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娜 《海外英语》2013,(16):220-22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传递情感,颂扬爱情最普遍和最直观的方式,中英诗歌概莫能外。中英诗歌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中外诗人们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与所爱之人离别的痛苦和忧伤,但中英爱情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从内容、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对中英爱情诗的不同特点做比较,探讨了形成中英爱情诗不同特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辛瑞 《文教资料》2012,(5):7-8,13
诗歌是中法两国人民抒发情感、表达心意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特别是爱情诗歌,从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讲究含蓄、以淡为美的中国爱情诗词和直抒告白、奔放狂热、充满激情的法国爱情诗因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对爱情的表述韵味各异,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3.
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名望的女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主题多变、意境深远,对后代文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她的爱情诗短小精悍,用词大胆直白、直抒胸臆。然而,虽然经历过爱情,却一生未婚,其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用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本文按照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不同文化阶段西方人不同的爱情观,并以诗歌展现不同时期的爱情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和勃朗宁夫人分别为中英两国文学史上杰出女诗人。在两人留下的众多诗作中,爱情诗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两人时代相差七百多年,国度不同,爱情诗风格不同,选取爱情主题不同,但两人都对爱情充满向往,并且在其诗歌中都有超乎于同时代的思想性体现,试对这几方面做一个比较,通过爱情这一主题,引起共鸣,带来对于两种诗歌文学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英古代爱情诗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英国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个善用诗歌传情达意的高手。爱情主题的诗歌是她一生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她一生情路坎坷,加之足不逾户,缺乏社会阅历,狄金森的爱情诗主要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进行创作。她的创作风格以婉约著称,并自成一体——电报体。她创作出的300多首爱情诗思想内容深邃、想象力丰富、立场鲜明、见解独到、语言清新脱俗,极具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篇篇是表达情感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唐代女诗人薛涛以其唱和赋诗的卓绝才情及艳丽的姿容,赢得了当时诸多诗人以及官僚达士的倾慕与爱慕.然而由于身世的不幸,她每一次的爱情经历只是“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最终“孤鸾一世”.她的诗作极少直接表白世俗的爱情,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由情爱所带来的苦闷.这些诗篇含蓄委婉,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12.
金波的儿童诗不仅优雅而纯净,优美而抒情,而且意境优美、想像丰富、充满童趣、语言规范。诗人用爱与美为儿童营造了温馨的文学世界和成长的诗意天空。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人类最厚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无数有关爱情的不朽诗篇与经典美文,它们中存在大量丰富的爱情隐喻,即用隐喻诠释爱情。这不仅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爱情相同的认知本质。同时,由于民族生存环境和道德文化的差异,爱情的隐喻又并非处处一样。  相似文献   

14.
论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化角度对中西爱情诗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作了比较,并从中西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民族化心理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等方面,探讨了形成中西爱情诗不同特色的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是新时期的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叙事诗是突破时代禁区的创作,在十七年文学中有独特的价值。作为长篇叙事诗,这三部诗歌的爱情题材,独特的女性视角,情与理的矛盾都表现得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的爱情诗中有着大量的性表现,这些性表现具有颠覆传统的价值并体现出诗人独特的爱情观。对于普希金生活中的“性”,我们不宜作太多的道德评价,毕竟普希金不是文化圣人。何况,他保持日常生活中为世人所责难的激情,也是为了创造更多审美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唐宋艳情词以对女性生活与情感的热烈关注、对情欲与人性的正视和大胆表现,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性世界,闪现了人性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艳诗内涵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艳诗”的含义最初与音乐相关,其源于楚地的民歌“荆艳”。可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褪去了音乐方面的含义,而成为描写与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泛称。唐代以后,它又逐渐被用来指称吟咏女性和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清代黄仲则《竹眠词》题材丰富,特色鲜明,真挚动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以真率之笔抒写不平之鸣的感怀词。爱情词也颇为人称道,具有抒情对象的模糊性与恋爱情节明晰性的特点。黄仲则词在创作风格上是豪放与婉约兼具。黄仲则词在清词和整个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热情奔放、灵感涌动、充满浪漫和幻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徐志摩的爱情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徐志摩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排列美,重视诗歌的语言形式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审美感受。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爱情诗中蕴藉的爱、感伤的美、飞动的灵感、飘逸的柔情及其对生命的哲思和中西融汇的诗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