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典型喀斯特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解译出研究区石漠化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研究安顺市石漠化区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发现:安顺市石漠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明显,石漠化只发生在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等六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安顺发生石漠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其石漠化面积占整个安顺市石漠化面积比例近65.6%,其强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9.9%。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充分考虑石漠化发生的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布设防护林、经济林和草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制约喀斯特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通过全面分析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以及广西喀斯特山区目前石漠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当地可用于改善石漠化过程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防止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石漠化典型地区安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LOS影像为信息源,综合运用"3S"技术,通过解译安顺市2010年石漠化与水土流失分布图,并且参照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安顺市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安顺市石漠化的发生率随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集中分布在微度和轻微侵蚀阶段;安顺市水土流失的发生率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高而降低,水土流失更容易发生在非石漠化地区和低等级石漠化地区,安顺市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之间是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恩施市是2011-2013年全国2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市之一,通过对恩施市石漠化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探讨了恩施市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保障,林业植被,水利水保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为该市石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石漠化图的成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防治喀斯特石漠化的前提是对石漠化的分布和等级程度有准确的认识,精确的喀斯特石漠化分布图对分析和治理喀斯特石漠化有着重要意义。分析常用的制图方法,提出现阶段喀斯特石漠化制图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石漠化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石漠化程度、农业生产状况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对不同石漠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探析,提出了各地区的综合治理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岩溶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的发育因自然背景脆弱程度不同具有很大差异性.以贵州典型地貌类型区为例,综合运用3S技术,研究石漠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差异性.结果表明:石漠化发生率及程度与地貌形态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发生率最高,石漠化最严重.经工程治理后三个地貌类型区石漠化面积都有减少,但岩溶高原盆地区石漠化年变化率较大,石漠化治理效果最好,而岩溶高原峡谷区石漠化年变化率最低,治理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在石漠化治理区,政治参与是石漠化治理村民参与率的集中体现,反映着石漠化治理的可持续性。对村民政治参与的研究有利于理顺村民对于石漠化治理的深层次态度,找出问题,寻求根源,为石漠化治理的后续投入提供政策性参考。文章以石漠化治理区为例,对村民的一个群体---外出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特征进行了考察,进而从自身条件、外部境遇与社会网络等方面对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斯特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的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诱发石漠化发生的关键因子。分析喀斯特石漠化的人为因素,为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中,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的复杂发展过程。文章分析黄果树景区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得出人文因素占主导地位,并提出了景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如生态系统退化、土地丧失、水资源短缺、经济贫困等问题,结合贵州省镇宁县的自然经济情况和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提出了对不同强度的石漠化进行分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形式之一 ,是制约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池地处桂西北山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 ,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群众生活困难。因此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是当地政府必须考虑的现实课题 ,也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促使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通过调查研究 ,对河池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河池地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形式之一 ,是制约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池地处桂西北山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 ,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群众生活困难。因此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是当地政府必须考虑的现实课题 ,也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促使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通过调查研究 ,对河池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河池地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中,人地矛盾加剧引发了大面积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西南喀斯特人地关系可归纳为农耕农牧型、矿山开采型、开山修路型、工业污染型和城镇扩张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对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农耕农牧型人地关系对石漠化的作用最大.要协调人地关系控制石漠化,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困境以缓解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压力是重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石漠化修复技术是支撑,加强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0,2(1):84-89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深的省份,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正逐渐缩小,并且危及长江和珠江下游生态安全。解决石漠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石漠化治理的科研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石漠化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基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许多内容丰富的习惯法,其中不少习惯法的规定能够填补当前石漠化治理对人的行为缺少规制的漏洞.笔者对石漠化地区民族村寨习惯法进行实地考证,探讨在石漠化治理中引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这里没有广袤的平原,山多耕地少,土层簿,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在"十五"期间,贵州石漠化面积平均每年以六百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贵州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已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和19%.贵州虽农业人口多,但粮食生产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不过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   

18.
贺红 《地理教育》2013,(Z1):128-128
<正>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石漠化作为新课题,首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写到"十五"计划纲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土壤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任豆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相关的理化分析指标也较好,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叠加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文章以不同强度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为切入点,并以花江示范区多年的治理成效为例,提出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