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达""雅"最早语出严复的著作《天演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即指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  相似文献   

2.
纵观我国近代翻译理论,影响最大的,当推严复的信、达、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严复曾就翻译外国作品提出过“信、达、雅”三原则,这三原则同样可以借鉴为译好文言文的三条标准和要求。所谓“信”,就是准确,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所谓“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使语言清晰流畅。所谓“雅”,就是优美,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老舍说过:“一本外国杰作,若译得好,也就成为我们自己的珍宝,世世代代相继享受。”①怎样才叫译得好呢?译得好的作品是否就没有毛病呢?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译文是大抵比不上原文的。”②梁实秋先生也说:“无论译笔怎样灵活巧妙,和原作比较,总象是搀了水或透了气的酒一般。”③大翻译家傅雷曾写道:“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④朱光潜教授曾说:“严又陵以为译事三难:信、达、雅。其实归根到底,‘信’字最不容易办到。原文‘达’而‘雅’,译文不‘达’不‘雅’,那还是不‘信’,如果原文不‘达’不‘雅’,译文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老舍说过:“一本外国杰作,若译得好,也就成为我们自己的珍宝,世世代代相继享受。“怎样才叫译得好呢?译得好的作品是否就没有毛病呢?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译文是大抵比不上原文的。”梁实秋先生也说:“无论译笔怎样灵活巧妙,和原作比较,总象是搀了水或透了气的酒一般。”大翻译家傅雷曾写道:“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朱光潜教授曾说:“严又陵以为译事三难:信、达、雅。其实归根到底,‘信’字最不容易办到。原文‘达’而‘雅’,译文不‘达’不‘雅’,那还是不‘信’,如果原文不‘达’不‘雅’,译文  相似文献   

6.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学古雅。近百年来,许多翻译工作者都将其作为翻译的标准。同时,对于“信、达、雅”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延续至今。 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期,“信、达、雅”都倍受赞赏。然而,自“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后,它就开始遭到争议。从此,围绕着“信、达、雅”的论战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笔者初步统计,1898年至1992年散见于我国各种报刊、杂志、书籍  相似文献   

7.
在外语教学中,随时都能遇到两种语言的互译问题,而每当翻译时,人们又自然会想到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其中的“信”,就是译文应忠实于原文;“达”则是译文要通畅流利,符合所译那种语言的习惯;“雅”则应是译文优美、生动、感人。 但对于翻译医学专业的文章来说,主要应以“信”、“达”为标准来要求,以信为主,而后求达。因为医学文献都是叙事述理,介绍知识,探讨问题,阐明实验过程和成功经验等,要努力做到译文简洁精炼,通顺易懂,达到更好地吸收外来知识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掌  相似文献   

8.
严复的“信、达、推”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9.
"信、达、雅"这一日译汉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信",如何使译文能达到"信"则取决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把握住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把握住这句话的语境是什么。才能选择相应的日译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最终使译文"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翻译界的老前辈严复说:“译事之难:信、达、雅。”他首次提出了翻译的标准问题。笔者认为,在各种文体的的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最适用于文学翻译。作为清末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除译过几部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名著外,他没有翻译过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但是他所提出的翻译理论对当时以至现代文学作品翻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要求译文做到忠实于原作,文字准确,语言流畅,行文通顺;体现原著风格,文字优美清新,对于严复的这一翻译理论,近代翻译界曾经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信、达、雅”这三个标准有什么不妥之处,而在于在三者之中,谁居于首位,也就是谁服从于谁的问题。三十年代有人曾就此提出在翻译中“宁错务顺”,就是宁可译文和原著有出入或者不准确,也要使文章通顺畅达。鲁迅先生则钟锋相对地提出“宁信而不顺”,译文不必强求通顺,只求把原著意思表达清楚。 时过境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剧增和翻译事业的兴旺发达,一批批外国名著被译成中文,一批批中国名著被介绍到国外。在新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对翻译的标准重新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下面笔者想就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信、达、雅”标准谈几点肤浅之见。 一、“信、达、雅”  相似文献   

12.
“信、达、雅”本是严复先生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三点标准,现多借用为评价翻译文言文的标准。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具体解读“信”与“达”——就中学生来说,“雅”是较高的要求,此处不讨论——以期对考生有所启迪。“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要做到“信”,原则上必须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如…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夏威 《中学数学月刊》2020,(4):54-55,62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了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信、达、雅"不仅适用于评价翻译作品,也适用于评价数学试题.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信、达、雅"在试题评价上的内涵.1信信者,真也."信"的试题要科学真实、准确严谨,这是命题者应该恪守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精要1.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思。“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就高考文言翻译而言,考生要做到的是“信”和“达”,所以,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力求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风格;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去翻译。意译是直译难以进行时的一种辅助手段。2.留、对、换、删、补、调———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15.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翻译出来。围绕着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理由是中外语言的性质不同,在构词法、语法结构、修辞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同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可以翻译,尽管这事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1 自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天演论·译例言》,1901年)以来,已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段时期中,对于“信、达、雅”这一著名翻译原则,人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许多成就卓著的老翻译家结合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1931年,鲁迅提出了“宁信而不顺”的主张(《二心集》)。1932年,林语堂提出翻译“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翻译论》)。傅雷先生把翻  相似文献   

17.
古诗的翻释和古文的翻释一样,应当做到“信、达、雅”。也就是说,第一,要忠实于原文原诗。对原文原诗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减和变动,要尽量保持原文原诗的风格。第二,译句要通顺。不可拘泥于原文原诗的词语句式面造成词不达意,句不通顺的现象。第三,文字力求简明优美。在古诗教学中,如果翻译不能做到“信、达、雅”,必然会出现误译、涩译等毛病。这样学生会受害不浅。  相似文献   

18.
文盲文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文言文如何翻译?诸家版本,强调得比较多的是:切忌误译硬译,慎勿漏译胖译,应该直译对译。我认为这种强调是片面的,诚然,译时必须忠实原文,语句通达,即“信”和“达”。但,对力求准确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优美生动地再现出原文的“神”与“貌”,即“雅”,却考虑得太少。甚至有点不敢涉及。其实,正如语法和修辞的不同分工一样,“信”和“达”只能解决译文“对不对”的问题;唯有“雅”,才能解决译文“好不好”、“妙不妙”的问题,那么,指导中学生译文言文时,可不可以、应不应该提倡提倡,甚至是强调强调这个“雅”字呢?不但可以,而且应该。  相似文献   

19.
江宋奇 《初中生》2007,(3):34-35
文言文的翻译遵循“信、达、雅”的要求。“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生动,有文采。“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是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翻译家严复曾以“信、达、雅”作为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我们不妨借用过来作为翻译文言文的标准。“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雅”就是要求译文文笔优美。   怎样才能做到“信、达、雅”呢 ?这里介绍几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扩充法。把古汉语的单音词扩充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时 (这时 )敌军已 (已经 )近 (接近 )寨 (村寨 )。” (《冯婉贞》 )   二、替换法。用现代汉语中同义或近义的词替换原词。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