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翠霞 《体育科技》2002,23(3):41-43
2 0 0 0年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要求 ,对南宁市的幼儿、成年人及老年人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南宁市不同人群的各项指标存在着年龄、性别、城乡、职业上的差异 ,体质总体达标率较低 ,3— 6岁幼儿体质不合格者超过 4 0 % ,2 0岁以后不合格者超过2 0 %。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对2005年广西国民体质指标和2005年全国国民体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广西幼儿的体质显示出身体形态一般,身体机能低于全国水平,但身体素质总体好于全国同龄幼儿的特点.广西成年人的体质体现了南方人群身高偏矮、体型偏瘦的身体形态特点,呈现出较好的身体素质状况,但身体机能却出现了差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广西老年人的体质同样体现了南方人群身高偏矮、体型偏瘦的身体形态特点,表现出心血管机能控制比较好的身体机能状况,身体素质呈现出与全国老年人处于同一水平的现象.广西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列第四位,说明了广西的国民体质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广西的国民体质水平是较高的,表明广西的国民体质总体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四川省幼儿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研究人群,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四川省幼儿体质合格率达86.1%,总体呈现性别无差异、城镇明显优于乡村的趋势,综合评价状况属于中上水平;比较2005年监测结果,其总体合格率下降1.3%。四川省幼儿身体形态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城镇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幼儿身体指数指标表现为城镇幼儿的身体充实度大于乡村幼儿。四川省幼儿素质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变化趋势,男性在力量、速度、弹跳力、协调与平衡能力方面好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好于男性。城镇幼儿的柔韧、速度、弹跳力、力量、协调能力与乡村幼儿无差异,而平衡能力低于乡村幼儿。与2005年监测结果对比10m折返跑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成都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年龄增长,成都市幼儿身体充实度和成年人肥胖程度逐步增加,进入老年以后,肥胖程度有所下降。城镇人群身体形态指标均大于乡村。动脉血压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35岁以后增幅较为明显。身体素质在幼儿时期(3~6岁)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成年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分析发现,城乡人群体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与2005年监测结果相比,幼儿、成年人身体形态指标测试值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值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老年人身体形态与2005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较2005年有所提高。2010年成都市市民体质综合评价不合格率大于四川省平均水平,而优秀率和良好率则小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广西幼儿身体形态特点及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和数理统计法 ,对广西 3~ 6岁幼儿 1 72 2人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和皮褶厚度等人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 ,制定了适合广西该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部分指标的评价表。研究表明 ,该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形态处于稳定增长时期 ,但性别间、年龄间增速不同 ,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不同性别间幼儿身体形态存在差异 ;男女幼儿的躯干与下肢的比例无差异 ,但男幼儿体型较女幼儿粗壮。该年龄段幼儿身高、胸围和体重的生长发育均差于广州地区同龄幼儿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学生体质两大系统监测结果为基础,首次研究了3-69岁跨系统的共有指标及其随年龄,性别和城乡而异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提高国民体质的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现有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在不同人群的体质差异,其变化显示出幼儿和老年期男女,城乡差别小,青壮年差别大的“梭形”变化,本省女性中年后的城乡差别显示出经济,生活条件与体力劳动对体质的综合影响效应,体育和教育两大体质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协调统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以期探讨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的体质特征,为更好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健身计划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手段,以20~34周岁的宁波市健身俱乐部年青会员为研究对象,依据《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测试细则,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方面的指标进行测试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受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男会员的体重指数已进入Ⅰ级肥胖范围,而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组间无显著差异;24岁以下年龄组男会员的平衡能力和女会员的柔韧素质均显著好于25岁以上各年龄组。总体看,因健身目的的不同女性会员的体质状况虽好于男性,但整体健康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建军  杨婷 《精武》2013,(17):131-132
采用文献研读,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幼儿部分)进行再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6岁幼儿体质状况总体良好,纵向各指标(除柔韧素质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横向数据间比较显示,总体上各指标(除柔韧素质外)随年代的变化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上肢力量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了解和掌握武汉市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别从性别、年龄、城乡三个方面对武汉市948名幼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4项身体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女幼儿,而且男女幼儿的4项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性增加;乡村幼儿的坐高显著高于城镇幼儿的坐高;在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上,3岁幼儿的安静心率显著高于4-6岁幼儿,乡村幼儿的安静心率要显著低于城镇幼儿;在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m折返跑、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和双脚连续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5项指标均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不存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余4项指标均存在城乡上的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幼儿的体质现状存在显著性差异,3-6岁幼儿的体质发展存在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刘路  张一民 《体育科技》2011,32(3):60-62
