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在题为《怪谁》的小说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养猫人养了一只小猫,为了从小培养猫的捕鼠能力,他天天用一只鼠笼捉来老鼠训练小猫捉鼠。老鼠从笼里跑出来,这位养猫者就用棍子赶猫  相似文献   

2.
《猫》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出现在"生命之趣"主题单元的《猫》无疑是在呼唤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从动物的故事中收获新的认知。作者选取并创作了"我"的三次养猫的经历。在这三次经历中,可以得出一家人爱猫的标准:外形好看,来路正当,性格活泼,拥有一些特殊能力。主人公"我"的情感变化发生了转折——第三只猫是难看的,是捡来的...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的《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三次养猫的经历。每只猫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也因此造就了家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它们的经历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点赏读 作为一篇写实短篇小说,作者秉承"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从对待猫这一独特的视角观照社会,审视人性的多面性,具有创新性.阅读这一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整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描绘了家中所养的三只猫的经历,三只猫构成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悲剧史.  相似文献   

5.
陈平 《语文知识》2002,(10):46-46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情节、层次、含义等均与数字“三”有关系,我们如果能注意加以搜集、整理和分析,定会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与情节的渐进性 郑振铎的《猫》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第二次比第一次详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一些,感情色彩越来越浓,而且波澜起伏。第一回快乐转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  相似文献   

6.
<正>我养过一只猫,从它身上看到许多"学问"——幸好我只养过一只,否则会更惭愧了。一只猫就有那么多的优点,好学的人如果养十只猫,就会变成圣人。每只猫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就像人,没有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是一模一样的,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很多人并不养猫,看到可爱的猫,一时兴起,就只拽着猫尾巴玩,或追着它跑上跑下,  相似文献   

7.
我没有养过猫,对猫的感知甚少。小时候在村里,有许多养猫的人家,那时候老鼠很多、很猖狂,粮食却极珍贵,养猫是为了捉鼠。养猫的人家不给猫喂食,让猫家家户户乱窜逮老鼠,所以常有猫光顾家里,大人孩子也习以为常。当然也有捉老鼠捉走小鸡、小鸟的,骂两句也就罢了,保护粮食比什么都重要。村里也有养狗的,是为了看门护院,但比养猫的少多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养猫以至养狗,是为了保护财产不受侵害,是为人服务的一种“工具”,至于猫本身以及与人的关系,很少去想。后来住在城市,也看到极少数养猫的人家,但却是把猫当作宠物来养的。那猫很好看,样子…  相似文献   

8.
崔益林  韩蓄 《读写月报》2022,(26):22-26
<正>一、提问导入师:上课!师:同学们,家里养猫的孩子举个手。师:你们家为什么养猫?生:喜欢,好玩。师:猫生活得很好吗?生:是的。(点评:这个导入,看似平淡,实则有意,因为文中的三只猫跟孩子们家里养的猫的境遇不一样。)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猫就不一样了,文中也有跟大家一样喜欢猫的人,但是猫的结局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猫》(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笔底凝深情,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维妙维肖的刻画,生动传神的文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抓总起句,理清课文结构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采用总分结构布局谋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后,可从课文结构入手,抓总起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路,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既是第一大段的总起句,又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全文紧紧围绕猫的古怪性格谈猫写猫,进行布局谋篇。教学这篇课文,除了懂得猫的  相似文献   

10.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猫》叙述的是作者郑振铎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  相似文献   

13.
鸿鹄的小巢     
本月想说的话是:鸿鹄对这个世界实在是太难以忍受了!! 又一次、又一次、编辑部的楼前又一次出现了弃猫!!! 这次是2只,毛色全白,一只双眼是金黄色的、一只是天蓝色的,应该是波斯猫的变种,和以前编辑部里养的“大白”长得非常像,鸿鹄曾经一度以为是大白从现在的主人家偷跑出来了,可是一抱在怀里就能分辨出来,因为脾气比大白好太多了(大白的话一定会以抓,咬,挠三项  相似文献   

14.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入了郑振铎的散文《猫》。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猫》文主旨的多重性,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根据组织者的要求,同一年级的参赛教师必须执教同一篇课文,而且必须上第一课时。四年级有三位教师执教《猫》这一课。他们在课时任务划分上是一致的,都是初读课文,理出顺序后学习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写大猫的部分。但是,在这核心部分的教学上,三位教师的教法却大相径庭。A教师:先理出课文写了哪两个时期的猫,然后明示这节课学习写大猫的段落。在学习前三段时,教师指着课件上的学习提纲问学生:“这只大猫性格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学后开始交流。“我从‘它屏息凝…  相似文献   

16.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次习作的内容。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起步作文。备课组老师决定还是选取学生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同一题材进行指导,意在通过这次指导,以便学生课后的习作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7.
郑振铎在他的《猫》一文中,深刻剖析了自己养猫的过程。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从历史学科的思维出发,回顾了三只猫的来龙去脉,直面猫的亡失,反观自己,由猫及己省人道、刺良心,表达了他对生命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统编本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了三次写话,分别是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写留言条、看图写话。第七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在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看单幅图写话”的内容,写话素材选择了学生喜爱的猫和老鼠作为话题。教材插图上画着一只吃惊的老鼠和一只出现在电脑屏幕里的猫。  相似文献   

19.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一卷《家庭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说:“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的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这说明《猫》是一篇小说,在初一可作为一般记叙文来教。作品虽然写的是家庭生活中养猫的琐事,作者却能精心构思,小中见大,把养猫和人们的情操、品质联系起来,写得波澜起伏,形象逼真,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以为“导读”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也就是让他们在遗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的训练中跌打滚爬,从而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本领,因此设计了这篇一题十四问的练习,供大家参考。一、课文可以分为____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一句,主要写____。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二、课文中总共写了____个人,写得详细的有____,比较简略的有____,一笔带过的有____。三、李毛驴又分到了自己的毛驴,群众议论说:“这真是物还原主”。群众的话深刻的意义是____。四、分马时,赵大嫂子“站在人身后”,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