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作品,既是对人类情感的全方位揭示,又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情与理共同构筑学作品从感性到理性的统一体。学作品要么重情,要么重理,要么情理并重,但它都处于由情与理所构成的正常区域之内。非正常的学作品都因为对情或理的拒绝,而游离于情与理所构成的区域之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所具有的新的载体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对学作品的内质也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为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催生了诸如超本学、互动学、多媒体学等学新品类。网络作为人类社会虚拟的生存空间,则为学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姜山 《现代语文》2006,(3):113-113
学作品在塑造美好学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不少“丑”的学形象,这类学“丑”的形象与正面学形象一样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富有很强的艺术美。在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丑”形象,深入挖掘其美学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作家和学对当下生活的认识和判断是一个美学问题,也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对人类历史的无视和对人类一般道德立场的挑战都不是作家和学的特权。美化人类历史的罪恶更不是作家和学的特权。将血腥的历史解释成为有血性的历史,而且还要将这样的历史加以粉饰和赞美,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作品和理论章里时有表达,本对韩少功和徐葆耕的两部(篇)代表性作品中的观点作了批判性的讨论,从史实、对待史实的态度、作家与学的底线、化的域限与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从学教育的角度考察学理论学科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认为,学理论的建构、传布与现代大学建制、学问专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化资本的建立和分配的结果。新世纪学理论教材对“学原理”的质疑表现了一种通过对自身地位、权力的反省而重获新生的勇气,鲜明的问题意识则呈现了面向社会、面向学实践的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就影响《心雕龙》的传统化诸观念来看,“圣”的观念是较为重要的观念之一。“圣”的观念对《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雕龙》建构起了“圣人-圣王-士”三位一体的学思想体系,这一学思想体系贯穿于《心雕龙》的学起源、学发展、学创作观念中,成为《心雕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打破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离开统一讲对立,指出绝对的对立给当代学生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改变为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将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在根本上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消除与教师之间的隐性隔阂,增强与教师沟通的愿望。同时也指出新时期体育教师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方面必须有一个全新认识,必须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学研究的中心话题之一。其原因,在于“现代性”确实是20世纪中国学的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采用这一视角和框架,有助于用客观存在的“现代性”,取代以往主观政治视角的所谓“反帝反封建”的描述(严家炎语),从而更切近学历史的真实,切中学对百年来民族心灵史的描述,以获取更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对于晚清学作为思潮意义上的中国学“现代性”起源的认知,不能不说是一重要的突破;而运用“现代性”概念对于启蒙学、革命学等的阐释,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以司马迁与《史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记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总的来看,汉魏六朝是“史记学”的萌芽时期,唐宋是“史记学”的形成时期,元明是“史记学”的发展期,清代是“史记学”的高潮期。历代《史记》研究的丰富成果为当代“史记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报告学的创作与评论应有“平民意识与世道良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告学没有出现引起巨大震动作品的原因在于作品没有把握住“世道良心”;而缺少真正优秀的作品原因是报告学作家缺乏“平民意识”。要使新世纪的报告学走出颓势,作家应具有平民意识,作品应直指世道良心。  相似文献   

12.
"工程图学"课程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图学”的影响谈起,论述了在图学教育领域里,采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当前“工程制图”课程面临的改革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比较学理论问题的争论、探讨中,有的学视“和而不同”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化策略,也有的学对此提出质疑。本阐述“和而不同”在中华化中贯串始终,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应成为中国比较学的基本策略。不管近代以来我国坛批评话语尚有多少问题,它仍是我们今后承继的起点。同时,“和而不同”在方法论上亦有它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钧 《现代语文》2006,(2):63-65
王统照(1897—1957)是现代中国学史上的一位火匠级的作家。他的学创作和学批评,以及他作为学报刊的编辑为现代中国学所做的不少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他的研究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比中西翻译理论为其本研究方法,从介绍西方译学流派纷呈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分析了中国译学理论化和科学化发展滞后和之所以出现“中国译学无流派”的声音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界的学术之争,阐述了中国译学流派发展的现状,并最终在介绍了中国译学中文化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互补”是中国译学走向科学化,理论化,学理化的指导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的《学革命论》,不仅提出了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对当时新学的进步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从写作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其对“犹师古”等写作模式的否定,反映出他对学创作或章写作审美特征的可贵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学欣赏中的理与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学欣赏全过程分为由理入境、由境生情两部分。欣赏一开始就带有理性,理性决定欣赏的兴奋点和直觉点,理性引导读将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综合地进行各种意象相加。不同的读有不同直觉点和兴奋点,在欣赏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震动。理智对情感的控制及理智对情感的顺应是欣赏中理与情统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章解说了“风雅正变”说和“质代变”说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二的学理论意义。“风雅正变”说受到政教得失观念的羁绊,未能正确地揭示学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而“质代变”说虽然揭示了风染于世代的变化规律,但其中由于缺少历史进化观的主导,所以它常常不能用来说明学发展的进步趋向,其理论意义也是有欠完备的。明代的袁宏道和清代的叶燮那里,以学进化观和辩证的观点阐释学的历史发展,为“质代变”说充实进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改革文学"的现代性叙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学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学最为典型的现代叙事,它对时间和效率的强调表明了一个时代的强烈的现代渴望,而其间竭力压抑的则是现代化后发国家的屈辱和自卑,同时,改革学的现代叙事也构成了对各种边缘叙事的话语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