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黄文军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45-46,59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寒族文学观"是指导钟嵘文学批评的根本性文学观念。《诗品》的"寒族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对诗人的斟选、品评与审美情趣上。在《诗品》中,钟嵘斟选了大量的寒族诗人,使之成为一个文学群体,并对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骨气""雅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寒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5.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理论专著,也是一部系统和严谨的诗学专著。其序言涉及创作和赏析的理论,提出诗歌应该"吟咏性情",对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予以纠正,肯定了感情的审美价值。文章简要论述了《诗品》的理论价值,认为其体现出以品第论优劣的批评意识,客观公正地品评诗人诗作的层次,并就所评诗人在流派归属上也颇有建树,就创作方面具有共性的诗人诗作予以系统评论,并在同一个流派内部评出一个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歌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品序》是钟嵘《诗品》中的一篇重要诗论。以《诗品序》为中心剖析钟嵘的诗学观,即:追求自然美的"自然英旨说";情与物之"滋味说";定品第显优劣及诗者发泄哀怨凄苍的"风力说"。  相似文献   

7.
钟嵘《诗品》序文谈到“诗之至”的标准,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魏晋以来的文论,普遍重视文学“滋味”的论述,钟嵘诗评故有此说。钟嵘诗评的这一标准,实际上指出了怎样品评“诗味”的问题。一部《诗品》,评述某诗人五言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由于钟嵘在《诗品》中精心选设了古代“三”、“十二”、“三十九”、“七十二”等一组神秘数字序列 ,并以其作为构成自己诗学思想体系内在基本的结构素 ,划分诗人品第 ,确定“三品”诗人群体数量 ,从而构筑了《诗品》的品评结构模式 ,透示出“照烛三才 ,辉丽万有”的诗学本体论追求和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意向。《诗品》也成为中国古典诗学史上极富整体性和序列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钟嵘在《诗品》的卷中、卷下两次品评应璩,这是不符合《诗品》的品评标准的。从钟嵘确定品第的标准以及应璩的诗歌特色及其当时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得出应璩确实应该被列在卷中的结论,同时疏证了《诗品》卷下"晋文学应璩"条,证明其应是"晋文学应贞"之误。  相似文献   

10.
南朝礼学的等级观念是钟嵘《诗品》“品第”批评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钟嵘师从礼学大师王俭的学历背景及其兼通礼学与诗学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在对汉魏六朝的诗人们进行品第高下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礼学的等差理念与序次思维,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在《诗品》这部“思深而意远”的诗学批评著作中,礼学与诗学理论在审美价值理念、思想方法等层面彰显出高度的一致性,反映了南朝文学批评论有着深厚的礼学渊源与礼义内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3.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的《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其中宋征士陶潜被列入中品诗人之列。本文将就《诗品》中"宋征士陶潜"进行详尽的解析,以揭示陶潜在诗坛的功绩地位以及诗歌的艺术成就,并结合陶潜的诗歌创作、南朝时期的诗坛文风以及各家对陶潜的评论,对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潜的定位是否有失偏颇的问题略抒管见,以祈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中关于曹操、刘琨、陶渊明等人的品评,后人多有不同看法,认为是“品第失当、裁士不公”。在此拟从钟嵘的诗学理想——“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质”——入手,分析其评诗的标准,从而将“品第”之争归为不同诗学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骨气与词彩的矛盾是汉末建安至初唐时期诗坛发展的一对主要矛盾,而锺嵘自始至终都力求以曹植诗骨气与词彩兼备的美学标准品评诗人,然而诗坛的实际却往往无法兼美,锺嵘对某些诗人的具体品评与其诗歌史地位的认定也由此而产生分歧,遂导致了左思"虽浅于陆机,而深于潘岳",但左思在《诗品》中的诗歌史地位却不如潘岳的结果。"深"、"浅"之评不代表品第之优劣,"深"之内涵为词彩繁密,略有芜漫之嫌;"浅"之内涵为词彩简省而行文洁净,有气骨柔弱之弊。  相似文献   

16.
流别 ,史论的结合《诗品》论诗、品第诗家及其诗作 ,“三品升降”。《诗品序》云 :“一品之中 ,略以世代为先后 ,不以优劣为诠次。”将史的意识引人诗评 ,有效地拓展了诗评的思维空间 ,为构建《诗品》全书的理论体系找到了合理的布局 ,具有不容辩驳的断代史的性质。我们的民族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 ,史传论著 ,灿若繁星 ,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长期积淀 ,为后来各类专史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作为诗体专论 ,同时又具有史的雏型 ,与钟嵘同时 ,南梁初叶 ,始见端倪。例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是这一类著作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刘咸炘《诗系》一文是他诗学思想的主要体现。《诗系》是根据钟嵘《诗品》溯源法,对汉至唐期间近一百位诗人进行评论,并将遴选出的诗人分别溯源于《颂》《小雅》《国风》和《楚辞》系。《诗系》溯流别的创作方法直承钟嵘《诗品》;对遴选出诗人的评价体系则来自王闿运的《八代诗选》和宋育仁的《三唐诗品》;强调《风》系的美刺作用,则是源于章学诚倡导诗歌抒发情感应该合乎封建道德教化规范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8.
钟嵘的《诗品》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性”,“情性”是其评判诗人诗作的标准之一。自然外物对情感的触发、社会生活对心灵的感荡、穷情写物、以情评诗、真情真美论诗都是其情性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鲍照是南朝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其作品以文、赋以及乐府诗见长。他的文、赋词采华丽,构思巧妙;他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别具一格,尤其是乐府诗对后人影响甚远。钟嵘的《诗品》作为中国文学理论作品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对鲍照的评价势必会给后人评鲍照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诗品》中关于鲍照诗歌的评论以及相关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