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中国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分类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大物搏,民族众多,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拥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旅游地,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抓住旅游者心理,开发出多层次、高品味、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是旅游学中的一组常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文章重新界定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并分析了它们的差异,最后进一步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吸引物(包含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等部分,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外延互有交叉,互不统属。  相似文献   

3.
旅游吸引物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符号的正确解读,会极大地提高旅游体验的效果。而旅游吸引物是由一个个符号组成的,其所构建的旅游吸引物系统是从旅游客体着手,把旅游者的体验感受作为检验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标准。然而,旅游吸引物系统构建实质上是符号的构建和编码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符号真实的证明过程,通过编码构建出来的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需要获得旅游者的认同,认同其所展示的真实元素,符合旅游者所追求真实的异化心理,从而实现旅游吸引物神圣化的意义在旅游者心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陈蕾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56-58,90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以福州市老年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得出了老年旅游者旅游行为特征的一般规律:旅游动机以观光游览、强身健体为主;旅游决策行为表现出依赖性强、对旅行社产品信任度不高等特征;旅游消费水平总体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对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它包括哪些构成部分等问题作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回答,认为旅游资源的外延可扩大而分为四类,即自然类资源、历史性资源、人工吸引物与社会性资源,从而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开发社会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6.
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而石河子特色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在石河子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探讨的基础上,针对石河子农业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 SWOT 分析,相应提出了完善农业旅游配套服务、找准目标客源市场确定其动态、精心设计规划农业旅游项目、打造富有石河子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以及针对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丰富农业旅游产品内容等措施,努力促进石河子地区的经济效益,提升石河子农业旅游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大物博 ,民族众多 ,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 ,绚丽多姿 ,对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拥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旅游地 ,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抓住旅游者心理 ,开发出多层次、高品味、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四川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兴趣的各种自然及人文客体、劳务或其他因素,它是吸引、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自然旅游资源是其中最具美感和观赏价值的典型自然景观。四川作为西部旅游资源大省,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于蜀”的美誉,自然旅游资源尤其是山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众多的山岳风光以其雄、秀、险、奇以及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海内外,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全面探讨我省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与优势,提出并采取合理的规划、开发对策,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是我国甘南地区最主要、最普遍的宗教,信徒众多,是一种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其神圣的感召力、神秘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新奇感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活动中心,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然而旅游发展状况与高品位的资源极不相称,目前旅游活动项目较为单一,还停留在大众观光阶段,游客对宗教的那种特殊、强烈的新奇感和参与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对宗教情感方面的诉求很难实现。本文从介绍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宗教节庆活动入手,指出深度开发和大社区的旅游开发理念,设计能让旅游者亲临其境、亲身体验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项目,并提出如何就旅游开发与寺院方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即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如到延安、西柏坡旅游等。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2000年江西最先建立红色旅游区并提出红色旅游口号。  相似文献   

11.
刘阳 《时代教育》2010,(1):279-279
In recent years,China's tourism developed rapidly,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umber of tourists,especially foreign tourists. With this background,the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facilities of the domestic tourist attractions will be the key 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s tourism.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oft environment in tourist attractions can full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this article,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I analyze China's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and g...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节假日体制的调整,给旅游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会,这种情况促使各地旅游商不断去开发、挖掘各种旅游资源。利用音乐作为旅游景区的传播媒介,可以发展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总体布局较为分散,只有搞好旅游交通规划建设,才能发挥出太原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太原旅游交通的优势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具备较强的综合运输能力,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级公路的技术装备水平日益提高。存在的问题在于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的空间耦合度不高,旅游景区道路标识欠缺,公共交通营运力度不足。旅游业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合理利用交通优势,克服问题,推动太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要]旅游资源开发旨在将旅游资源这一原料加工成为可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这一行为的实质是创新。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创新理论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明了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中应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的作用,提升创新能力,构建旅游资源开发创新系统,抓好发现资源、转化产品、产品创新3个关键环节,重点关注理念创新、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制度创新4个重点领域,以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效益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赣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市场需求三因子决定了赣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有赣南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两个方面,可划分为城市依托型、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历史文化依托型、产业经济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六种目的地发展模式和"三农"体验型、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科教修学型四种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保山西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为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宗教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生态的特殊性。保山西庄景点应该积极优化组合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推行景点开发、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三大战略,逐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安康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安康定位为“具有通道型、集散型和休闲观光型旅游目的地特征的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和深度游憩目的地”。根据这一定位,从创新、整合休闲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角,探讨安康旅游形象塑造策略和多元化旅游产品结构,并通过整合旅游营销策略,提升安康旅游整体形象和产品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本理论与河东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资源是旅游的基础,文化资本是可以再生产的文化资源,而旅游正是对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延续.旅游文化资本运作的核心是把事物感官的“象”与体验的“意”做到完美结合.旅游的最高境界是游客与景点的一体化交融.所以,旅游景点开发必须把景点文化资本特征与游客自我舒适、性情陶冶等旅游目的有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旅游法》的正式实施推动了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创新。文章对《旅游法》中关于旅游景区治理方面的相关条例进行整理,从旅游资源管理、景区环境管理、接待服务设施管理、游客引导管理、景区收入管理和景区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法》对旅游景区治理的影响,并对其实施背景下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构建出适应《旅游法》治理要求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