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有显著相关,客观支持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具有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作用。(2)中职生的同学关系和学习负担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相关,其中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秩序和纪律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学习负担、竞争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同学关系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竞争可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工读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工读生96人、普通学生141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其社会支持状况也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工读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几乎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除松弛与紧张外)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较有力地预测主观幸福感.这说明工读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量表对安徽省四所本科院校的6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从而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学校差异,在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重点院校显著高于新升本科院校。在孤独感上,重点院校显著低于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孤独感、主观幸福感上存在社会支持水平差异,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关系;在孤独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会支持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人格中的消极因素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各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中的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学教师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两者的关系,并探究提高两者的教育干预途径。文章对广东省珠海市260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发现:(1)中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度和主观幸福感均显著低于小学教师;(2)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社会支持度在年龄上均无差异,但不同年龄的中学教师在客观支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1739名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都非常显著;(2)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不仅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可通过自尊对其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即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研究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都显著地高于重点中学的初中生;性别之间在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学教师群体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和不同心理压力下的小学教师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用压力状况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城乡272名小学教师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职业心理压力而且压力源较多;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存在城乡差异,主观幸福感指数在城乡和性别差异上未达显著水平;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幸福感指数均有显著相关;高压力组同中低压力组的小学教师比较,其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幸福感指数得分都较低。因此,应该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压力状况,帮助其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王德强  牛玉兰 《文教资料》2013,(7):119-121,129
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内蒙古某高职院校800名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职生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相关;(2)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对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而积极的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通过调查,在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对社会支持的寻求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情感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主观幸福感体验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3)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4)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蚁族"是人们用来描述那些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的一个新名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南京、成都两市310名"蚁族"为被试,发现"蚁族"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极低;"蚁族"群体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蚁族"群体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7%,但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中学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重庆市的40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重庆市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在主观支持上存在显著文化程度差异,在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上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生,城镇学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农村生源学生,而且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村转居社区新居民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特点以及三者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年龄、居住状况、婚姻状况对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有显著差异。(2)居住状况为"三代同堂"的已婚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居住条件的新居民。(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4)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339名免费师范生,探讨个人自尊、集体自尊、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贡献。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个人自尊和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集体自尊处于中等水平;个人自尊、集体自尊、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个人自尊、集体自尊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人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贡献最大,集体自尊次之,社会支持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情感量表测量50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社会支持、自我和谐是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同时,自我和谐是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人格特征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相互作用间接地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性别、专业的地方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我省5所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来源(城市和农村)、性别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而在专业(文理)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difficulties show difficulty in social interaction, feelings of rejection, autonomy, social rules and in behavioural and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Importantly,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associated to 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 factors, such as self-esteem and a positive self-imag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16 schools, 8 in the North Region and 8 in the Lisbon Region of Portugal. The sample is composed by 1181 young people of which 51.5% were female, with ages ranging between 8 and 17 years. From the sample, 2.6% had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and 3% did not use the Portuguese language at home. 12.2% had been retained one grade or more. Thre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built. Model 1 establish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aving SEN, gra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final model with all variables showed that social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a stronger explicative value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model also showed that, when social and personal variables are includ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ing a student with SEN and well-being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implications include the need to promote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kills and a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EN.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版)”作为工具,利用自评和测评相结合技术,对2257名海口市居民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居民幸福感自评平均得分为75.29,测评平均得分为81.9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健康、经济收入、婚姻、居住条件和社会支持是海口市居民认为影响其幸福感的前五位因素。对海口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群体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婚姻、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