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四则运算"时,练习册中出现了判断运算顺序是否一致的题目:56+8-6和56÷8-6,有的老师认为运算顺序一致,有的老师认为"第一题是从左往右计算,第二题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运算顺序不一致",哪种说法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生通过大量 的关于运算律的解题训练来达到会用运算律解决问题。运算 律明明是给运算带来简便的,但很多教师发现这运算律的教学 简直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学生一方面执着于已经根深蒂固 的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方面难以接受“居然”能改 变运算顺序的运算律。对于运算律,学生学得吃力,教师也经 常无计可施。本文主要针对此教学困境谈谈运算律教学的几 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习任务一:添加符号.使等式成立。1.请在《学习单》上尝试添加符号,使得“18 2 3 6=18”。2.反馈学生作品,口答反馈运算顺序,检验结果。3.小结:四则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习任务二:再次添加符号,使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在数的乘方与开方、二次根式的性质之后,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先学习乘除,再学习加减,这与数的运算、整式运算的学习顺序都不太一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到二次根式的性质、乘方与开方的依据来思考、发现与推证出新的运算法则,并根据运算法则准确计算与化简,故该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推证和应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难点是理解新法则推证过程中的算理.  相似文献   

5.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只含一步乘或除的三步混合式题,初步知道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这里学习的三步式题则出现前两步要连续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及带括号的三步式题。所以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  相似文献   

6.
周建峰 《中学教研》2022,(11):33-36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运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决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基于中小学教学中通过题海战术达到提升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和弊端,文章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例,探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寻找算理、设计算理、实现算理、优化算理的设计,强化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提升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运算教学必须跳出“算”的层面,跨入“道”的层面,构建“好吃又有营养”的教学路径。文章基于课例,倡导通过“造境”,运用联系、对比、推理、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形成运算技能,提升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 问题的提出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称为运算技能:不仅能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具体的运算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称为运算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算能力不仅是数学操作技能.更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应知道“该怎么算”,更应思考并初步解决“为什么这样算”“还可以怎样算”“怎么算更好”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小英 《小学生》2023,(7):124-126
数的运算属于“数与代数”的重要部分,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包含根据法则正确运算和根据运算律正确运算(简算)。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重技巧轻思维”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算模型的建构,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针对简便运算的教学,本文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算理本质的建模,要多角度、多样化开展简便运算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相似文献   

10.
“整数混合运算”对培养学生初步计算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应狠抓以下几方面: 一、“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在整数四则运算中,加法、减法为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为第二级运算。在含有同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必须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含有括号改变了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那就得先算小括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都知道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在解某些题时,若能运用一些方法技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乘、除法在后,但需要先算的两步式题”,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让学生主动组建并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然后归纳出结语,充分发挥思维的导向功能。一、明确编排意图,确定思维重点本册混合运算由四个例题组成。例1是同级混合运算,着重教学怎样脱式,分步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进入两级混合计算,由于学生习惯于从左到布依次计算的顺序,为了克服思维定势影响,教材采取分步教学。例2、例3分别教学在算式里有乘…  相似文献   

14.
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学生说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围绕“在数学说题中渗透数学思想”“在数学说题中理解算理“”在数学说题中构建算法”的探索,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整理和复习的练习第7题(课本第142页)安排了15道试题,要求学生“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形成技能技巧。在计算第7题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观察每一道小题,认真分析数的特点、运算符号及运算顺序,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运算。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方法,掌握技巧,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的分类归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础的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强化计算训练,理清算理,寻求最优运算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巧妙的简算     
计算,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包括: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性质及应用法则、定理、性质进行计算或者进行简算等。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计算能力中,学生的简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进行简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使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而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使学生会算,更应该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过程。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本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探究计算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掌握算理算法,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孙敬彬 《江苏教育》2023,(14):20-23
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整体设计“模型”,以多样化的问题模型丰富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模型直观探究算法的抽象表达,通过“为什么这样算”的任务驱动,加深学生对算法的形式理解;以模型的多解深化认识,凸显运算本质的内涵,促进学生感受运算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做出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以及“先算乘法”和使用括号的合理性。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对数学的一些特点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