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繁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文章将以《孟子》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量的研究方法,从而深入探讨先秦汉语中“以”字做虚词时的语义、语法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是”字的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复杂。本文拟对《论语》一书中的“是”字作些分析归纳,以便进一步探求它的使用规律。《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其中4次重复,实际出现56次。 在56个例证中,作指示代词42例,作形容词2例,做助词5例,作为词素与“以”“故”结合而成复合连词(是故、以是)的5例,作判断词“是”的2例。下面把这些用法作具体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说:“者”字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还列有“词气词‘者’”一项。 这大体代表了语法的一般说法。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将者字结构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邪恶"一词在各大主流汉语词典和汉英词典中的用法进行调查,发现各自的处理不相一致。文章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对"邪恶"在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进行统计研究,以词的表述功能为词类判断的标准,并以双层词类范畴理论为指导,一旦一个词形成其定型的使用模式就可以单独设立义项。本文尝试给"邪恶"在汉语词典和汉英词典中的词类标注提出处理建议,以及对词典编纂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董解元西厢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主要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尔”和“汝”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用例较少。“汝”的用法和“你”在语法上并无差异。可以表单数,也可以表复数。“您”单用时,可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恁”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的方言变体。“贤”是表示尊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的“伊”大多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在《董解元西厢记》中,第二人称代词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的特点。但也出现了个别的代词后加“们”表示童数的用法但用例极少。  相似文献   

6.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的副词,历来划分较宽,基本上把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诃视为副词。一些文言虚词著作收集副词达350多个。《孟子》的副词也有9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整个语法系统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副词和非副词的界限。笔者有见于此,曾写过:《“甚”的词性演变》(载《语文研究》1986.2)和《上古汉语程度副词考辨》(载《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论证程度副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9.
“垄断”在古代汉语中又写作“陇断”、“龙断”.“陇断”最早见于《列子》,其义当为“高丘隔绝”;“龙断”的最早用例见于《孟子》,其义已发展为“独立的高丘”,并由典故引申而有“把持和独占”之义,是“垄断”一词现代意义的源头.从三词在不同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可见,明代以后“垄断”逐步取代“陇断”、“龙断”,其“把持和独占”之义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对研究当时的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以"字进行考察分析,对其用法进行分类研究,以展现出"以"字在《左传》中的语法面貌。  相似文献   

11.
“于”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其在传世文献中的用法已被揭示得比较清楚了,然其在早期汉语,如甲骨文、金文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尚未有全面的论述。殷周金文代表了早期汉语的发展情况,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其虚词的总体出现频率并不高,但“于”的用例却非常多。如既有用为动词的,又有用为介词的;用为介词时,不但可以引进处所、时间、对象,还可以引进施事者,构成一般所说的被动句。诸如此类都反映了金文中“于”字用法的丰富。故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于”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解释该字的虚化规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2.
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孔子、荀子相比,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方式的最大不同,乃在《孟子》和孟子诗学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在接受过程中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发现和吸收的。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间诗学主题上的根本变迁,可以看出,孟子"以意逆志"说中可以与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相呼应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文论在接受过程中对"以意逆志"说进行的重大理论改造及其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古代文论对孟子"知言"、"养气"思想智慧的发现和吸收,表明了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大而化之"的影响方式的思想威力。  相似文献   

13.
1.1《古汉语简明读本》(下简称“读本”)上册第四页: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从今以后才知道您是象对待狗和马一样来畜养我孔伋的。 这里的“君”字用“您”来对译,不大确切。 “君”作为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应该是面对面的对话中对对方的称呼(书信上尊称对方也可以用)。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孟子》上用“君”字165次。作“国君”讲的152次,作“为君”讲的1次;其余12次都是作为对称词“您”讲的,这12次中没有一次不是面对面的对话用的。《梁惠王下》2·12用了4次,2·16用了5次,《腾文公上许行》用了2次,《万章上》9·2用了1次。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这就叫文言词的活用.简言之,活用就是一个词临时充当了另外一个词.文言词的活用可包括:名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动词用,数词当动词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介动用法,被动用法等.本文仅对名词的动用,形容词的动用,数词的动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7.
学会分析文章,能提高阅读水平,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怎样学会分析文章呢?可以从分析文章的字、词、句的运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几方面入手,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一、通读全文,理解字、词,句,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字词理解,要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因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每个字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要学会品味词语;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如在讲《紫藤萝瀑布》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为底本,结合多年教授古代汉语的心得,对有关的字、词、句等从词义、语法、作用等方面作一梳理,从而有助于古代汉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古书中的用字情况非常复杂。在阅读中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等不同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就是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词。古字包含今字的意义,今字是为古字的某项意义而造的。关于假借字和通假字,段玉裁说:"大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说文解字.叙》注)。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只形体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  相似文献   

20.
对《论语》"为"字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归并了"为"字的各种用法;以"为"的本义为基础,分析"为"的各个义项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为"字的语法化,尤其是其语法化的原因、条件及语法机制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的发展,服务于汉语语法史研究、辞书编纂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