处,本文对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商补。  相似文献   

18.
正清人洪亮吉有感于"大一统之书,内三馆所绘秘图,则流传匪易,鸿编则家有为难"~((1)),因此撰著《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便携观览。此书初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刊刻,但未及一半,因斧资难继而中断,后在友人于宗林协助下于嘉庆七年(1802)刊梓,今流传版本有嘉庆七年《洪北江集》本、光绪五年(1879)授经堂刊《洪北江遗集》本及光绪二十三年新化陈氏三味书室本。中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操论》在中国的接受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此书是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之一.在过去的近10年间,斯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中译本可谓国外学术著作中版本最多的两本书.遍览图书市场,此书不同译本的封面、封底或腰封上大多印着"总理推荐""作者五次修改"等广告语,甚至不加分辨将其好友大卫·休谟那段"主教到米勒书店购买此书"的戏谑之语(参见:欧内斯特·莫斯纳、伊恩·辛普森·罗斯编:《亚当·斯密通信集》,林国夫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65页)写上作为此书受欢迎的明证.  相似文献   

20.
《小尔雅》是增补《尔雅》的一部训诂专书,在《小尔雅》的注本中,胡承珙的《小尔雅义证》成就较高,最为世人推重。以《小尔雅义证》"键谓之籥"条为例来看,今人对此书的整理、引用存在不少点校问题,主要有标点问题、文字的错讹脱衍、没有指出原书引文方面的错误等。在古籍整理工作中,整理者和出版者都应该细心审校,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