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祥军 《广西教育》2022,(10):30-33
本文通过对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缺陷进行分析,从智力障碍的判定标准及分类、随班就读中度智障儿童适应缺陷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归因分析、对中度智障儿童进行社会适应性游戏训练的策略和方法、游戏训练的效果检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得出运用游戏训练可有效提高中度智障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智力障碍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文章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结合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随班就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其对随班就读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分析了对智障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而对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奠基幸福人生提供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李晓庆 《文教资料》2008,(36):150-152
随班就读教学中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是提高智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关键,但目前这种交往的实施策略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交往,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针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提出了四个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智障生的同伴交往常存在一些问题:普通学生在接纳随班就读同伴上存在障碍、随班就读智障生缺少与同学进行交往的技能、普通学校忽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等,可采取多方面促进普通学生接纳随班就读同伴、培养智障学生基本的交往技能、学校提供同伴交往支持等教育策略改善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是实施特殊儿童教育的形式之一,随班就读有利于普及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和实现教育融合.但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提高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有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的作用、注重考核评估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学校"随班就读"智障儿童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是"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放任自流状况越来越显著;二是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仍然被忽视。对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策略方面的探索,一是准确定位智障儿童,科学明确教育目标;二是按照"一人一案"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7.
对随班就读的轻度智障学生来说,认知康复训练能够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通过近期康复评估,发现长宁区初中轻度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康复需求,即学生在正常上课之外,还需要拓展认知康复的训练课。  相似文献   

8.
小升初转衔教育不仅对普通学生十分重要,对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在智障随班就读学生小升初转衔教育中存在着学校教育管理不完善、普校教师及学生对智障学生接纳态度低、教师特教理论知识匮乏、对智障学生指导随意性大、智障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不能掌握学习方法等问题.对此,应做好教育管理、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四方面的衔接,从而让智障随班就读学生顺利转衔,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就是在普通学校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的(1~3名)智障儿童随班学习的一种培智教育的办学形式。这是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培智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随班就读不仅仅是将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不是简单地把智障儿童与同龄的正常儿童放在一起学习和活动,而是要教师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  相似文献   

10.
程玮伦 《成才之路》2022,(10):97-99
随班就读是一种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形式,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往往会影响特殊儿童的个人发展,以及随班就读的实施效果.文章从随班就读的意义、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价值入手,对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家长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及原因进行分析,指明实施学前...  相似文献   

11.
姚秋祉 《考试周刊》2014,(71):172-173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度智障儿童走进"随班就读"课堂,这给教育资源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如此挑战,教师可以从随班就读生的语言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模仿一句话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普通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了解往往不够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容易形成两种偏向:一是忽略智障学生的特点,照搬对普通小学生的关爱模式;二是对智障儿童过于迁就、放纵.因此,应注意在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与普通学生有所区别,以关爱为前提,努力探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教学目标定位——情感化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教育更需要情感投入,更需要付出爱.由于身心障碍,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常常会孤僻胆怯、情绪紧张、缺乏自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及生活质量,更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就要首先让随班就读学生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在班集体环境中感到轻松快乐,拥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  相似文献   

13.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需要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引导智障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自我保护。让随班儿童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班级建设中引导“坏孩子”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14.
周淑明 《学苑教育》2023,(22):62-63+66
随班就读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因素的深入了解,努力实现普通儿童与随班就读儿童之间和谐相处、公平教育。文章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分析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对随班就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重点剖析语文书写的训练策略,从而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用社会学方法分析随班就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试图用社会学方法分析随班就读的一些基本问题:1.随班就读是一种社会活动;2.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在正常群体中实现社会化的手段;3.随班就读使特殊儿童在正常群体中实现目标色角;4.随班就读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群体;5.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社会失调后的调整;6.随班就读是班级组织与特殊儿童个体的社会互动过程;7.随班就读对特殊儿童的激励与控制;8.利用社会变迁促进随班就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往能力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智障儿童今后立足社会的必要工具。文章结合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从语言交往训练的形式、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训练中度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班就读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解决了残疾儿童"有学上"的问题,改变了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使更多人了解残疾儿童、理解特殊教育,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诸多学者专家的调查都表明,随班就读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本调查以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参与普通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比值作为有效学习指数,反映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现状,并对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提出建议。一、调查对象的选择从上海市长宁区三、四、五、预  相似文献   

18.
体育游戏教学在我国智障儿童的教育中十分重要,通过教学使智障儿童能够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因材施教。通过对智障儿童进行动作训练来培养他们的协调性。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克服教学器材不先进、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龄期自闭症儿童多在培智学校随智障班就读,但目前智障班日常集体教学活动满足不了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因此一些培智学校尝试开设了自闭症儿童个别康复训练课,专业的康复训练师也相继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活动。然而,随着康复训练活动的不断深入,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课渐渐显现出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训练目标过于零散、单一,缺乏多元整合性;训练内容相对独立,与学科教学内容脱离,彼此间缺乏统一性;训练方法多为被动训练,学生缺乏主动训练的积极性;训练结果多指向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的达成情况,功能性训练缺失等。  相似文献   

20.
一、调研目的社会适应,主要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参照美国智障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简称AAMR)有关适应行为的定义,以及我国著名特教专家韦小满关于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范畴,结合随班就读教育实际,本调研中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生活适应、沟通与交往、艺术与休闲、健康与安全等方面内容。社会适应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