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综合性艺术的中国古代戏曲,其创作必然受到传统审美功能的影响,受到戏曲家的阅历、思想、情感、审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受到戏曲这一表演艺术的限制,受到民族文化和时代等多种因素的约束.因而,戏曲创作的心理及艺术表现就有着与其它文学体裁不相同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常熟戏曲家周昂在戏曲评论中,对戏曲理论的总结归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本色"视为戏曲语言的最高追求,从戏曲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两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语言的"本色"观,是对明清以来戏曲语言"本色"观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试析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戏曲资源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综合艺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戏曲节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节奏的养成以及戏曲虚实相生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务实与务虚"等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戏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力图进一步丰富完善当下传统戏曲文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明代前期八个皇帝尊孔崇儒、大力提倡理学,可谓一以贯之,因而确立了理学的独尊地位。尽管某些理学家参与戏曲创作,剧中歌功颂德,宣扬封建伦理,但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开始重视经世致用,对戏曲中歌颂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不无促进作用。明代前期理学家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些许否定与其时戏曲中所流露的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也有一致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不以炎凉待人与明前期戏曲对世态炎凉的揭露不无相合。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影响亦非仅只负面或仅只正面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戏曲理论家。他的创作思想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具有商业意识。本文试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清易代的社会背景,来论述其商业化的创作追求,并分析了商业意识在其小说作品中的表现及对当今文化市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8.
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一生以戏曲为职业,结合实践,潜心研究戏曲理论,“观听咸宜”是他戏曲理论的核心。他关注观众的欣赏水平,在剧本创作上,重视构造戏曲趣味效果的技巧,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进行了积极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俗与鲁迅创作理论的关系问题,是鲁迅创作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立足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运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即一、个人生活所提供的可能性条件;二、时代学术风尚所给予的有力促进;三、主体实践过程中积极的理性认同,探讨了民俗与鲁迅创作理论联姻的原因,为系统展开民俗与鲁迅创作理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受叔本华悲观主叉哲学的影响,极力反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模式,积极主张文学的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精神实质是:作品必须表现人生的痛苦并示以解脱之精神,或者表现文人翁面对苦难时的抗争精神,即"主人翁之意志"。既主张人的解脱精神,又肯定人的主体精神,这种辩证统一充分体现了王国维诗人兼哲学家的双重气质。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栋关于"尊身"的思想很少,而关于"安身"的思想则很多。他认为要安身就要懂得保身。王栋的保身安身说主要来自于王艮的明哲保身论。他从保家、保国、保天下的高度阐述了保身的重要性,以及"修身"、"正身"、"反身"与"安身"的关系。他把"格物"看着是"止至善"的功夫,"安身"是格物说的主要内容。此外,他进一步指出,安身不应在效验上用功,而应在反身上用功。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感情深邃”说的美学意蕴,包括感情的真实独特、纯挚深厚、忧生忧世的情怀、悲剧色彩以及人类的普遍情感和理性深度.他以融合中西学术的宏通眼光,从学理上深化和发展了“缘情”诗学的传统理论.“感情深邃”说的提出,体现了作者对作家、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和审美取向,和其悲剧性格、所受哲学思想影响及其早期诗词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都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王国维“感情深邃”的历史意义,对于警惕“魅惑”的影响,以深邃的感情参与当代高情感的建设,创造“情深而文明”的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南齐初年,王俭及其领导的文人集团在文化活动中十分活跃。本文考索了该集团的有关情况,论述了它在南朝文化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神学充斥、迷信泛滥、社会风气奢靡、政治黑暗的时代。王符置生死安危于不顾,时时提倡统治者关心、爱护人民,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交利相亲、重利轻义以及荣辱世俗观念的批判,极力倡导人们以义至上,重义轻利,不为利益所屈服,并希望人们能以公平、公正的态度看待问题,以推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这就是王符的人格精神,也是他的正义精神的光辉写照。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散文殊态异姿,特色鲜明。人物素描旨在深入开掘人性中的美学矿藏,且善于采用多维视角展示主人公复杂的性格底蕴。国内外记游描摹自然风光,评说纷繁世像,不乏深邃的历史意识。整体观之,各类佳篇均能体现坚实的哲学根柢,高雅的精神向度及脱俗的语言风貌,具备较高的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历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为指导形成的关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大历史观。习近平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立场,是科学的历史观。习近平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站在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上,才能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思想魅力、实践意义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全球史观编著的世界历史著作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世界历史体系,二是没有解决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弥补了全球史观的不足,体现了唯物史观和全球史观的有机结合,应该成为我们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指异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史观是当今史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这种新的史学编纂理论与方法是对传统世界史中"欧洲中心论"的颠覆.全球史观不仅给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借鉴和吸收全球史理论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历史的分期、课程内容的选取标准以及课程的编排方式等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