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究医药卫生专科在校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苏州某职业院校645名医药卫生专科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及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医药卫生专科在校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医药卫生专科在校生职业成熟度总均分为(3.11±0.3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生源地、专业认同感是医药卫生专科在校生职业成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药卫生专科在校生的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医药卫生院校应尽早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情况,重视生源地对其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因素,全程系统地进行专业认同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完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3500名在校师范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分析后.得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性别、独生与否、生源地、年级、受教育类型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阶段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黄金时期和最佳节点,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职业规划指的是大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和环境因素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进行一个综合的权衡和评定,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能为自己的未来之路做出一个正确的筹划和选择。但同样基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观念以及学生自身种种因素,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培养方案,以真正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定位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使用刘利敏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36医学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医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在性别、担任学生干部等一般统计学资料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医学院校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0)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为高职护理教育者进行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抽取某高职院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生共429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职业成熟度总分为(108.692±10.724),总均分为(3.197±0.315),各维度得分均值中得分最高为职业自主,得分最低的为职业价值。被调查者父亲文化程度会对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05)。结论:高职护生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育者应对职业成熟度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业成熟度,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6.
文婷婷  唐凌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117-118,121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争辩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外在就业环境整体疲软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学生自身缺乏合理的职业认知和就业定位,造成职业选择时的"人职不匹配"。据此,建议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遵循职业教育本土化、规划引导个性化、教育过程规律化的三个原则来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规划指导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能显著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进入新时代,社会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有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要求,而且有对大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素养等的高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尽早接受职业规划指导并认真做好职业规划,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高速、高质地达成人生目标。众多知名人物的成功经历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清晰、科学的职业规划。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培养出符合我国经  相似文献   

8.
用道德榜样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既能让大学生很快明确职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大学生将认知化为行动,从而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努力促成职业道德养成的养成,为就业做好准备。当然,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拓宽道德榜样构建渠道,加强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以着力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素养。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中外合作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状况较好,对职业及自身认识比较明晰,但对职业本身、自身生涯定向及规划上缺乏行动力.在对其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比较后发现,只有在是否学生干部差异上达到显著性.建议中外合作大学针对自身实际尽早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模块与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尤其是针对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面面俱全。文章首先探讨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中目标确立及实施过程所存在种种问题,进而通过专业理论和技术解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性格、目标和职业生涯忧虑等方面,最后,改造和优化传统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模式,合理构建全新的双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何国庆 《科教文汇》2012,(13):164-165
现代社会的职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渐渐地加大了力度。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面临很大的问题,在对高效就业情况的调查后,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对策有了几点总结。  相似文献   

12.
搞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既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很早就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而我国的起步则较晚,要完善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结合我国现状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完善制度环境,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师资、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孙敬鸿 《科教文汇》2012,(20):176-177
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学习及就业等的指导人。笔者从新生班级班干的选拔、树立良好班风、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宿舍管理等方面对高职院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用爱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兰州大学90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品进行了分析,从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研究发现,传统的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目标的大多数内容符合传统性别观念对于男女的角色期望,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的性别意识的束缚,体现出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范丽萍 《科教文汇》2013,(10):192-193
文章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缺失负面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的原因及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芬  徐玉英 《科教文汇》2013,(26):194-19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热衷已经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在这种“考证热”的背后,就业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燃料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和经典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培训机构对“考证热”的看法以及招聘单位招贤纳士的评判标准,从而得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要理性,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钱国庆 《科教文汇》2012,(36):194-194,201
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职业信息的分析,认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认识专业,做好生涯规划;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初步的职业观;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的实效性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的放矢,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淑平 《科教文汇》2012,(25):181-182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简要概述了当前国内从心理学视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研究将为大学生职业辅导教育、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江娇 《科教文汇》2012,(21):38-39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作为高校应该重点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对学生找准职业定位、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力图从打造第一课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发展平台、开展职业咨询等多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马恩  张美  郭昱辰 《科教文汇》2011,(5):184-18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大学3500名在校大学生对专业的看法、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困惑、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内容、形式、效果等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兴趣度偏低,职业规划需求高;自我认识缺乏,职业目标模糊;授课理论偏重,缺乏实践结合;认可度较高,满意度较低;整体存在自我和职场有关的职业生涯困惑。针对现状从学生自身调适和学校教育两大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