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04年8月底,笔者在上海图书馆访书期 间,得读该馆所藏清江永《善馀堂文集》,1册,不 分卷,为吴县潘氏宝山楼核钞本。书中所收录的 文章分别为《太极图说》、《性理论》等文二十余 篇,为研究江永学说极为珍贵的材料。如书中 《答戴生东原书》与全书最末所附戴震《戴东原撰 寿序》等文,又是研究江、戴学术与关系的重要文 章。《寿序》一文,为乾隆十五年(1750)江氏七十 大寿时戴氏所撰,于江永学行有极高之评价,民 国间学者以为戴氏不尊江氏之说,观此文亦当不 攻而自破。该文亦为前些年出版的《戴震全集》 与《戴震全书》所未收,现钞出并以《江慎修先生 七十寿序》为题,公诸同好,并补戴集之阙焉。  相似文献   
2.
中国接收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北大中文系而论,自1910—2010年的100年里,培养的留学生可分为四个时期:非成建制的零星交流时期,以社会主义阵营与第三世界留学生为主的时期,以日本留学生为主的时期,以韩国、新加坡学生为主的时期。百年来中文系共招收了全日制各类学生共9500名,其中各国留学生为939名,占全部数量的9%;接受外国研究学者、进修生1773名,占中文系培养的各类人才的13%。为世界各国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学术与外交领域的精英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模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以及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和扩大,留学生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留学生生源国过于集中与单一,尤其招收非洲留学生数量最少;留学生使用的专业教材亟需修订与新编,留学生汉语水平相差悬殊,呈严重不平衡状态等。今后,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逐步解决留学生生源国别不均衡的问题,并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培育精英人才,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与学术文化交流等,做出北大中文系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士。47岁归里,先后以体弱多疾之躯主讲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课授弟子,著述不辍。其一生博通经史,诸学兼备。在清代音韵学界,钱氏也以其卓异的成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述论。同时,钱氏在治史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汉译问题的研究,也在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   
4.
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的《讲筵日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又字及之,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广东学政等。四十八岁归里,历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是清中叶与惠栋、戴震鼎足而立的一代儒宗。代表作有《廿二史考异》、《声类》、《疑年录》、《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及《潜研堂集》等,一生著述丰硕,生前即有刻本多种行世。钱氏殁后,其次子东塾于嘉庆十一、二年(1806—1807)间,汇集其父著述共17种250余卷,刻成《潜研堂全书》行世;光绪十年(1…  相似文献   
5.
《松崖读书记》—书,为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多年辑佚而成,其内容为辑录东吴三惠(周惕、士奇、栋)评校古籍之语录与札记。全书22卷14册,今笔者所见仅为前2册。本文将笔者所积材料与欣夫先生《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中涉及《松崖读书记》之文字相较,就《松崖读书记》辑录时间与过程、残存现状、体例与卷帙、所据底本等方面做一蠡测,以考察其原貌。  相似文献   
6.
7.
李清凌教授《秦亭与秦文化》一书认为,人类族源和来源地是两个概念,族源是世系渊源。该书通过大量考辨后指出,秦嬴的得姓之祖是伯翳,远祖是少昊,族源是远古炎黄集团的黄帝一支。秦人在农耕、水利、手工业、文学与文化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中还强调指出,在史料运用方面不能过度相信出土文献,在没有考古资料直接证明的情况下,自古以来的传说与纸上文献所载史料,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高三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又将经历一次漫长酷热的“黑色六月”,其中煎熬,真可谓“谁解其中味”,怎么形容也不过分!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同时又自80年代后期起连续多年参加高考历史、语文等科目的评卷工作,对考生因缺少答卷经验而丢分的现象,很是有一些遗憾与感慨.现将我多年来评卷中遇到的卷面问题及回避之法总结为“七忌七宜”,期望能给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虽然所举的例子大多是语文、历史试卷中的问题,但在各科考试中也具有普遍性,如果考生能按以下所论答卷,“高考帮你加10分”,就绝非虚语.  相似文献   
9.
四忌越多越好,宜适中稳妥
  在考前,老师一般都会嘱咐考生说:“要尽量多写。”因此,有的考生将整个卷面写得密密麻麻,甚至将抬头及页尾也写满,有的正面写不下,还写在了背面,用各种箭头标明自己的答案在哪里,更有甚者违反规定另加纸答题(这种情况算违纪不能得分),弄得阅卷老师根本找不到哪里是头哪里是尾,或者弄不清哪些是哪道题的答案。现在电脑阅卷,每道题被切割成单独的一份文档,如果答错位置根本找不到答案。这些做法实为大误,不仅不能得高分,反而画蛇添足。原因有二:1.高考答案都被总结为一条条精简的得分点,无论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一样。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不是一字一句地抠着读,那样可能一天只能阅十来份卷子。阅卷老师基本上都是快速地找到你的答案的得分点在哪里和正确与否,而不是依据你写的量的多少来给分。答案写得太多,只会将你的得分点句子埋没在众多无用的废话里,找都找不出来。2.高考试卷是经过科学设计的,一题与一题之间的空白距离足够你写完所答的内容。一般而言,能将空白距离的百分之七八十用适当大小的字写满,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多写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徒增阅卷老师的烦躁厌恶而已。至于作文,如果写太多了,不仅不能多得分,还要被扣分。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 ,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结 ,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向近代发展与变化的转折时期 ,对这一时期学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无疑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对近代学术进行导源溯流的研究等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半个 2 0世纪 ,对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却明显较为薄弱 ,这种状况至 70年代末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有所扭转 ,而王俊义教授与黄爱平教授 ,则为在此方面较早辛勤耕耘并领风气之先的学者 ,他们在清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如《〈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 ,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