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作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学生作一定要“自己动手”,但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一编二抄三套”的“灰色作”照样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作评改也总是一个模式。即学生写、老师改。老师辛辛苦苦地旁批、眉注,结尾写评语、划成绩,而学生觉得自己写作、老师改作已经是天经地义,作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别的一概不管就塞进书包。  相似文献   

3.
何捷 《天津教育》2004,(12):43-44
今年初,教育部在《语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方面“教学建议”的修订中,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一句改为“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我们不得不为这一修改叫好。“无话可写”一直是学生写作的“绊脚石”。学生参与活动不少,阅读书籍不少,写作方法了解不少,到头来作还是写得很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积累。而《语课程标准》对写作部分的修改,也正是着眼于“日常积累”这一重要环节的。  相似文献   

4.
“我爱写作,一提笔总觉得有写不完的话,还珠格格的刁蛮,孙悟空的勇敢,奥特轻的神武……我都爱写,但我不爱写老师布置的作,更不爱写试卷上的作,因为那些作必须按要求去写,否则,休想得高分,我真害怕写这样的作,因为每次写时我都要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但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学生,每次面对作时,总是挠首冥思,不知如何下笔。我曾问他为何写不出,他摇头说:“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作题是什么意思,但总找不到什么可写。”他的情况是一部分学生的通病。这一部分学生写作时总是找不着方向,对于作素材的选择总是束手无策。我对此进行了分析,原因就在于写作时的理念不对头,抓不住写作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说起作文,不少同学都感到有点头痛,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便常常是“唉”声一片。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实在没有办法了,便硬着头皮胡诌一篇,以应付老师。这样一来,不少的同学尽管作文写了不少,但水平总不见提高。久而久之,有的同学一听到作文,就像见了老虎退避三舍。在此,我们建议同学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材料。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自己的经历有什么好写的,一天到晚总在“家”—“学校”这两点一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单调乏味得要命。其实,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在我们自身的经历中有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把学生“写作”作为一种技艺来对待,因而“写”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为写而写、为写而教”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实际上“,写”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能力,并且是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写作”的概念也是相当宽泛的。马正平教授编著的《高等写作学引论》中把“写作”分为狭义写作、亚写作、广义写作三个层次,其中狭义写作指写文章,这就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写作范围。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掌握了文体写作,其他写作就不在话下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正确的。一定的文体写作训练应该是有的,但我们更…  相似文献   

8.
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学生就作;教师说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好像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笔,写作训练才奏效,写作教学效率才能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我们很难说是不是有种舍近求远、避实就虚的倾向。许多学生写作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不管什么话题,开头先堆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排比句,中间列出几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例子,结尾稍加议论,一篇作便大功告成。平时作这样写,高考作也这样写,甚至一些优秀的高考作也是按这种模式炮制出来的。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写作教学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那么,试试“校本写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课堂反馈。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完全剥夺了,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写作热情,究其原因,是把作文“写”和“评”分开来,切断了作文教学的链条。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一、“说”作文口头表达几乎是时时处处…  相似文献   

12.
安学军 《新作文》2004,(6):22-24
2004年语考试大纲终于出台了。“写作”部分仍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虽然2003年高考作试卷中.有个别考生的议论写得很好,但是就大多数而言.能够在“考场”这个高限制条件下。写好议论,仍然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因为我们大多数考生并不会或是不擅长“讲理”。他们写就的议论也就成了一篇篇“无理”。那么,什么是理,该怎样讲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4.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5.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一到作课,学生常常觉得没话可写,没有表达的欲望,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我们应该多维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习作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成为学生写不出作的经典解释了。缺乏素材,缺乏阅历,缺乏写作知识,学生当然写不出作或写不好作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真理。小学生写不出作的原因可以如此解释.但是中学生呢?尤其是高中生中仍有一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就头疼,每次都随便应付一下,这就难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通了。缺乏素材在过去或许可以说是重要原因,可现今的社会信息如此发达,且不说各大书店里多如繁星的作辅导书,单说互联网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名人轶事、新闻报道足以让他们有内容可谈。缺乏阅历的言论也站不住脚。十七八岁的孩子,虽说缺少工作经历。但绝不少社会经验,一个个都是古灵精怪,上知天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深请人情世故,知道的未必比成人少。而写作知识更不缺乏,这块内容从小就被老师“唠叨”大。而我们又不需要他们有历史学家的深邃、评论家的老到、作家的敏锐,只是一些习作,他们完全有能力写。所以。学生写不出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打心眼里拒写作。  相似文献   

19.
作是衡量学生语综合能力的标尺,但农村初中作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随意性大,没有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使是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自己,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许多老师心里并不是十分明确。二是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写,就改,没有解决问题;老师重批改,不重写前指导和写后讲评,批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就作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生活写真、写个性化的章。作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章,写出的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个性化的基本内涵。笔曾对此做过有益的探索,也获得了许多惊喜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