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茜 《文教资料》2009,(10):57-59
"忠"是日本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而中国儒学中最重要的道德是"仁",日本儒学没有全盘接受"仁"的思想,而"忠"的思想却和日本本土的正直、诚的思想相结合,逐渐扎根日本文化.到了近世,伊藤仁斋、吉田松阴等儒学家又各自提出对忠的理解,丰富了"忠"的思想体系,并和当时的实际联系起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8):11-12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书籍的广泛阅读,考究了明治维新后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日资企业的员工(中国人及少许日本人)为对象进行了关于日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的问卷调查,并且分析了日本的近现代管理哲学。由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承实践受到启发,认识了儒学与西方哲学互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异国生活,注意体察该国国民的文化观念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1994年我得到了一个去日本一所大学研修的机会,自觉十分幸运。赴日之前,我除了自己从书本上了解日本的文化之外,还十分注意了解朋友们心目中的日本。我的这些朋友们,也都是从书本中知道日本的,但都自以为对日本并不陌生。在朋友中间,我听到了对日本的两种议论。一是认为日本乃中国近邻。地域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处东亚。文化上,中国的汉字,儒学对日本影响深远。因此,中日两国在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方面多相似之处。也有的朋友对此种看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即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不屑与亚洲国家为伍,力求使自己“脱亚入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幕末后的明治维新正是挣脱了传统儒学思想的束缚,才得以迅速且全方位地接受了西洋文明。然而,通过对佐久间象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三位开明儒学者的文献考证发现,幕末的儒学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日本文人接受西洋先进政教体制,但其"经世济民"的治世理论,以及儒学所具有的"穷理"精神,却为日本吸收西洋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土壤。儒学思想并未阻碍,而是助推了日本摄入西洋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慢慢走入了现代社会,是西方全盘化的标志,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女性形象这一方面。随着文化的发展,日本也开始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而且规定了夫妇同性等政策。这些变化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来分析日本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经济、政治、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中日启蒙思想家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康有为虽提倡西学,但他对西学的了解常常通过间接手段,其思想根源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儒学;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三次游历西洋,西学功底深厚,批判日本国内的儒家文化。上述差异造成了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指导思想上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又是决定二者最终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国掀起了日本研究的热潮.引起世人所关注的是,作为日本经济发展中心的企业、公司,不同于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类企业、公司的组织原理,研究日本不能忽略这一点.但是,对此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分析上.如何从本质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是探讨问题的关键.在这里笔者准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巧妙摄取并使之日本化方面来进行分析.日本的资本主义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正如明治时代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先生所指出的,是“论语+算盘”,或者是“东方伦理+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儒学资本主义”.我认为,融合为日本民族心理和国民深层次文化的儒学思想,是日本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同时又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注目于中日儒学之不同,旨在寻找中日经济文化发展不同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国内儒学逐渐走向军国主义化。为谋发动侵华战争,明治政府将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伦理借助于武士道的形式扩展为全体日本人只效忠天皇一人的近代军国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国家意识全面法西斯化的形势下,日本国内儒学研究的学术性也逐渐退化。这些为后来日本殖民者在沦陷区宣扬封建礼教,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日本传统儒学在明治维新初期的国民道德教育体系中被排斥,但经过改造后的新儒学教育在明治维新中期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得以复兴,特别是颁布实施《教育敕语》后,新儒学教育重新确立了在各级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以进化观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刻剖析,集中体现了作者积极倡导变法改革的思想,其时代价值也在历史现实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走上了追赶西方列强的道路。在大力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时,在文化上,日本却未曾以西方为师,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方面,如神道、本土化了的儒学、武士道精神加以整合,形成了适应日本扩展所需的国家主义。在国家主义这个思想体系中,国家神道处于中心地位,是主体;儒学中所宣传的"忠",武士道所宣扬的"武",则是两翼,三者共同塑造着日本国民的民族沙文主义及对天皇的愚忠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适应与文化冲突交叉的视角,透视了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论述了日本文化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机制、选择形式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动态表现;说明了日本文化在接受中国儒学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悖离”的二元现象;着重分析了日本诗学对中国儒家诗学从全盘引进到批判汲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灾难频仍的岛国。它的思想文化背景是以中国古代的儒学为主。因此,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汉文化圈”国家。早从公元285年开始,中国的典籍《论语》、《周礼》、《易经》、《孙子兵法》等就陆续传入日本,儒家思想与日本原有的神道思想相结合,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中的统治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和阳明学的传入,日本基本上“汉化”。日本的思想家们,受到了朱子学、阳明学中“知行合一”和力行观念的熏陶,提出了“和魂汉才”的口号,日本社会获得了大的发展。到18世纪,日本的商业兴盛,当时三都之一的大阪成了日本的商业贸易中心,有“大阪富庶雄于天下”之说。明治维新以后,日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室米庆余副教授撰著的《明治维新》)一书已由求实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研究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全书虽仅17.5万字,但涉及问题广泛,史料丰富,该书一出版即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日本东京教育情报中心出版社近期将出版该书的日译本。著者按照这段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自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日本便揭开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儒学思想对日本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以及史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电影《感染列岛》艺术地展现了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力:在儒家“耻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个人的名声和名分,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洗刷污名,赢得死后的好评;儒学“忠”的思想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日本式的“忠”文化;此外,儒学“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观,正是这部电影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将驻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笔而书成<日本国志>,借以抒发他的改革理念.从黄遵宪写作<日本国志>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可以揭示出该书及作者真实的明治维新观.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家思想深深融入中日传统体育文化之中,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伴随其文化思想道德内涵流入日本,中日民族传统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丰富多彩的个性,中国固守传统文化思想特质,而日本对异质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和可容性。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日本的存在已根深蒂固。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热潮,努力“脱亚入欧”,传统的儒学与西学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这就是自命为天朝上邦的中国放下自己高贵的架子,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由原来的慷慨地奉献变为从日本虚心地引进。日本有变封建主义民族为资本主义民族的明治维新,中国则有以之为样板然而却没有成功的戊戌变法;“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维新派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之后,也转而对文学寄以厚望,并在日本文学的影响下,开展颇有声势的文学革新运动。目前,日本明治维新曾给中国的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