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典≠辞典     
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覃光广等主编、自称为『目前国内文化学第一部专科辞典』的《文化学辞典》,在封面上印的是周谷城先生题写的书名『文化学辞典』,而书脊上印的是『文化学词典』。同一部书出现这样不该有的错误,我想除了编校对读者的责任心和题字者的尊敬值得挑剔外,恐怕也有对『词典』与『辞典』区别的不甚注意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小學裏关於兒童生活指導方面,雖然已經获得許多良好的經驗,可是同時還存在着嚴重的偏差,需要克服。第一、不少地方,特別是在新解放地區的小學裏,有些教師對於廢除體罰實行民主管理這一重要的改革,在思想上還没有深入了解,抱着抵抗的態度。有的認为『不用體罰就不能維持秩序』,『小孩子不是成人,不懂道理,談不到民主』;有的認為『应當』半打,一半民主,才能管好学生』;有的認為『對壞學生應當體罰,否則他會無法無天』;有的認為『體罰是家長的要求』;有的認為『體罰自然不對,但暫時用它嚇嚇学生,維持一下秩序,以後慢慢減少,還是可以的。』因為有這种种不正確的認識,所以各地所採取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種類就發展到驚人的程度。如:打手板,打屁股,罰跪,打腦袋,关禁閉室反省,對牆默立反省,把学生栓在桌子腿上,把學生拴在廟里的泥胎上,罰『青蛙站』,罰『烏龜伸頭』,罰留校補習,不讓學生回家吃飯,給學生戴高帽子,掛白布  相似文献   

3.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4.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仍然考了语法。适当考点语法知识,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这次的语法试题,考的是基本知识,只找出主语、谓语和宾语;看起来并不难,其实,也有一定的难度。其中,『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扩大』一句的谓语和宾语,许多考生都找不准。相当多的人视『巩固和扩大』为谓语,认为句中没有宾语。但题目又明确要求找出『谓语和宾语』,考生也就只好胡乱答了。有的考生就是指出了『继续』是谓语,『巩固和扩大』是宾语,也不知道正确与否。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继续』这个词到底是不是动词。『继续』这个词是动词。较其它动词抽象一点,表示一项活动或一个动作的延续或不问断。它的语法特点有三:  相似文献   

5.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6.
我感到,在我读过的教育书中,以『苏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苏联新道德教育』及『论共产主义教育』三书对我的启示最大,教育意义最深。  相似文献   

7.
成语的语源按形态可分为三类:定形源、雏形源和意形源。现将源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分类简述如下: 定形源:指这一成语一出现就是这个样子。如『完璧归赵』、『刎颈之交』。这类成语,有的也有变式或简略形式。如『完璧归赵』又作『完璧还国』,省作『归赵』、『璧赵』、『奉赵』、『奉璧』、『璧还』。尽管如此多变,其主要形式仍旧一直被人们使用着。雏形源:指在古文词句中有了这个成语中的几个字,但还没有凝聚在一起;或是初步具备了成语形态,但没有最后形成。如『怒发上冲冠』(怒发冲冠)、『胶柱而鼓瑟』(胶柱鼓瑟)、『奉公如法』(奉公守法)。有的认为『胶柱鼓  相似文献   

8.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妈妈走上前问女儿:『你在干什么?』女儿慌忙藏起手里的东西说:『没,没干什么。』爸爸凑过去对儿子说:『我看看你的画。』儿子连忙用胳膊一挡说:『不给你看。』呵,小家伙还挺神秘的。看来,孩子虽小,却已有了自己的秘密。孩子有事『瞒』着大人,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有的孩子为给成人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以成人的惊喜换取自己心理上的愉悦,觉得『好玩』、『有意思』。孩子的这类行为往往是从故事、儿歌或影视中模仿来的。对此,成人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耐心等待,让孩子给你  相似文献   

10.
『看管』、『安全』、『奖金』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概念,可是在某些幼儿园,它们却被联系了起来。有的人认为:把孩子看管在室内比较安全,因此教师可获得奖金,反之在户外活动,不能保证安全,奖金可能『泡汤』。  相似文献   

