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李丽 《新闻爱好者》2010,(9):159-160
上世纪70年代末,戏曲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诞生了。它的出现是以1979年上海电视台摄制的《孟丽君》和浙江电视台的《桃子风波》为标志的。三十年一路走来,戏曲电视剧这个年轻的新兴的艺术,经过了幼稚的初探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致上应该说戏曲电视剧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与电视剧联姻的产物,是以“戏曲音乐(主要是唱腔)来塑造人物形象,以镜头为中心并通过蒙太奇组接来实现创作意图的电视剧。”因此,舞台剧的实况转播、录播、戏曲表演录像、早期的戏曲舞台纪录片,都不能称之为戏曲电视剧。1979年,随着实景拍摄的越剧《桃子风波》和《孟丽君》的相继问世,戏曲电视剧才宣告诞生。  相似文献   

3.
祝政 《视听纵横》2002,(6):16-17
为了探索电视产业化之路,绍兴电视台把眼光投向了电视剧生产。到目前为止,绍兴电视台(包括原绍兴有线广播电视台、绍兴电视艺术中心,下同)单独投资,或与他人共同投资拍摄了24部204集电视剧,据统计,绍兴电视台共投人拍摄电视剧的资金1406.5万元(不包括合拍单位的投人),截止目前已回收1007.5万多元。在这24部电视剧中,盈利的有8部,收支相当的10部,亏损的有2部,尚可发行或正在发行的有4部。预计通过发行,还可收回投资320万元左右,盈亏相抵,实际亏损数约79万元。在这些电视剧中,盈利最好的是《绍兴师爷》,投入300万元,收回415万元,回收状况较差的是原绍兴有线电视台拍摄的《宋慈断狱》,投人280万元,收回仅浙江版权48万元,目前该片还在努力发行之中,可望再回收1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戏曲电视剧自80年代初到今天,一年比一年红火。前不久,在辽宁结束的全国第六届戏曲电视剧评奖活动,又涌现出一批优秀之作。我有幸应邀参加了历届评委,纵观十年来戏曲电视剧生长发展的趋势,令人欢欣鼓舞。戏曲电视剧的兴起,始于华东,继而延伸到西南和中原,本届已向关外拓展。前后六届评奖以来,参赛剧目高达214部(569集),制作单位发展到70家,剧种遍及45个。顺应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丰富屏幕的迫切需要,戏曲电视剧正方兴未艾,并以它独具的神韵,在电视文艺的百花园中,放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5.
高剑芳 《新闻爱好者》2011,(14):139-140
周喜俊,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女性作家,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一路走来,成就斐然。至今,她已出版《辣椒嫂》、《周喜俊剧作选》、《周喜俊说唱戏曲集》等专著7部,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曲艺》等发表文学、戏剧、曲艺、电视剧等各类文艺作品600余万字,多部作品获省级和全国奖项。因创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优秀青年文艺家等。2004年,由她编剧的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在荧屏亮相,好评如潮,成为当年重播率相当高的电视剧。随后,她创作了电视剧本《当家的男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和戏曲《七品村官》,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6.
王莉 《新闻知识》2007,(9):64-64
笔者一直对戏曲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陕西的秦腔。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西安电视台工作后,每年都参与了数十场戏曲类电视晚会和节目的编导和现场录制工作。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我参与组织,编播制作的《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获当  相似文献   

7.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8.
安徽电视台的电视戏曲栏目《相约花戏楼》已整整走过了五年历程,成为全国电视戏曲知名栏目之一,连续荣获五届“中国电视星光奖”,多次获得“金鹰奖优秀栏目奖”和电视戏曲“兰花奖”。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安徽省名牌电视栏目”,荣获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电视百佳栏目。  相似文献   

9.
作为电视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戏曲电视剧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尽管创作界和理论界对如何把戏曲这种已相当成熟的传统艺术和电视剧这个相当年轻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颇为踌躇,而且尚无定论,但不管怎样,截至目前,戏曲电视剧创作界确实有了表现不同地域特色的成熟作品,甚至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已有了浙派、皖派、海派之分。  相似文献   

10.
戏曲电视剧虽已走过十几个春秋(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今天),并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顽强地屹立于电视文艺之林,但毕竟还年轻,还需要提高和完善自己。目前,许多有志之士在艺术实践中的大胆探索,为戏曲电视剧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11.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电视戏曲”兰花奖”的初评和复评.观赏了近120个电视戏曲节目.其中包括晚会.专题.栏目,戏曲电视剧和艺术片以及戏曲电视(戏曲TV)等。这些节目涵盖的剧种多达35个,有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越剧.川剧.秦腔.黄梅戏等知名度较大或者当前观众比较多的剧种.也有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的剧种,像山西的四大  相似文献   

13.
彭翼仲是晚清时期的著名报人,他认定开民智是爱国自强的急务,而戏曲又是面向下层群众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极力提倡戏曲改良。彭翼仲发动的戏曲改良运动突出收获在两部戏曲上,一部是《女子爱国》,另一部是《惠兴女士殉学》。这两部戏都是宣传女子震世骇俗的义举,在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4.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绍兴是是闻名中外的戏曲之乡,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剧种宏富,曲种繁多,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其中的绍兴平湖调便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曲种。广播戏曲专题《古越雅曲不了情,白雪遗音传新韵》,通过赏析新编绍兴平湖调《白雪遗音》,介绍了绍兴平湖调的起源、变迁、演唱方式和艺术特色,用声音再现了绍兴平湖调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视听》2011,(9):1
第28届"飞天奖"日前揭晓,山东共有5部电视剧榜上有名。由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摄制的电视剧《沂蒙》、青岛名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的《我们的八十年代》获得"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王培 《传媒观察》2006,(6):47-48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荣获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今年五月又送评中国“金鹰奖”。南京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石莉 《新闻传播》2013,(12):141-142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对热播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与传统元杂剧《赵氏孤儿》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对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剧情、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上的改编,并从这些改编中总结了一些传统戏曲电视化的成功经验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播戏曲故事是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之一,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央台开播了一批传统戏,不少年轻人听不懂。为了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广播工作者选择了一种他们较为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形式。当初的戏曲故事强调的是故事本身的撰写。戏曲固有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广播戏曲故事是被当成一种戏曲普及的辅助手段,而被拉进戏曲广播行列的。直到1994年,广播界才就这一戏曲新品种达成相对共识。  相似文献   

20.
当今以电视文化和电视传播为主导的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为剧院艺术受到了快餐文化的严重冲击,那么戏曲文化该如何应对快餐文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手段发扬本体?本文认为,积极融入文化传播大潮,建构具有电视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态,实现有机的整合与创新,这是文化传播中戏曲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