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辨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叙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版本考证的途径,以便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传统的鬼神致病论产生了怀疑,出现了对疾病的真正原因进行朴素唯物主义说明的各种尝试。于是在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论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作。它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几位名医学先知岐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被历代医家视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和“立医之本”。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第五章人身乃一小天地──经脉学说与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中医经脉学的诸派书籍,源于汉朝以前《灵枢》、《素问》两种医书,今合称《黄帝内经》,距现在约两千多年,整个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历来有“医”“易”同源之...  相似文献   

4.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1):145-147
<正>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一什么是"四气"?四气实际上就是指跟四季相关的气。在《黄帝内经》里,皇帝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岐伯,到底什么是"气"呢?岐伯在回答的时候非常为难,他告诉皇帝"此先帝  相似文献   

5.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传统的鬼神致病论产生了怀疑,出现了对疾病的真正原因进行朴素唯物主义说明的各种尝试。于是在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论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40余部医学史、古典医籍文献中有关痹证从祛邪扶正治疗的理论及方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祛邪包括湿热寒痰瘀及扶正论治,基本反映中医医籍中从祛邪扶正论治痹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樊凤龙 《今日科苑》2007,(16):234-234
普契尼是继威尔第之后,最受推崇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图兰朵特》是一部杜撰的、以古中国为历史背景的传奇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戈济和席勒这两位剧作家的剧本对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戈济的剧场童话《图兰朵特》和席勒的悲喜传奇剧《中国公主杜兰朵》的创作过程,对普契尼歌剧中的改编与戈济、席勒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殷仲春生平的基础上,剖析其撰《医藏书目》的佛经名词分类思想,保存珍贵的古代医学史料,考订古医籍源流,体现佛学医药观与医学思想,反映明以前的医学书籍概况,具有很高的目录学成就与医学文献价值,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浅析《黄帝内经》人体生理与疾病的季节气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思想,精辟论述了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关系,历经二千多年的讨论、延用和检验,对现代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本文考释了《内经.素问》中有关人体生理和疾病的季节性和气象性的论述,归纳整理了春、夏、长夏、秋、冬季的人体生理和疾病发生规律和特殊性,可以在医疗气象研究中古为今用、少走弯路,在因时预防、因时施治、因时养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内经》,此书成型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文章着重对《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所具有的科学性内涵,深入研究大自然与生命的运行规律,为临床医学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整体观谈糖尿病患者的四季调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耀星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65-165,167
我国古典医著《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指出四时养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而患者更需强调四时养生,方可带病长寿。糖尿病病情的变化与季节密切相关,血糖在冬季会升高,在夏季又相对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确定养生的内容和方法,这对维持血糖相对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尤袤一生有着多重身份,官员、文学家、藏书家、文献学家等,每一个角色他都能胜任.作为官员,他清正爱民,深受爱戴;作为文学家,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著有《梁溪集》五十卷等;作为藏书家,他设有遂初堂专供藏书,并有尤书橱之称;作为文献学家,他编有第一部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刊刻了李善注《文选》,成为《文选》众多版本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然而如此重要的尤袤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目前相关研究较为贫乏,且不够深入、全面.本文将对当前的尤袤研究情况做一梳理,以期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唐婉晴 《科教文汇》2008,(2):173-174
睡虎地秦简是了解秦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包含了秦代经济法律的具体内容。并且在许多法律条文中初次出现“计”与“廥籍”的记载。本文就《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计”与“廥籍”作以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4.
睡虎地秦简是了解秦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它包含了秦代经济法律的具体内容。并且在许多法律条文中初次出现"计"与"廥籍"的记载。本文就《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计"与"廥籍"作以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5.
崔梅 《科教文汇》2010,(1):51-52
《汉书》版本很多,现今使用最多的应首推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点校本。然而对于《汉书》这样一部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巨著来说,历代辗转抄刻,错讹难免。作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的《太平御览》,引书宏富,历来被学者视为校勘、辑佚的宝山。《太平御览》所引《汉书》资料计2823条,且与今本《汉书》有诸多不同,这便可以作为研究《汉书》异文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李白清先生,1923年生于陕西乾县,在祖父的熏陶下,弃商而从医。几十年潜心钻研祖国医学,身处逆境初衷不改,用小小银针济世救人。先在西安医学院工作,后调陕西中医学院讲授针灸及临床工作,编著了《针灸各家学说》教材,并曾发表了《〈黄帝内经〉与〈孙子兵法〉学术思想互通的对照》、《关于〈十四经发挥〉一书“十四经”提法欠妥的商榷》、《中医的时间医学》、《中医不配论》、《林黛玉病症治失误论》、《脏气法时针法》、《〈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渊薮──从人体适应节律性时疗探讨〈子午流注〉规律性理论》等许多论文、论著,特别在《黄帝内经》、《子午流注》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临床实践中,他多次改进治疗骨伤的祖传方剂──神效伤科灵,以使其疗效更高。为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解除了痛苦。尤其对长期骨不连、股骨颈骨折、胯骨骨折、半月板损伤、神经损伤、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等病症收到满意效果并治愈。如西安市公安交警大队长膝关节粉碎性骨折,几家医院认为并需高位截肢,后服用伤科骨灵不截肢而痊愈。用伤科灵还治好了五例被称为世界医学界的难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患者。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神效伤科灵曾作过报导。  相似文献   

17.
运用原始文献分析考证的方法,从科技期刊史、医学传播史角度,对中国第一份医史学专业期刊——《医史杂志》的编辑概况和办刊特色进行初步研究。作为中华医史学会的机关刊物,《医史杂志》与学会保持联动,积极报道业内动态。它引领学术前沿,体现传统文化,也反映中外交流,在国际上渐露头角。期刊所蕴含的执着精神,在后继者《中华医史杂志》得以延续、拓展。民国时期的《医史杂志》,为当今医学科技期刊的出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恽铁樵(1878-1935)名树珏,别号黄山、冷风、血涵、药盒、焦木,江苏武进夏墅南街人,与中国共产党先烈恽代英同属阳湖古文派领袖恽敬的后人.恽铁樵少时曾读<医学三字经>、<素问>等医籍,20岁读完科举经典,已粗涉医道;25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06年毕业后赴湖南长沙任教,后返回上海浦东中学任教.教学之余,恽铁樵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相似文献   

19.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后经作者修改为《半生缘》再次出版。本文重点分析《十八春》和《半生缘》两个版本在主题上的不同处理,力求从作品本身出发,挖掘出版本差异的原因和必然性。以期发现张爱玲前后复杂的心理变化轨迹,及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变迁,在文化角度上更宽容地理解作家的人生选择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论》和《中医基础理论》养生篇,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四诊即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的中医辅助四诊诊疗仪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从原来的"患病意识"转变为了"预防、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于是引起了"养生热"、"体检热",于是体检在大潮流下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越发起到关键作用的一项医疗服务,而中医健康体检立足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以中医体检服务团队为基础,用中医传统四诊技术为依托,并结合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从整体、动态、个性化和平衡的角度来对人体的体质、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具有符合中医诊疗原则的突出优势。本课题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大环境下,探讨中医四诊对中医体检带来的优势、意义,结合多学科交叉、现代信息技术、机器学习等实现收集数据的客观化、标准化、量化标准,制定安全、高效、可操作、可推广的中医体检服务体系,为科研研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