11.
『二』和『两』都是数词,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如,兄弟两人』、『二万三千元』,也可以说成『兄弟二人』、『两万三千元』。但在数数的时候,就不能把『一、二、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到几所中学听课,发现有的毕业班学生用小刀在自己坐的课桌上刻下了『×××坐过此位』、『毕业留念』的宇样,有的语言更为粗鲁,竟刻了什么【老子坐后儿子坐】之类不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三』是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它的意思十分丰富。单说由『三』组成的常用词语就多得一大串:『三思』思考成熟了;『三味』概括事物要义;『三人成虎』是说谣言的险恶;孟母『三迁』而后定居,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周喻『三气后气绝身亡;岁寒有『三友』,君子有『三戒』,狡兔有『三窟』  相似文献   

14.
经常性的个别谈心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用什么办法来打开学生的心扉,使谈心获得成功呢。首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讨厌人们把他们当成『小孩』,对束缚他们的言行感到很不满。因此,同学生谈心切忌以教训人的态度进行。即使是学生出现过失,也千万不要摆出教训者的姿态,而应怀着真诚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错误。让他们知道班主任不是『天生』来管人的,老师对他们『责之严』,是因为『爱之深』。这样,学生对老师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不然,声色俱厉的训斥,野蛮粗俗的辱骂,只会造成学生不信任你,疏远你,甚至对你产生反感,当然也就不可能向你交心了。  相似文献   

15.
近几月来,各地报纸报导了几椿小学生因看神怪小人书着迷或受骗的事件,如:兰州文襄小学张汝荃、艾小安等四位小同学,因为看神奇荒诞的小人书连环书着了迷,想学『飞檐走壁』的剑侠,带了两把刀一把剑,和两千元人民币,于六月二十日清早出走,要上峨嵋山『学道』去,经过几天跋涉,到了二十二日才被家长在榆中县寻回来(见七月二日『甘肃日报』)。上海市私立宁波第十小学五年级学生孙来连等五人,因为看了神奇武侠小说和『鲁滨孙飘流记』,一心要到昆山去『探险』,并宣誓说:『不发财不回家』,后来因为不认得路,在安亭流浪了几天,只好自已回家(见四月二十二日上海『解放日  相似文献   

16.
重复的艺术     
掌握一门知识,熟悉某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多次的重复,重复是增强记忆的基本手段。重复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重复都好。有一种叫单调的复重。教者不讲究重复的艺术,放弃指导作用,只凭硬性布置。一道题叫学生做上七八遍,甚至二十遍;一课书,只是叫学生死记硬背。我们常见到学生读一句,背一句,实在苦矣。这种单调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畏惧的心理。现代神经科学的实验也证明单调重复的害处。因为刺激『总是叮在一个细胞上』,使神经进入抑制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这就是说,单调的重复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的疲劳。既然如此,还能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呢?有的老师为单调的重复辩解,曰:『多多益善,熟能生巧。』珠不知这样的『多』,并不能使学生『熟』,更不能生出『巧』来。  相似文献   

17.
编者推荐:标题形象且有特色,其隐含信息是个『度』字:虽然字面未出现『度』字,但是它藏在全文字里行间——倒数第二自然段用『蕴含』诠释文章长或短的『度』。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就结束。不足800字,应就『文章长短』充实内容;至于『为学、为事、为人也莫不如此』的意思,留给读者去『深入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度计     
一天,女儿发现客厅里的温度计,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两个一字呢?』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接着说:『噢,○字上边的一是零上一度,下边的是零下一度。』六岁的女儿还挺聪明。我随即问她:『你知道客厅里是多少度吗?』『不知道。』于是,我教女儿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告诉她现在客厅里是摄氏十七度。看女儿认真的样子,我启发她:『咱们家每个房间的温度是不是都一样,你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怎么样。』听了这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20.
現在我們談起『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ntion),就聯想起『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lucation),如同談起『專門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就聯想起『文化教育』(Cultural Education)一樣。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