通过对不同体质水平人群的PWV及ABI指数进行检测,探讨其组间的指标差异及相应的运动干预对策。采取定点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46名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完成分组后进行PWV和ABI指数的检测。结果发现不同体质水平的受试者PWV和ABI指数等指标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特别是体质水平不合格组的检测结果提示该组人群有动脉硬化的现象。这类人群应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青少年学生自身、家庭、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危害,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因此,采取一切措施增强青少年体质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2023年的体育中考是否应该取消是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科学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和体能的影响以及感染后如何科学安全恢复运动的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基于这些研究上的专家共识和科学声明进行检索和梳理。鉴于众多的中小学生被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且其中大部分学生有发烧、肌肉酸痛、无力和嗜睡等症状,有不少学生可能会受到长新冠的影响,加上受疫情影响,学生的体能可能远低于疫情前同期水平,且没有足够时间让他们恢复,2023年中考的体育考试因此应取消。学校同时应遵循基于科学证据上的重返运动建议,科学安全地指导2023年体育课和疫情后学生体能恢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医科大学新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西医科大学1992~1997年新生形态、机能、身体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新生群体形态和机能发育一般;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爆发力较好,耐力一般,速度较差,男生上肢力量很差,女生腰腹力量较好,体质综合评定81.45%处于中等水平以下。分析结果发现医科大学新生综合体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发展不平衡。提出了改善体质综合状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舟山海岛地区成年人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和掌握舟山海岛地区成年人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对 2 5 75名海岛地区成年人的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海岛地区成年人体质的总体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体质状况存在差异 ,成年女性的体质状况好于男性 ;城市非体力劳动者的体质状况好于农民和城市体力劳动者 ;男性体质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邹金辉 《体育科技》2010,31(2):100-103
增强人民体质是实行全民健身条例的目标。新时期下,广大农民的健身需求以及对科学健身渴望不断增长,这对做好农民体育工作,更好的发展农村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体育科技服务,利用最具代表性的体质检测为农村全民健身体育工作服务,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采用逻辑分析法从体质检测对农村全民健身工作的作用出发,对在农村开展体质检测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求更好的促进农村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结合我国古代医学、现代医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回顾我国体质学的由来、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并重点论述当前我国体质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体质学发展的思考。研究认为,中国"体质"一词最早来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合一"是我国古代体质观的精华。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研究"。成熟于"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2000年在我国开展了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7~19岁)、成年(20~59岁)和老年(60~69岁)人群的体质监测工作。标志着体质研究已上升为我国体育科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我国的体质研究应该尽快提升体质测量与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化,以便科学和便捷地指导国民进行体育健身。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是将体能和运动技能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组进行教学,大学新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客观上差异,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更为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对2011级新生采取强化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教学改革试点,对不同组别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本文着重对“体育弱生”强化班教学改革作回顾,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体能和部分素质测试及体育认知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化班教学试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介绍了东北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并探析其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体质状况虽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令人堪忧的中年人体质状况、不可思议的巨大养身误区已经成为阻碍现代化建设的梗阻。国家体委谁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实现普遍增强民族体质的神子使命。这是一项适应国家之需要,符合大众体育的国际潮流,回答民族之期待的华夏民族“体质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