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能力,已成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考虑环境变量影响下,测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结果表明,调整后技术效率,中部和东北地区被低估,东部和西部地区被高估,环境因素主要制约中部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提升。全国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但高估程度大于低估程度。环境变量作用表现在: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共享,可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科技支持强度,可以分别降低孵化基金和从业人员的投入冗余,但人力资本密集程度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提升有一定延迟。  相似文献   

2.
结合价值工程理论模型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绩效模型,测算2012—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创新资源利用情况,并分析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中国总体创新绩效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现成效;(2)各区域创新绩效水平在地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表现为“东高西低”,其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效率要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绩效。最后,提出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研发创新、经济转化两个阶段。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两阶段的创新发展效率,并将其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两阶段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均逐步增强,但研发创新阶段的网络稳定性趋于下降,而经济转化阶段的网络稳定性趋于上升;②创新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东部以及内陆部分省份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③创新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双向溢出、经纪人、净溢出和净受益四个板块,区域创新发展的动能传递具有明显梯度特征;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地理位置的邻接有助于增强两阶段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仅对经济转化阶段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呈现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分析法揭示了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特征,处于网络中心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从溢出路径和效能2个层面来看,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均形成了4个板块,且在经济转化阶段各板块之间存在更加明显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地理位置对2个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仅对经济转化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08-14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创新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采用三阶段超效率EBM-Windows模型对我国2007-2018年29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的知识创新与知识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的知识创新效率均值为0.675,知识转化效率均值为0.543,均未实现DEA有效;东部地区高校知识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支持、资源禀赋与市场化水平等环境因素对东部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阶段投入冗余程度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综合分析各地区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值及年均增长率,设计了四种高校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最后,提出了改善高校知识创新与转化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促进国家创新和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对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至关重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赋权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模型,应用3种突变类型对6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当前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也为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份国际人才和区域创新的数据,利用区位商、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分析区域国际人才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国际人才集聚度总体较低,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省份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低-低"集聚省份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不断强化;国际人才数量每增加1%,区域专利数增长0.23%,国际人才集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中国进一步吸引国际人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视角,考虑共享资源在两个子系统间的分配结构,构建包含共享投入在内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4年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综合效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省际间高技术产业效率差距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效率显著高于成果转化效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利用模式属于“高技术开发,高成果转化”型的省份仅占样本总数的27.5%,且主要来自东部地区。最后,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彩明  李健 《科研管理》2019,40(6):29-42
绿色创新是新时代下区域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创新绩效的评价是区域提升绿色创新发展质量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界定绿色创新绩效的内涵出发,认为绿色创新绩效是过程维度下的“转化效率”与结果维度下的“产出效益”两方面的集成,并依据转化效率与产出效益的高低组合将绿色创新绩效划分成四种水平。在此基础上,选用2005-2015中国30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变化,其中半数以上区域仍处于“低效率、低产出”水平状态,绿色创新的产出与效率已经逐渐实现均衡发展;②绿色创新绩效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了中国区域未来开展绿色创新活动取得高绩效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24所大学的相关数据,结合Bootstrap-DEA方法,对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地区禀赋、金融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2001和2002年,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大学,以及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008和2009年,中国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区禀赋、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金融发展程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科研管理》2022,43(9):127-138
   绿色创新是缓解当前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区域技术异质性与创新投入共享关联特征,构建共同前沿-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以测算2008—2017年中国省际工业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及整体效率。运用“技术落差比率”指标衡量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对创新无效率值进行分解以挖掘效率损失根源,定位各地区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与重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同前沿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研发效率、成果转化效率和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74、0.831和0.647,共同前沿下各效率值均未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并未有明显改善,呈稳中略降趋势。②三大地区间企业绿色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技术落差比率差异均显著,绿色研发阶段东-中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徘徊于0.2左右,而成果转化阶段东-西地区企业间技术差距最为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③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两阶段效率损失主要源自区域内企业自身管理不当,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则因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均造成效率损失,且由区域技术落后引起的效率损失占比超过50%。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是以科研型大学为依托,综合智力和社会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平台的机构,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选取了六项指标,利用DEA的C2R模型与SE模型进行了我国大学科技园区创新绩效的评价,并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的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最好,西部发展最差.  相似文献   

17.
程胜利 《科教文汇》2020,(12):13-1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宁夏唯一一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破解自身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其打造成各类创新融合、汇聚和聚变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3—2020年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实力、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均有显著积极作用。同时,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提升本地区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能力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研究结论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创新空间优化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载体,做强做优大学科技园,形成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点,意义不言而喻。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三角园作为全球知名的大学科技园,其成功发展模式颇受关注。本研究以研究三角园4个发展阶段为切入点,系统回顾其65年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园区治理、政府投入、大学支持、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演进特征与规律,并结合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实际,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人才资源及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2014-2019年中国60个大中城市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引才政策工具分类建立评价指标,基于要素流动的空间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引才政策及其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引才政策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引才政策空间优于欠发达地区;引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空间溢出,推动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引才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人才引进的规模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人才的流动速度与城市创新绩效提升正相关。研究结论对引才政策效果评估、完善地方引才差异化策略和区域人才布局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