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可 《学习之友》2012,(12):43-44
“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而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是一个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一起,去学习,去娱乐.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相似文献   

2.
女儿的偶像     
女儿在幼儿园上小班,她最高的理想是上中班和大班,常常说的句话是:“我饭吃得多了,长高了,就可以上中班大班了。”那天,我买来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粗略地向她介绍了封面人物后,女儿的理想一下子发生了大飞跃:“我也要做哈佛女孩。” 以往,我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女儿总要抢过我手中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偶像     
女儿在幼儿园上小班,她最高的理想是上中班和大班,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饭吃得多了,长高了,就可以上中班大班了。”那天,我买采本《瞎佛女孩刘亦婷》,粗略地向她介绍了封面人物后,女儿的理想一下子发生了大飞跃:“我也要做哈佛女孩。”  相似文献   

4.
李家芸 《师道》2002,(10):20-21
一则故事:小外孙女在悉尼写“书”2001年,我到悉尼探亲,观察外孙女的学习,不时的有意无意询问一些她们学习的情况,引起我的思索,得到一些启发。一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外孙女放学回家,一脸正经地对我说:“姥姥,今天您给我一点时间,我要采访您。”“采访我?”这难道是她们的作业?三周以后,外孙女给我看了她的作业———《我的家》。哟,这哪是一篇作文,俨然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图书。在“前言”里她简述了她们一家什么时候到悉尼居住的,她何时到悉尼小学就读,她的家庭成员等。书的第一章写我———《我的姥姥》。写我出生的艰…  相似文献   

5.
读写新闻     
前几年,一本名叫《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教育界引起轰动,刘亦婷几乎成为一个教育神话。中国电影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作者萧愚指出刘亦婷根本就不是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学生。她能进入哈佛关键是因为抓住了美国大学在中国招生的一些漏洞。其中起了决定作用的是一位名叫拉瑞的美国人,他是刘亦婷的推荐人。读写新闻  相似文献   

6.
段傲舒 《课外阅读》2011,(14):32-33
17岁的玛拉来自新泽西一个小镇,她有一个藏了好几年的秘密,朋友们都不知道。她私下承认:"我想读哈佛。同学们问我要申请哪个大学,我说还没想好。我的梦想似乎太荒唐了,自己都不敢说出口。"她这三年的大半时间都在为申请这所一流大学做准备。"我SAT考得很好,现在在读6门高级班课程。我还把家族史调查了一番,缠着父母打听他们的同事中是否有哈佛毕业生。我甚至告诉哈佛我喜欢工程  相似文献   

7.
王可  胡馨月 《大学生》2012,(6):34-36
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毕业生。"最普遍的回应是:"你能去哈佛读书,一定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从社会大众和媒体钦定的最好的大学毕业,被界定为"最优秀和最聪明"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学术奇才吗?这意味着我可以轻而易举获得一份报酬丰厚,地位高贵的工作吗?这意味着我被列为社会精英,智力高人一等吗?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许多人都会这样说,他们的确也这样对待我。但是,我一直坚信,哈佛本科带给我的核心价值,既不是学术能力,也不是吸金大法,当然更不是社会地位。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并不是她世界一流的设施,四处获奖的教授,高水平的学术讨论,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一起,去学习,去娱乐,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汪琼博士是国内目前少数从事教育技术政策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在哈佛做了一年访问学者刚回国不久。“教育技术政策研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领域,记者也如是。通过这次采访,汪琼博士带我走近了这一对教育现代化和远程教育发展都至关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教学即倾听——达克沃斯教学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至2003年6月,我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做富布莱特项目(Fulbfight Program)。在赴美国之前,我的朋友派纳(William F.Pinar)在一次通信中对我说:“哈佛大学的课程研究,达克沃斯(Eleanor Duckworth)和她的学生而已。”  相似文献   

10.
缪娟 《小读者》2011,(11):31-31
1997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去美国访问.在哈佛大学作演讲。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站在电视机旁一动不动地看着新闻.然后跑去跟一旁的外婆说:“外婆,外婆.我也要上哈佛大学。”就这样。她第一次有了“哈佛梦”。她就是为了上哈佛大学而创建“模拟联合国”的陈雅琢。  相似文献   

11.
《海外求学》2003,(18):64-65
来自马里兰州的梁洁莹娇小恬静,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一交谈才知她除了获得“总统学者奖”之外,还是多项其他全国性学业和社会服务奖的得主,即将进入哈佛大学就读。陪同她到华盛顿领奖的姐姐梁洁莲少言寡语,不事张扬,记者“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梁洁莲今夏从哈佛毕业,4年内获得了电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秋天将进入微软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常识的警告     
这个事实人们一定记忆犹新:四川女孩刘亦婷“一不小心”考上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于是有人刻意写了一本记载她成长轨迹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2000年9月登入非文学排行榜,发行量持续牛气冲天。许多望子成龙抑或望女成凤者,将此书看成是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其实被哈佛的喜悦冲昏头脑的人忘记了一个基本常识:哈佛大学录取名额这一分子不变,书的发行量即梦想藉此书登堂入室哈佛的人数这一分母越大,可能性的结果之数必然越小。  相似文献   

1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传达了这样的“奶酪信念”:如果你不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你就会被淘汰;率先变化比对变化做出反应和调整要强得多。2001年9月,我惊喜地发现我们教育领域的新奶酪———课程改革实验。我知道:只有锐意进取的人,才能尝到新课程实验的快乐。新奶酪不可能触手可得,你越早放弃旧的奶酪,率先变化,你就会越早发现新的奶酪。如今,新课程进入我区实验已有一年半的日子。我要感谢新课程实验,是她让我带领学校教师不断追寻新奶酪,并且尝到了不断找到新奶酪的喜悦。第一,新课程实验让我明白:要…  相似文献   

14.
读过很多励志书,最喜欢的要数《哈佛家训》。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令我折服;一次次富有哲理的透彻分析,令我重燃斗志;一句甸温暖友善的话语,使我纠结的内心归于平静……《哈佛家训》像老师,给我谆谆教导,《哈佛家训》像朋友,和我倾心交谈;《哈佛家训》是甘泉,滋润心扉,《哈佛家训》是良药,苦口婆心。它重新燃起了我对幸福、对人生、对事业的更多思考,它让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哈佛家训》。为什么喜欢它?因为它是一部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世的书,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  相似文献   

16.
从成都中学直接跨入世界一流名牌美国哈佛大学,刘亦婷睁大双眼认真地感受哈佛带给她的一切。哈佛的见面礼:野外生存训练1999年的8月1日,刘亦婷离开父母登上去美国的飞机。虽然在此之前她去过美国,但是那只是短暂的访问,这次是一名大学生了,感觉和上一次截然不同。当她踏进了几个月来无数次在想像中来到过的哈佛校园的时候,她才恍然意识到,哈佛,我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17.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女儿刚上大学,开学不久,发来一个电子邮件,说:“我们的大众传播老师从本质上说是反大众传播的。”她列举了老师的几个观点,一是说1919年以后的书要少读,1949年以后的书要慎读,1979年以后的书基本不要读。二是说鲁迅的《狂人日记》“破坏中国古典文化”;三是说胡适这种人是“国家的败类”。对于这样的说法,要在几年或十几年前,我会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义愤填膺,如今却  相似文献   

20.
“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挫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183;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183;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183;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183;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